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區(qū)新豐鎮(zhèn)新坊牌生姜栽培歷史悠久,早在明代就已開始種植,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近幾年種植面積穩(wěn)定在3000畝左右。年產生姜3000至4000 噸,銷往江浙滬一帶,是嘉興的一個傳統產品。
新豐生姜辣度高、纖維多、耐貯藏,全身是寶。嫩姜質脆嫩,味鮮美;老姜質堅實、辣味足、香氣濃郁,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調味品,烹調魚蝦時放些鮮姜,不僅味道香美可口還可去腥。此外,嫩姜還可加工成紫姜小包裝、糖水姜、干姜、姜粉沖劑及鹽漬、糖漬副食品。生姜又能入藥,姜性溫,味辣,能入肺、脾、胃三經,有祛寒、發(fā)汗、鎮(zhèn)嘔、驅風、化痰等功效。
地域范圍
年產生姜3000至4000 噸,銷往江浙滬一帶,是嘉興的一個傳統產品。
特定品質
新豐生姜辣度高、纖維多、耐貯藏,全身是寶。嫩姜質脆嫩,味鮮美;老姜質堅實、辣味足、香氣濃郁,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調味品,烹調魚蝦時放些鮮姜,不僅味道香美可口還可去腥。
文化典故
南湖區(qū)新豐鎮(zhèn)新坊牌生姜栽培歷史悠久,早在明代就已開始種植,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近幾年種植面積穩(wěn)定在3000畝左右。
生姜是嘉興新豐鎮(zhèn)的傳統特產,舊時是新豐人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因此在栽培過程中格外講究,逐漸形成了生產習俗。
谷雨前種的姜出窖時,姜農要立即做“春角”,即在屋角置一催芽灶,每天早晚各生一次火,從灶門添柴加溫,進行烘姜催芽。并利用熱煙加溫保濕,使灶內“只準有溫度,不能有亮火”。經二十天左右停火,把姜內多余水分蒸發(fā)出。這既能殺滅病菌,又利于出芽,民間說法是把“僵氣”趕走。
催芽后,還要根據姜塊大小、芽頭多少,進行掰姜,這叫“掰發(fā)掰發(fā)”,圖的是吉利。掰好后就去栽種,姜農忌諱“姜”與“僵”同音,管這叫“排辣貨”。記得父親會在種姜的田橫頭栽上幾棵胡蔥,期望“無沖”,即不會有邪晦之氣來沖撞。到六月上旬,姜苗高四五寸時,人們在姜田里用竹竿搭起一米高的平架,上鋪一層麥柴,使棚下有光但不強烈。搭好的棚怕被風卷走,便在棚頂的東南角放一個舊馬桶蓋或破夜壺,據說這樣可嚇跑龍卷風。
在姜田干活,最累的是“抄姜溝”。大暑節(jié)氣后,姜農要“抄姜溝”,目的是為排水通暢,要求將溝搞深、刮凈碎泥、拍平壟面。那時,父親往往還幫別的姜農家干活,因活計累,故待遇也高。舊時新豐有句“五酒三飯四六八”的順口溜,說的就是姜農一天喝五次酒,吃三餐飯,早上三個菜,中午六個菜,晚上八個菜,而且工鈿加倍算。
在姜的苗葉發(fā)出四五片時,如果將種姜挖出,這就叫“偷娘姜”。娘姜老辣,去腥臊的性能特強,人們常說“三斤青姜不如一斤老姜”,指的就是娘姜。
不管豐年歉年,新豐的姜農總會留一部分姜作種姜用。種姜須及時窖藏。村上常幾戶人家合藏一窖。入窖前,會舉行“做社”儀式,以敬謝土地神,保佑種姜平安過冬。待到來年開春,窖姜出壇,姜農又要開始新一輪的做“春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