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明城墻遺址[浦口區(qū)泰山街道、頂山街道·明·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據(jù)《江浦埤乘》和明顧起元《重修浦口城記》記載,浦口在隋始建城,名晉王城,南宋改名“宣化城”。明初筑城浦子口,即浦口城,平面略呈圓形,周16公里余,東有滄波門,西有萬峰門,南為清江門,北為旸谷門,另設南便門名望京。明初江浦縣所治。明、清二代多次修葺。泰山、頂山街道境內(nèi)還斷續(xù)留城墻、城河、護城河橋等城垣遺址有:西敵臺段、附鳳門段、長安巷至浦子山段、滄波門至泰工路段、黃姚五組段、南京社會福利院至旸北門段、城墻根至浦廠綜合廠段等七段城墻遺址,金湯街至西敵臺段、滄波門外段城壕遺址,以及滄波門外橋——朱石橋遺址。
2010年文物普查結(jié)束之后,當時的城墻狀況如下:西敵臺段只有城墻西南城角,現(xiàn)存城墻為多邊形,邊長為10、9.7、7.8、11.6、4.6米,臺上還有雕堡一座。附鳳門段約150米,附鳳門門洞被磚砌死,浦鎮(zhèn)車輛廠和原兩浦中學圍墻建在該段城墻上。長安巷至浦子山段又可分為山下和山上兩段,一段是從長安巷口向東,鼓樓崗左街部分房子蓋在墻基上,至鼓樓崗28,29號止,約有60米長,一段是浦子山山頂段,約有60米長。滄波門段目前保留門洞大石,門寬4.9米,城門洞5.6,兩條馬道長25米,城墻向東約至下官林巷10號、大碼頭西7號,向西經(jīng)過油坊巷21號、東門大街64,然后再從54-3號處折向北至泰工路,該段約長50米。黃姚五組段為浦口城墻北部東段,該段東起農(nóng)業(yè)大學東北角圍墻,西邊到點將臺路止,該段約長1000多米、只剩下城墻基石。南京社會福利院至旸北門段,是浦口城城墻北部中斷部分,又可以鐵路為界分為兩段,東邊一段在南京社會福利院后山上100米長,殘存一段城墻長16、寬5.55、高4.1米;西邊一段是鐵路向西至旸北門遺址,該段位于山頂一線存有部分基石,旸北門遺址上有許多大條石。城墻根至浦廠綜合廠段,早年在廠門前斷開約60米遠,沿山大道修建后城墻根南部被挖去一半,浦廠綜合廠段城墻是廠房的一面墻,目前尚保留約50米。金湯街至西敵臺段城壕遺址,從西敵臺外原浦口城西門橋遺址向東經(jīng)過鐵路橋再向東至金湯街中部街南;滄波門外段城壕遺址,南至泰西路、北至泰工路。浦口東城壕橋名朱石橋,也名流花鎖翠橋、豬市橋,該橋目前僅剩橋基石,明代、清代磚均有。2012年,泰工路南邊桃花塢山上和浦廠二村后山上又發(fā)現(xiàn)城墻遺跡。1983年附鳳門、滄波門、點將臺(又名中敵臺)被公布為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浦口中敵臺遺址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浦口明城墻遺址被公布為市級保護單位,原有的市級、區(qū)級文保單位一起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