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運河有哪些歷史故事?

京杭大運河的開通,為運河兩岸書寫了新的傳奇。運河兩岸伴水而生的村落,如璀璨的明珠,光耀著運河綿長的歷史。這些伴水而生的村落數(shù)百年來演繹著運河人家的生活講述著運河兩岸流傳的故事。

  漂來的北京城——皇木廠村

  北京有句俗話說:“漂來的北京城?!睘槭裁催@么說呢?元代,大都的糧食、絲綢、茶葉、水果等生活必需品,大部分都是依賴大運河從南方向京城運輸。而到了明代,建設北京城的磚石木料,亦是通過大運河運抵京城,于是民間老百姓就形象地說北京城是隨水漂來的。

  明代,永樂皇帝稱帝后,定都北京。永樂皇帝是一位非常有理想的皇帝,他要營建“史上最偉大”的宮城——紫禁城。當時營建紫禁城所需磚石木料只靠北京本地的供給是遠遠不夠,為此營建紫禁城的磚石木料大量從南方運往京城。這些磚石木料體量巨大,如果走陸路費時費力,唯有走水路最為快捷省力,因此京杭大運河成了首選。

  可是明代通惠河淺澀,不能行船,南方走大運河而來的建筑材料不能直接到達北京城,只能先運到張家灣卸載,儲存在張家灣附近,再走陸路轉(zhuǎn)運至北京城里。因此在張家灣附近依據(jù)儲存的不同材料而形成各種廠,如皇木廠、木瓜廠、銅廠、磚廠、花板石廠等。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在這些廠中只有皇木廠、木瓜廠和磚廠形成了居民聚落,最后發(fā)展成村落,其中皇木廠是最為有名的。

  小橋流水藏古跡,“最美鄉(xiāng)村”皇木廠

  皇木廠村在張家灣城的北側(cè),土橋村的東側(cè),這是一座有著數(shù)百年歷史的古村,現(xiàn)在的皇木廠村已經(jīng)發(fā)展成市級民俗旅游村,榮獲“2007北京最美的鄉(xiāng)村”稱號。不僅如此,現(xiàn)在皇木廠村內(nèi)還留藏著大量的運河古跡古物,使皇木廠村散發(fā)出濃郁的歷史文化氣息。

  皇木廠村近年開發(fā)旅游,使皇木廠村的名號在張家灣一帶盡人皆知,因此尋找皇木廠村變成了非常容易的事情。我乘坐地鐵八通線從城里來到通州區(qū),出了地鐵土橋站,向路人打聽皇木廠村,很多路人指路說:“往東去,看見一座城門洞就到了?!薄俺情T洞?”皇木廠村怎么還有城門洞,我暗自思忖,不過“城門洞”也成了我尋找皇木廠村的關鍵詞。

  我按照路人的指引,來到了皇木廠村,果然在路的南側(cè)看到一座雄偉壯觀的城門,“好大的氣派”,我在心里不禁為它喝彩。城門上有匾額,題寫著“皇家新村”四個字,雖然城門洞是“現(xiàn)代作品”,但是能夠修建出如此氣派的城門,皇木廠村人的自豪,通過城門已經(jīng)展現(xiàn)給了世人。我穿過城門洞,一路往南走去,行走了好久才來到皇木廠村的二道門,二道門的風格與城門大相徑庭。二道門是由竹子搭建,更有些傣家的風格。

  走進村子,村內(nèi)林木蔥郁,小河潺潺,巨石、古樹、茶亭、廊橋、寶塔構成了皇木廠民俗旅游村優(yōu)美的人文景觀。據(jù)村里人介紹,1997年,為改善村民的居住條件,皇木廠村開始舊村改造,經(jīng)過幾年的努力,全村共建起了668棟別墅,使全村百姓全部搬上了樓房。走進村子一棟棟小別墅整齊地排列著,構成了別樣的風景線。

  皇木廠村藏著石權的塔樓

  石權巨石古槐香,運河遺韻古村巷

  皇木廠村人把在村子附近出土的有關運河的遺物,擺放在村內(nèi)各處,使得我們來到皇木廠村就如同走入運河的“展覽館”。在皇木廠村的村口,放置著數(shù)塊巨大的石塊。這幾塊巨石可不是一般的石塊,它們是竹葉紋石灰?guī)r石,是千里迢迢從南方通過京杭大運河運抵京城的。1998年,修筑? ?沈高速公路時,在皇木廠村東南舊村處取土修筑路基時,從地下挖掘出土的。據(jù)史料記載,大運河古河道西岸是石廠舊址,明朝永樂年間,營建北京城的石料,從南方運抵張家灣碼頭都存儲在那里,這些巨石就是石廠的舊存。

