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教義是什么

儒家基本上堅持“親親”、“尊尊”的立法原則,維護“禮治”,提倡“德治”,重視“仁治”。儒家思想對封建社會的影響很大,被封建統(tǒng)治者長期奉為正統(tǒng)思想。
具體指的是儒家學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創(chuàng)立。孔子創(chuàng)立的儒家學說在總結、概括和繼承了夏、商、周三代尊親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說:“孔子乃因史記作春秋,上至隱公,下訖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據(jù)魯,親周,故殷,運之三代。”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說過:“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論語·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
“禮治”主義
儒家的“禮治”主義的根本含義為“異”,即貴賤、尊卑、長幼各有其特殊的行為規(guī)范。只有貴賤、尊卑、長幼、親疏各有其禮,才能達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的理想社會。國家的治亂,取決于等級秩序的穩(wěn)定與否。儒家的“禮”也是一種法的形式。它是以維護宗法等級制為核心,如違反了“禮”的規(guī)范,就要受到“刑”的懲罰。
“德治”主義
儒家的“德治”主義就是主張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認為,無論人性善惡,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這種教化方式,是一種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恥辱而無奸邪之心。這是最徹底、根本和積極的辦法,斷非法律制裁所能辦到。
“人治”主義
儒家的“人治”主義,就是重視人的特殊化,重視人可能的道德發(fā)展,重視人的同情心,把人當作可以變化并可以有很復雜的選擇主動性和有倫理天性的“人”來管理統(tǒng)治的思想。從這一角度看,“德治”主義和“人治”主義有很大的聯(lián)系?!暗轮巍睆娬{(diào)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則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種賢人政治。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絕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礎上便發(fā)展為“為政在人”、“有治人,無治法”等極端的“人治”主義。
孔子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他第一個把整體的道德規(guī)范集于一體,形成了以“仁”為核心的倫理思想結構,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惠等內(nèi)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礎,是仁學思想體系的基本支柱之一。
“仁”是儒家學說的核心,對中華文化和社會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

Hash:c32fd1be19397dfcb6695b8786e140f451dd677c

聲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