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玉羊雜割

羊雜割,為右玉縣一種地方小吃。據(jù)傳,山西人吃山西小吃羊雜割始于元朝,雜割一名還是忽必烈之母所賜。元世祖忽必烈由晉地入中原,路經(jīng)曲沃縣時(shí),其母莊圣太后染疾,曲沃名醫(yī)許國楨為其診治痊愈,成為忽必烈之母的寵信御醫(yī)。許母韓氏善主廚,隨其子侍奉莊圣太后。韓氏見蒙古人吃羊肉,棄下水甚感可惜,即將羊下水拾回洗凈,煮熟,配以大蔥、辣椒吃,其味甚美。太后品嘗后,贊譽(yù)不止,即賜名“羊雜酪”。山西小吃羊雜割從此逐漸流傳,成為民間風(fēng)味小吃。

山西小吃羊雜割在山西不同地區(qū)叫法不同,吃法也有不同。有曲沃、太原、大同為代表的南、中、北三路做法,南路雜割(曲沃)講求水熬煮,原汁原湯,湯色乳白,其味醇香。制法大致是清洗、熬煮、切配、對湯四步程序,工藝精細(xì);中路(太原)雜割料全,熬煮、對湯時(shí)均加了蔥、姜、香菜澄,還有的加粉條、豆腐,另有一番風(fēng)味;北路(大同)雜割的吃法和制法均顯得粗獷,大鍋置火上,連湯帶料一鍋燴煮,隨食隨留,不拘形式。

在山西售賣羊雜割的店鋪也很有特點(diǎn),一般來說每家山西小吃羊雜割店都是方一口大鍋在火上,里面有老湯,配好的羊雜都放在一起等待下鍋。每來一位客人,老板都會(huì)問你吃幾兩山西小吃羊雜割。意思是你要加幾兩肉,價(jià)錢根據(jù)你要的肉的多少來決定。不要以為羊雜就是純?nèi)獾?,里面都?huì)配上粉條。各家的老湯不同配料不同,做出來的口味還真是各有千秋。但是總體來講和羊肉湯還是相似的,但比羊肉湯強(qiáng)的地方就是羊雜更香,更有味,油也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