  皇木廠村口有一座五層的塔樓,塔樓是新建的,非常漂亮,村里人說:“在塔樓里存放著在皇木廠村出土的石權。石權就是秤砣,是在皇木廠新村改造施工中出土的鹽運碼頭稱量鹽的遺物,現(xiàn)在已被文物專家認定為世界上最大、保留最完整、重量最重的石權?!蔽一貋砗蟛檎业降馁Y料記載,皇木廠村的南面、大運河西畔曾有江米批發(fā)市場,江米批發(fā)市場的南側(cè)就是下鹽廠,元、明、清時期,朝廷專營批發(fā)給華北、西北、東北地區(qū)的食鹽就存在這里。1998年修路,在此地取土時,出土了兩件石權,現(xiàn)在這兩件石權就保存在皇木廠村,村里還特意在村口修建了這座塔樓,作為石權的“展覽館”。

  皇木廠村是明代皇木廠的遺跡,村子也因此而得名。不過隨著歷史的變遷,皇木廠已經(jīng)消失,村中皇木廠的遺跡僅有一株古槐了?;誓緩S村為了體現(xiàn)運河特色,在村內(nèi)修建有一條人工的小河,河上白玉為欄,小橋流水,宛如水鄉(xiāng)。我沿著小河西行,路邊一株巨大的古槐引起了我的注意。古槐枝葉非常繁茂,巨大的樹冠、粗壯的樹干透露了古槐的年齡秘密。在古槐旁邊有說明牌,我仔細閱讀說明,方知這株古槐便是明代皇木廠留下的遺物。據(jù)說明牌介紹,自明永樂四年(1406年)到嘉靖七年(1528年),北京皇家建筑所用的珍貴木材沿大運河運到皇木廠儲存,管理皇木廠的官吏在木廠周圍種植槐樹。經(jīng)過600多年的歷史變遷,其他槐樹都已經(jīng)無存了,只剩下這株古槐。這株古槐位于明代皇木廠的東南角外,由此我們也可以推斷出皇木廠的大致位置。

  我在皇木廠村尋訪古跡,據(jù)村民介紹,在村內(nèi)還有大運河故道,這讓我對這座古村更加刮目相看。大運河現(xiàn)在在張家灣一段斷斷續(xù)續(xù),我以為這段大運河早已消失,如今得知在皇木廠還有遺跡,真可以說是意外所得。村民帶領我沿著村里的小路向村的東北方向而去,在皇木廠村的一角,一排竹木搭建的長廊出現(xiàn)在眼前,長廊環(huán)水而建,在長廊的圍繞中,一泓碧波蕩漾期間,這里便是大運河的遺址。大運河自元代至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流經(jīng)此地。古籍記載此處曾經(jīng)是“舳艫千里,九省通衢”。在皇木廠村里的大運河遺址處建起一處運河景觀,既是村民休閑娛樂場所,也成為運河遺址的紀念。

  水獸鎮(zhèn)守土橋村 鹽商泊岸有遺跡

  地鐵八通線的總站名為土橋,土橋村就在地鐵站附近。土橋村也是因大運河而生的村落,村落取名土橋,就是因為村里有一座古橋而得名。不過橋雖名“土橋”卻不是土做的,而是實打?qū)嵉氖瘶颉?/p>

  土橋在今張家灣村北,通惠河故道之上,其本名為廣利橋。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通惠河由郭守敬主持督挖竣工,由西山經(jīng)北京城流經(jīng)通州八里橋,沿五里店、果園、九棵樹、車里墳、東小馬莊一線,東南流向今土橋村南,轉(zhuǎn)向張家灣與皇木廠之間入潞河。通惠河上建有二十四座閘,借閘蓄水通航,這二十四座閘最后兩道閘為廣利上閘和廣利下閘,其上閘在土橋村西偏南,據(jù)土橋村村民說1992 年船閘就地掩埋,現(xiàn)在已經(jīng)看不到了。

  大運河上漕運非常繁忙,大運河北端碼頭設在張家灣,南方漕運物資由此下船,再經(jīng)陸路運輸?shù)奖本┏抢?。為了方便行人車馬,在通惠河咽喉必經(jīng)之地,修木橋以供通行,此橋因地近廣利閘而得名? ??利橋。廣利橋橋面以灰土填墊夯實,因日夜車馬人流不停,橋面旱時為土,雨時為泥,故俗稱土橋。日久天長木橋不堪重負。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重修,改為石橋。據(jù)記載,石橋南北向,跨元代通惠河故道之上,獨券平面,橋面以花崗巖條石砌成。東北向雁翅壁上嵌石刻一塊,記乾隆年間重修經(jīng)過。東南向雁翅嵌一塊大石雕刻的鎮(zhèn)水獸,護橋鎮(zhèn)水,保佑商民通行。清嘉慶七年(1802年)以后,張家灣附近河塘收縮,運河被淤水淺,碼頭沒落漸小,只有鹽商停泊。此后,土橋漸被廢棄,新中國成立后尚存石橋雁翅殘段,鎮(zhèn)水獸埋入土中多半。

