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稱豬為豕,將樂方言稱其為“煃”。當?shù)剞r(nóng)家,養(yǎng)煃愛煃,以煃達意。婚嫁時,男女雙方都要送“大煃腳”(豬腿)給媒人,表達濃濃謝意;逢年過節(jié),孝順的兒女們送去貼上紅紙的上好腿肉,孝敬至親長輩;初一十五,要煮塊大大的熟肉,去祖厝或是神廟供奉,等等。一些巧手人家,還會在廟會時節(jié)用紅紙剪個大大的“肥煃報喜”圖案貼上門窗,期盼大富大貴。
豬血又稱豬紅、血花。將樂農(nóng)家在喬遷宴席中,必上的一道菜就是豬血。其間緣由,與方言有關(guān)。原來,當?shù)厝税沿i血叫作煃發(fā),諧音“會發(fā)”,意欲發(fā)家發(fā)財。
將樂是客家縣,民風淳樸,禮儀好客。鄉(xiāng)下農(nóng)家殺煃,有叫村里人吃煃發(fā)的習俗。一頭豬的煃發(fā)是有限的,常常不夠吃,怎么辦?不必著急,勤儉持家的鄉(xiāng)親們自有辦法。這里代代相傳著“米煃發(fā)”的制作技藝。
要殺豬了,主人先用石磨磨好兩到三斤的米漿。待屠夫把一盆生豬血取出,撒入少許鹽,把米漿水倒入還冒著熱氣的豬血中,然后用瓢舀一瓢起來,舉到米余高的位置下沖到盆中。一遍遍地舀,一遍遍地沖,待米漿和豬血完全融合,凝結(jié)成塊。再把結(jié)塊的米漿血,切成一大塊一大塊,放入沸水鍋中煮熟,便成了“米煃發(fā)”。
這樣煮熟成塊的“米煃發(fā)”便于保存,但還是半成品,要吃時還得加工。依據(jù)來客的多少,取一塊或幾塊“米煃發(fā)”切片,放韭菜、辣椒、姜絲,用旺火炒,即可做主食吃飽,也可以作為開胃小菜上桌。將樂人喜歡喝芝麻擂茶,自然,“米煃發(fā)”也成為當?shù)厝伺淅薏璧某R婏L味小碟。孩提時,每有人殺豬,聽到“米煃發(fā)好了,燒燒吸(趁熱吃)嘍”這樣的召喚,我們這些孩子就會不顧一切地蜂擁跑去。(李宣華)
信息來源:福建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