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寫景的文章《峨嵋山下》
峨眉山下 郭沫若 我的故鄉(xiāng)是在峨眉山下,離嘉定城有七十五里路。大渡河從西南流來,在峨眉山的第二峰和第三峰之產(chǎn)打了一個大彎,又折而向東北流去。因此我的家所在地,就名叫沙灣。地在山與水之間,太陽是從渡河的東岸出土,向峨眉山的北后落下去。 山很高,除掉時為濃霧所隱藏,或冬天來很早就戴上雪帽之外,一片青蒼,沒有多么大的變化。 水流雖然比起上游來已經(jīng)從群山之中解放了,但依然相當(dāng)湍游,因此頗有放縱不羈之概;河面相當(dāng)遼闊,每每有大小的洲嶼,戴著新生的雜木。春夏雖然青翠,入了冬季 便成為疏落的寒林。水色,險夏季洪水期限呈出紅色之處,是農(nóng)厚的天青。遠(yuǎn)近的灘聲不斷地唱和著。 外邊去的人每每稱贊這兒的風(fēng)景很好。有山有水,而且規(guī)模宏大,勝過江南。論道理是該有它的好處,但不知怎的,我自己并不感覺著它的美。這或許是太習(xí)慣的緣故吧?我致電十三歲下樂山城讀書為止,每天朝夕和它相對,足足十三年,怕因此使我生出了感覺上的麻木吧? 真的,就是現(xiàn)在,我以于它也沒有留戀。舊時代的思鄉(xiāng)情緒,在我是完全枯涸了?;蛟S是不應(yīng)該,但我不想掩飾。倒是樂山城的風(fēng)物,多少還有使我留戀的地方,那便是烏尤山附近和那對岸的大壩。其所以使我留戀者倒并不因?yàn)楣?,而是因?yàn)樾隆? 我在樂山城住小學(xué)、中學(xué),一共住四年,奇妙的是和城僅隔一衣帶水的烏尤山,我卻一也不曾去過。 樂山城本身并沒有什么好處。雖然王漁洋說過“天下之山水在蜀,蜀之山水在嘉州”,但這所說的應(yīng)該不是指的城的本身吧。 大渡河和南下的岷江在城的東北隅合流而東行,和城相對的北岸有凌云山、烏尤山、馬鞍山,鱗次而立,與西南面的峨眉三峰遙遙相對。在凌云山上有唐代韋皋鎮(zhèn)蜀時海通和尚所鑿成的與山等高的石佛,臨江而坐。山頂又有蘇東坡的讀書樓。因此這個地方一向便成為騷人墨客所好游的名地。 烏尤山本各烏牛山,以山木蔥籠、青翠之極有類于烏,而形則似牛,故名烏牛。一說秦時蜀郡太守李冰所鑿離堆即此。它是與岸隔絕了的一座弧聳的島嶼。由烏牛而烏尤,是王漁洋使它雅化了的。山上有烏尤寺,有漢代郭舍人注《爾雅》處的爾雅臺。論山境的清幽,烏尤實(shí)在凌云之上。 奇怪的是我在樂山讀書的四年間,正是我十三歲至十六七好游的少年時期,我雖然常常往游凌云,而卻不曾去烏? ??一次。游烏尤,是在抗戰(zhàn)期中回鄉(xiāng),離開了故鄉(xiāng)二十六年后的二九三○年。凌云是徹底俗化,而且頹廢了。石佛化了裝,一個面孔被石灰涂之上得不成名器。東坡樓住著些散兵游勇。洗硯池是一池的雜草。但烏尤山卻給予了我新鮮的感觸。毫無疑問,是要感謝我是第一次的來游。 烏尤寺同樣帶著濃厚的俗氣,并不佳妙。但山的本身好,樹木好,山道好。爾雅臺在危崖頭,下臨大江,在林深箐密中只能聽得下面的灘聲,而看不流水,那也恰到好處。我就喜歡這些。晚間或凌晨,在那山下泛舟,有一種清森的凈趣,也很值得玩味?! ⊥鯘O洋所賞識的應(yīng)該是這些地方吧?只有這些使我有些系念。那山對岸的胡家壩,一片空闊也信人有心胸開朗之感。但這情趣也是我在一九四○年回樂山時才領(lǐng)略了的,學(xué)生時代也不曾前前去玩味過。 假使要把范圍放寬些,樂山城也應(yīng)該可以說是我的故鄉(xiāng)。但不應(yīng)該得很,我對于它怎么也引不起的懷鄉(xiāng)病了。是我自己的感情枯涸了嗎?還是時代使然呢? 峨眉山對我倒還保持著它的神秘性。我雖然在那山下活了十幾年,但不曾上過山去。因此它的了處,實(shí)在我也不知道。專為好奇心所驅(qū)遣,如有機(jī)會去游游金頂,我倒也并不反對。峨眉山之于我,也仿佛泰山之于我一樣了。 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摘自: 《中國現(xiàn)代散文》,上海文藝出版社
Hash:d13dfb5e9bba700efc6dd76b866fc80cebe5db0b
聲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diǎn),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