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司云霧茶

境內山巒起伏,溪谷縱橫,地勢陡峭、地形復雜,地貌有中山、低山、丘陵三大類型,其中,海拔500~1510米的中、低山占全縣陸地總面積的87.7%,500米以下的丘陵地占總面積的12.3%。海撥千米以上大山26座,主峰龍崗山海拔1510米,屹立在縣境中部。西中部高,東南面傾斜度大,南部低而陡,中部雖高但較開闊。主要溪流有18條,最大的龍亭溪境內流長56公里。由于山脈走向復雜,盆地與山峽谷相間,構成周寧地貌異常復雜多樣,原生植被種類繁多,森林茂密(森林覆蓋率72.5%,居全省前列),環(huán)境優(yōu)美(1998年被福建省省人大環(huán)境委員會授予“環(huán)境優(yōu)美獎”,),時而群峰迭翠,時而溪河縱橫、云霧繚繞,古樹參天,遮光避日。

周寧具有悠久的栽茶、制茶、售茶歷史。茶是周寧人敬客、聚會和治病藥用的重要物品。“官司云霧茶”是福建省歷史名茶之一,從明萬歷年間開山種茶至今達400多年,茶質馳名,飲譽不衰,與“坦洋功夫”、“白琳功夫”齊名,在閩東茶業(yè)的發(fā)展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據(jù)《周寧縣志》等史料記載,明朝萬歷8年(1580年),官司村原是蒼翠綠林地,距十五華里的浦源村民,遷住官司營管蒼翠綠林的同時種植茶樹。其茶樹品種屬有性原生群種,灌木狀、樹姿半披張、葉面隆起、葉厚平均0.51毫米,質脆、濃綠,發(fā)芽期中等,氨基酸含量4.1%,茶多酚含量25.4%,產量高,抗逆性強。清光緒年間,周寧商人帶“官司云霧茶”往福州做客,遇外國茶商,品飲后,感其品質優(yōu)異而揚名。隨后在周寧東洋溪(指浦源、獅城、七步等地)二十華里的范圍內開設“廣源泰號”等二十余家茶行(精制坊),加工“官司云霧茶”。民國35—38年周寧茶商林端惜為了獨攬“官司云霧茶”經銷,春節(jié)前即預付定金,每到來年春季就派人到產地以高于其它茶葉四元大洋的價格收購茶青。生產加工“官司云霧茶”,運售福州協(xié)和裕亨等茶莊,再銷往海外,每擔價值黃金一兩四錢,高于臨縣茶價二至四成。當時盛產“官司云霧茶”名村稱“金渡頭、銀進登、銅桃?guī)X、鐵那坑”,稱茶山為“金山銀世界”,稱茶樹是“搖錢樹”。采茶季節(jié)家無閑人,茶山熱鬧翻騰,山歌和唱,如“清明時節(jié)茶吐芽,大男小女上茶山,株株采來片片香,精制名茶換龍番”。

“官司云霧茶”是我省歷史名茶之一,清代中期開始種植,因其產地在閩東高山周寧浦源官司村而得名。1946年,“官司云霧茶”獲得巴拿馬博覽會銀獎,與“坦洋工夫”、“福鼎白茶”、“白琳工夫”齊名,在閩東茶業(yè)發(fā)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但長期以來,“官司云霧茶”基本上是手工制作,規(guī)模小、產量低,再加上“官司”、“官思”等各種品牌繁多,致使“官司云霧茶”處在對內無法實行統(tǒng)一規(guī)范,對外則無法躋身名茶行列的尷尬處境。為實現(xiàn)茶葉品牌整合、加強行業(yè)管理,更好地造福廣大茶農,周寧縣工商局把整合品牌和規(guī)范管理列入全局中心工作,并在市工商局商標廣告科的業(yè)務指導下,集思廣益,以“官司云霧茶”為名于2010年啟動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申報程序,于今年6月14日申注成功,實現(xiàn)了周寧縣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零的突破,同時也成為寧德市繼“坦洋工夫”之后第二個以村級地名命名的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