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樹莊里一段緣——尋訪唐山麻糖誕生地
“麻糖”是唐山獨一無二的特色糕點,也是河北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在冊的傳統(tǒng)手工技藝。唐山麻糖形如牡丹團花,片片薄如蟬翼,朵朵晶瑩剔透。其制作主料為精粉白面、上等香油、天然蜂蜜、純凈蔗糖,并配以桂花飴糖,香、甜、酥、潤,大名遠揚,是唐山人頗為驕傲的地方特產(chǎn)。
史料記載,唐山麻糖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明萬歷四年,即公元1577年,從問世至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但是四百多年前,唐山市尚不存在,這麻糖又是在哪里誕生的呢?
這個地方就是唐山市豐潤區(qū)七樹莊。筆者幾年前曾專門探訪麻糖這頗顯神秘的起源地,還巧遇這項古老技藝的傳承人張金海老人,并因此與這個手藝家族有了一點緣分。今年我與張老的孫子通電話,意外得知老人已于五月去世,更覺應(yīng)當將當時從張金海老人那里聽過的一些“麻糖往事”,盡可能詳細地記述下來,以使這數(shù)百年傳統(tǒng)傳承得更完整也更真實。
一
曾經(jīng)繁華的七樹莊
中小學(xué)課本上有一篇課文《小英雄雨來》,作者管樺講述了一個發(fā)生在還鄉(xiāng)河畔的抗日故事。“還鄉(xiāng)河”,古稱浭水,從燕山深處流出,彎彎曲曲流到豐潤,然后折向西。流淌途中,它還向北拱起一個小腰背。
七樹莊,就坐落在還鄉(xiāng)河這個“腰背”的北岸。
七樹莊的燒餅非常好吃,我一進莊就見到許多燒餅鋪。做燒餅的爐子都建在臨街明面兒上,爐子很獨特,外觀像一個泥土機器人。下面有半人高的“雙腿”空間,中間安著爐箅子,爐箅子上點燃鋸末,取其文火。爐膛其實是一只扣著的鐵鍋,外面糊了很厚的泥巴,像機器人的頭盔。鐵鍋被燒熱時,面點師傅把做好的燒餅“啪啪”拍進鍋里,很快香氣四溢。
據(jù)說,七樹莊自古有村,為冀東原居民地。村東原有一座白馬寺,傳為唐將尉遲恭所監(jiān)修,其寺中碑刻記:唐王征東路過此地,見當?shù)厥駳w順忠義,遂賜名“齊恕莊”,免征賦稅。至清道光年間,白馬寺中七棵大樹郁郁蔥蔥,頗為壯觀,莊名便被改作“七樹莊”。
歷史上,冀東一帶為邊關(guān)要塞,七樹莊地位愈顯重要。它既是北京通往山海關(guān)的必經(jīng)之地,又是唐山經(jīng)豐潤北去遵化、東陵和承德的必由之路,現(xiàn)在更有多條國道、高速和鐵路從莊邊通過。而且,七樹莊還扼守還鄉(xiāng)河北岸,過去是西? ?豐潤的第一大鎮(zhèn)和繁忙的水運碼頭。這些,都使得七樹莊儼然是燕山與冀東平原的一個“十字路口”,戰(zhàn)略位置十分重要。
關(guān)防古道,河岸古鎮(zhèn),造就了七樹莊早年的繁華。聽本地人講,直到1945年之前,這里還管轄著67個村子。那時,鴉鴻橋也不過有幾個警察,而七樹莊鎮(zhèn)的警察局就有100多號警衛(wèi)。早年的七樹莊,大小商家店鋪多達七十余家,光制酒的燒鍋鋪就有兩家,還有四家大飯店,三家點心鋪……七樹莊逢農(nóng)歷四、九為集,加上來辦事的人多,每次集市都是商戶云集,熱鬧非凡。其時,從灤縣、豐潤和唐山來的大口落子,長年不斷在街頭搭臺演出。
也正是這樣的商業(yè)繁華,孕育出七樹莊“廣盛老號”和四百年榮耀不衰的蜂蜜麻糖名點。與此同時,我也有點明白為什么七樹莊會有那么多燒餅鋪了——過去人們出行路上最好的干糧,莫過于燒餅,君不見絲綢之路上,多少烙烤的餅饃那么出名!
二
走進“廣盛號”老宅
當時,我在七樹莊南大街上訪問得知:七樹莊麻糖糕點的生意始終未斷,較大的麻糖企業(yè)就有好幾家呢!
