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中揪片

揪片就是用手往下揪的面片,在山西無論城市與農(nóng)村,揪片是一種家常便飯。將揉好的面團搟成薄片,用力將面一片一片地揪成紐扣大小、中間有凹的小片,甩進鍋里,面片飄起即熟。這種揪片嚼起來感覺有勁,面片清利,食之有味。

揪片是晉中一帶的傳統(tǒng)面食,它以獨特的風(fēng)味和精湛的工藝,在面食中獨樹一幟,流行晉中,馳名中外。將面粉用水和好、揉好,放置一會兒。然后,用搟面杖將面搟開,再用刀將面切成五六寸寬的幾塊,拿一塊在鍋邊往鍋里揪成一小塊一小塊的,這樣邊揪邊煮,一會兒后,鍋里的面就熟了。揪片操作簡單,面片很容易入味,食之舒暢,容易消化,尤其適合于幼兒和老人。

揪片又稱掐疙瘩,也是晉中民間傳出的一種家常面。當(dāng)?shù)厝酥v究在婚嫁時男女雙方在啟程前必吃此面,名謂"歲數(shù)掐疙瘩"。結(jié)婚時的年齡為多少就吃多少片。這里揪片的"片"是指半成品而言的,即用一小瓢面和好后搟成圓形,切開對折,然后根據(jù)歲數(shù)先切成大片,再將大片用手分別揪入沸水鍋內(nèi),撈出后約半飯碗。吃此飯有歲歲平安之意?!八酒彼追Q“鱉跳崖”,是候馬、臨汾一帶人們熟悉的地方傳統(tǒng)小吃。其來歷要追溯到清末民國初年一對農(nóng)村夫婦吵架之事。一天,劉三下地回來,又餓又累,因他老婆還沒有 揪片做熟飯,倆口子就吵鬧起來,各說各有理,結(jié)果兩人換了工,劉三操持家務(wù),老婆下地干活。中午時分,劉三睡覺醒來,急忙生火做飯,不料面和硬了,就一邊往面上倒水,一邊揉面,不料面越來越軟,無法上案搟面條,就干脆用手揪成薄片投入鍋中。誰知煮熟撈出后,配以澆頭,軟綿筋道,非常好吃,就起名叫“鱉跳崖”。長期以來,水揪片不僅成了家常快速面食,而且也用以招待客人。揪片做法簡單,吃著筋滑,適于蓋澆或熗鍋湯面,亦可煎炒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