沙茶面

沙茶面在廈門的街頭巷尾,到處可以看到沙茶面的招牌。這沙茶面可算是個怪東西。其怪之一,同屬閩南的漳、泉等地都沒有這玩意兒,甚至一橋之隔同屬廈門的集美區(qū)都少看到。其怪之二,遍尋詞典,找不到這個“沙茶”詞,這“沙茶”又作何解呢?什么是“沙茶呢?沙茶又稱為“沙茶醬”,其色作金黃,味道微辣而香,乃以多種配料精制而成,如花生、黃姜、椰仁香草、辣椒、丁香、陳皮、胡椒等等,據(jù)說共有三十余種,恨不能將天下的香酥之物盡收其間,將這三十余種原料細(xì)細(xì)研磨,再加油、鹽熬煮,得到沙茶醬,其質(zhì)鮮而稠,味香辣而濃郁。古早以前,“沙茶”原為“沙嗲”,因?yàn)椤班恰迸c“爹”諧音,故而用“茶”字代替。

追根溯源,“沙茶”和南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閩南多華僑,閩南先民們漂洋過海,定居南洋,但始終保持著與故土的血脈聯(lián)系,海外交通,舟車往來,未曾斷絕。許多海外飲食都輾轉(zhuǎn)流傳于閩南,沙茶便是由馬來華僑(一說印尼)傳入廈門的。南洋有“沙茶糕“,”沙茶蝦“等等美味。這“沙茶”傳到廈門,卻一頭跳入湯鍋,做成了滋味濃厚的面湯 ――沙茶面,其味道鮮美醇厚,甜辣可口,嘗過的人就大多會為這色澤紅黃、鮮香微辣的美味所傾倒。

要說做法,沙茶面可說是十分簡單:先把沙茶醬放入大骨湯中攪勻,置旺火上燒沸后,改用中火保持小沸,加入精鹽、味精 而成沙茶湯。面則是選用閩南的油面,色澤金黃,油光滑亮,將油面和青菜在開水里燙熟撈出入碗;趁熱澆入濃稠的沙茶湯,一碗滋味濃郁的“沙茶面”就基本大功告成。這濃稠的面湯可不是面條余粉的稀釋,而是濃郁的沙茶在釋放撲鼻的香氣!

然而如果僅僅如此,那還不足于體現(xiàn)沙茶面的魅力,最后一道叫“加料”的程序可謂畫龍點(diǎn)睛。隨客喜好,加什么料,全由自選,有炸豆腐、米血、大腸、腰花、鴨腸,不一而足。我最喜歡油炸豆腐,外焦里嫩,就著勁道的面條,還有脆爽可口的鴨腱,再澆上一小勺辣油,便可在大快朵頤中一享痛快淋漓的饕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