  土橋村經(jīng)過舊村改造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舊貌換新顏,那么廣利橋是否還存在呢?這一次網(wǎng)絡幫了大忙,我在網(wǎng)上搜索有關廣利橋的信息,終于找到了廣利橋鎮(zhèn)水獸依然還在的新聞。按照新聞中提供的線索,我來到了土橋村。據(jù)新聞提供的線索顯示,廣利橋鎮(zhèn)水獸在土橋村新建的小區(qū)7、8號樓之間。我很順利地就找到了這處小區(qū),走進小區(qū)一棟棟高大的樓房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我按照樓身上的編號尋找著7號和8號樓。當我數(shù)著樓號找到7號和8號樓時,在兩樓之間卻并沒有發(fā)現(xiàn)鎮(zhèn)水獸,這讓我非常焦急。我趕緊向小區(qū)的居民打聽鎮(zhèn)水獸的下落,可是我問了好幾個人竟然都不知道小區(qū)里還有一個石頭的鎮(zhèn)水獸,還有的人說好像是有個石頭雕的怪獸,不過被搬走了。聽了他們的敘述我的心涼了半截,可是我還是不愿放棄,在我問過一個又一個人后,終于有一個居民說,“東邊小區(qū)地上好像有個石頭雕的獸?!蔽亿s緊往東邊小區(qū)找尋去,此時我才知道東邊小區(qū)也有7號和8號樓,在兩樓之間的空地上,我一眼就發(fā)現(xiàn)了我要尋找的鎮(zhèn)水獸,只見它靜靜地趴在地上,好像在等待我的到來。我蹲在地上望著它,仿佛看著失而復得的寶貝。鎮(zhèn)水獸低著頭,如同犯了錯誤的孩子,又好像是受了委屈一般,在它的腰上有一道很深的裂紋,如同被人砍傷的刀痕。我聽到過有關這只鎮(zhèn)水獸的故事,據(jù)說當年這只鎮(zhèn)水獸是個不安分的家伙,有一次它趁著夜深,偷偷溜下橋,來到人間干壞事,沒想到正碰上關帝爺,關帝爺手舞大刀一下子砍在了它的腰上,留下了傷痕。鎮(zhèn)水獸趕緊逃回廣利橋,再也不敢禍害人間。想起這個傳說,看著眼前低著頭的鎮(zhèn)水獸,越發(fā)覺得它低著頭如同承認自己的錯誤一般。傳說畢竟是傳說,專家經(jīng)過考證,為鎮(zhèn)水獸正了名聲,原來這只鎮(zhèn)水獸腰上的裂紋,并非關帝爺所砍,而是因為原石質(zhì)就有裂線,雕成水獸后,長久經(jīng)日曬雨淋后自然斷裂而成。

  這只鎮(zhèn)水獸現(xiàn)在所在的位置就是原來廣利橋的位置, 2004年土橋村舊村改造時,將廣利橋掩埋,河道遺址被填塞。這只鎮(zhèn)水獸也從廣利橋雁翅上被拆離,并在河道填塞后,仍臥于原址。我在鎮(zhèn)水獸旁邊地上,還找到露出地面的一小段橋梁的殘跡。

  通惠河的入“河”口——里二泗村

  西有白云觀,東有佑民觀

  里二泗村在張家灣鎮(zhèn)的東部,這是大運河邊上伴水而生的重要村落。張家灣城三面臨河,城東有通惠河,中有蕭太后河,南有涼水河。蕭太后河、涼水河與通惠河匯流后,流經(jīng)張家灣城東門,行二里至里二泗村,匯入大運河。通行在京杭大運河上的船只,船頭接船尾,至少八里遠,因此在里二泗村一帶一直流傳著“船到張家灣,舵到里二泗”的說法。

  我第一次聽說里二泗村名時,甚是詫異,不明白村子為什么取了這樣 “怪”的名字,仔細查找典籍,據(jù)《析津志》中記載“李二寺,村寺同名”,方知元代,里二泗村西有寺名“李二 寺”,村因寺而得名“李二寺”。到明清時期,因為李二寺村緊靠潞河、蕭太后河、涼水河、通惠河四條河流,村子曾經(jīng)名為“泗河涯”。清順治年間,村名才因“李二寺”諧音而名“里二泗”。 本文出自:奇麗女性 網(wǎng)

