莜面栲栳其制法、名稱來歷,要追溯到1400年前的隋末唐初。民間相傳,唐國公李淵被貶太原留守,攜家眷途經(jīng)靈空山古剎盤谷寺,老方丈特制了這種莜面食品以款待。李淵問:"手端何物?"老方丈答:"栲栳栳"。栲是植物的泛稱,栲栳指用竹篾或柳條編成的盛物器具(《辭?!罚?。唐寅有詩云:"琵琶寫語番成怨,栲栳量金買斷春。"看來當(dāng)時方丈是以手端的小籠屜作答了。后來李淵當(dāng)了皇帝,便派老方丈到五臺山當(dāng)住持。老方丈帶領(lǐng)眾僧赴任,路過靜樂縣,看莜麥初收,便把莜面栲栳栳制法傳給當(dāng)?shù)?。再后來這種民間面食傳遍了晉、陜、蒙、冀、魯?shù)鹊?,成為北方山區(qū)人民的家常美食。民間還有一種說法,相傳李世民父子在太原起兵,用的就是這種面食犒勞三軍,一舉建立大唐王朝,栲栳是由犒勞一詞流變而來。
莜面栲栳,微量元素含量高,可健腦醒目,還可降低現(xiàn)代"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
在過去艱苦的自然條件下,鍛煉出了和順山區(qū)人們雜糧細(xì)做的本領(lǐng),和順的莜面栲栳,工藝講究,成形美觀與口感勁道完美結(jié)合,是和順縣一道有名的家常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