大約從南大街東口向西行走一百米,猛然看到路北一面白墻上有一行紅色大字:“廣盛號麻糖廠歡迎您”。路邊電線桿上也高高豎著一塊廣告牌,上面寫著:“廣盛號蜂蜜麻糖,始創(chuàng)于1577年”。
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廣盛號”嗎?我匆匆向大門走去。但是,“悲劇”發(fā)生了:老板不在。員工小古幫我撥通了老板的電話,但是他人在外地,沒辦法回來,由于互不熟悉,也就恕難接待了。
正在躊躇間,有個人走過來詢問,我把想要了解唐山麻糖起源的想法如實相告,奇跡出現(xiàn)了:原來來者不是別人,恰是“廣盛號”廠長的父親!
真是天有機緣,一分鐘前我還大失所望,現(xiàn)在又峰回路轉(zhuǎn)。但是他也有事不能停留,只能引我去尋“廠長”的爺爺、他的老父親——要拉過去的事情,老人更清楚。他還提醒我:老人家年事已高,見見可以,切莫久談。
我大喜過望,連連稱謝。
張家老宅的北門,正與現(xiàn)在的“廣盛號”廠房南北相對。門牌上寫著“南街13-01”。
這是一座典型的冀東“糖葫蘆串”式的連宅院,里面有三層,老舊的瓦頂上長滿不知名的草,院子里樹梢上的葉子已經(jīng)落光,卻掛滿了紅色的柿子。墻壁斑駁,門窗古舊,還有老水缸、鍋灶、風(fēng)匣、木桶,地上踩得溜光的石板,以及滿院子青苔……都仿佛在訴說著過去的歲月。
頗有特點的燒餅爐。
主人說,這座宅子才是“廣盛號”的舊址。只不過幾十年不做店,早已改作居住用所。當時張家小輩都已經(jīng)搬出去了,宅院只剩下老父親和父親的老弟弟哥倆,各住一頭。
走進屋,墻上掛滿了不同人不同年代的照片,密密麻麻。端坐在炕邊椅子上的老先生名叫張金海,是“廣盛號”第16代傳人。領(lǐng)我進? ??的,是他的兒子張國榮,第17代傳人?,F(xiàn)在“廣盛號”廠長則是他的孫子張杰,已是“廣盛號”第18代傳人了!
三
聽傳承人講述麻糖往事
張金海老先生生于1926年。我訪他時,他已年近九旬,仍精神矍鑠,思維清晰。他說,他從小就跟著父親張迎新學(xué)藝,父親跟著爺爺學(xué)藝,祖輩相傳。新中國成立后麻糖廠歸了縣供銷社,他本人也被安排到供銷社工作,直到退休。
史料記載,四百年前,張家祖先從深州(今衡水深州市)王西河頭村逃荒關(guān)東,走到豐潤七樹莊時,看到這里地肥水美易于生存,便留住下來。張家在原籍素以制作糕點為業(yè),到七樹莊依然如此,待有了一些積蓄后,便在七樹莊開設(shè)了一家“廣盛號”糕點鋪。
冀東人逢年過節(jié)愛吃一種油炸食品,叫“排叉”。排叉的做法是用白面加鹽或白糖,搟片兒,網(wǎng)花油炸,吃著香脆可口。張家迎合需求,在工藝上又進行了改良:他們選上好面粉,先上籠蒸,然后把面片搟到薄如蟬翼,再重疊多層,以刀工剁塊網(wǎng)花,過香油炸,經(jīng)蜂蜜浸泡,并配以芝麻、桂花等輔料,就成了看著晶瑩剔透,吃著醇香酥甜,入口即化的這樣一種奇特美食——蜂蜜麻糖。
七樹莊的蜂蜜麻糖一經(jīng)問世,廣受稱贊,除本地人爭相購買外,更成為南來北往旅途過客必須停留捎帶的特產(chǎn)。張金海老人說,到他爺爺那一輩,“廣盛號”分為四家股東,都是本家的哥們兒。他父親這一股一直留在七樹莊,并且也沒有放棄“廣盛號”這個老招牌。
關(guān)于徐冠洲先生重金聘請麻糖師傅,開創(chuàng)“新新麻糖”品牌的故事,資料較為豐富。特別是在他獲得“麻糖大王”稱號后,“新新麻糖”幾經(jīng)發(fā)展,最終成為唐山市第一特產(chǎn)。因此,在介紹唐山麻糖的資料中,人們自然而然把關(guān)注的焦點放在了“新新麻糖廠”這個標簽上。但是,對于七樹莊這個唐山麻糖的起源地,我們似乎也不能僅僅將其作為歷史背景,只用“始創(chuàng)于明萬歷初年”這樣概括之語一筆帶過。為了歷史的真實,也為了傳承的可持續(xù),還是應(yīng)該記住七樹莊與唐山麻糖這一段非凡的緣分,努力保護它難能可貴的傳統(tǒng)魅力。
(本報特約 葛士林 文/圖)
Hash:ded776baa7f246bbb963ee1be79f91d4929beca1
聲明:此文由 燕趙都市報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