  從典籍中的記載不難看出“李二寺”是里二泗村非常重要的寺廟,這引起了我的極大興趣,我決定尋找“李二寺”。里二泗村的“李二寺”現(xiàn)在還在,只是已經(jīng)更名為佑民觀了。佑民觀在明清兩代非常有名,素有“西有白云觀,東有佑民觀”的說法。不過,現(xiàn)在白云觀為世人所熟知,而佑民觀卻知者寥寥。

  佑民觀前的牌樓

  嘉靖好道御賜名,天妃護佑保平安

  從北京城里去里二泗村和佑民觀很是方便,乘坐地鐵八通線到土橋下車,再換乘公交車就可以到達里二泗村。下了公交車,我一路打聽著向里二泗村走去。遠遠地就看到了在村口立著一座牌樓,牌樓上寫著“里二泗村”幾個大字,看到牌樓我一陣驚喜,看來里二泗村就在這里。過了牌樓是一條一直向西延伸幾乎看不到頭的柏油馬路,路的兩邊散落著幾間平房,看上去并不像村落。剛剛才有的驚喜被猶豫所代替,“該不會走錯了吧”,我這樣想著。一路上難得碰見行人,我一直順著馬路向西走,感覺走了好久,終于走到了商業(yè)街,在這里村落的模樣顯現(xiàn)出來。街上熱鬧了,行人也多起來了。我趕忙向行人打聽佑民觀,很多人紛紛搖頭,表示不知道村里還有這樣的廟宇。終于有位老者知道佑民觀,他還熱情地告訴我去往佑民觀的道路。我按照老人指的路線,繼續(xù)向西,快到馬路盡頭時,向北拐沒走多遠,轉(zhuǎn)過一個彎,眼前豁然開朗,一座簇新的廟宇出現(xiàn)在眼前。

  廟宇前一座精美的牌樓矗立著,牌樓上寫著“古跡里二泗”。我在資料上看過民國時期佑民觀的老照片,老照片上的佑民觀牌樓與眼前的牌樓一模一樣。佑民觀在“文革”時被拆毀,現(xiàn)在的這座牌樓是照著原樣重修的。

  佑民觀的前身就是李二寺,李二寺的繁榮和發(fā)展與大運河息息相關。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張瑄親率海船數(shù)十艘自上海出發(fā),沿海航行入潞河,將漕糧運抵張家灣,開通了元代漕運航線,此后每年的漕運都非常順利,漕運官兵將航行的順利歸功于“水神天妃”一路的護佑,便將“天妃”神像奉祀在李二寺中供人祭拜,于是人們也習慣將李二寺稱為“天妃宮”。此后,隨著京杭大運河的通航,張家灣成為重要的運河碼頭,而李二寺是隨漕運入京商人的必經(jīng)之地,明清兩代來往商人都要來到李二寺祈禱風調(diào)雨順,生意興隆。李二寺更名為佑民觀是在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據(jù)《日下舊聞考》記載,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道士周從善將李二寺擴建,他將此事上奏朝廷,嘉靖皇帝朱厚熜非常高興,因為嘉靖帝本人就酷好道教,便欽賜“佑民觀”之名。

  曾為四野儲油庫,“文革”期間毀一旦

  清順治八年(1651年),順治皇帝福臨聽說佑民觀香火靈驗,傳說他曾經(jīng)到佑民觀祈求子嗣,順治帝還出資重修此觀,也正是在此時,村名始稱“里二泗村”??滴醵四?(1689年) 康熙皇帝率太子等眾人駐蹕佑民觀,接見通州官員,巡視運河并商定運河修浚方案,親書“保障漕河”賜予佑民觀,現(xiàn)在佑民觀牌樓的背面題額就是康熙皇帝所賜的“保障漕河”。

  1948年為解放北平,第四野戰(zhàn)軍某部在佑民觀設置儲備油庫。1958年,佑民觀改建為通州里二泗中學??上?,“文革”期間這座重要的道觀毀于一旦?,F(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座佑民觀是2003年重建的。

< p>  在佑民觀門前,我看到地上有一處突起的如同橋樣的設置,我蹲下身子,仔細查看,只見側(cè)面寫著漕河二字。里二泗村自漢代以來就在潞邊右岸。元代京杭大運河通航后,漕船在村北穿行。據(jù)資料記載,佑民觀門前即大運河,雖然現(xiàn)在里二泗村已經(jīng)難以找到大運河的遺跡了,但是可以說佑民觀是大運河重要的地理坐標。

Hash:22e8c77fbfced1b834e048c71780bf7d51d3f26e

聲明:此文由 謝絕崇拜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