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原臺

青原臺

青原臺(即鐘鼓樓)位于縣城東,贛江西岸的革命烈士公園內(nèi)。與白鷺洲的“風(fēng)月樓”隔江相峙,系宋徽宗政和年間(1111—1118)由吉州太守各祁所建。下面筑了9尺土臺,在土臺上建筑三層樓臺,每層樓有翹角重檐拾級而上,登臨跳賞,青原群峰,贛江白帆、吉安城郭,盡收眼底。

南宋初年吉州太守鄭作肅與尚書劉才邵曾在青原馴作詩唱和,后人把這些唱和詩刻在樓臺四壁,還刻有陸游稱之為“天下詩僧第一”的吉州如壁和尚的游青原臺詩:“王馬胸中是丘壑,小車決遣有余樂,似言新廣青原臺,不減滕王舊閣”。把青原臺與滕王閣相提并論,可見青原臺在當(dāng)時何等雄偉瑰麗。

明代青原臺改稱“鐘樓”(后稱“鐘鼓樓”無考),并在三樓中央懸掛宣德年間(1426—1435)所鑄的銅鐘一口,晨昏各敲一次,借以報時。清同治年間知府何栻?yàn)榭咕芴杰?,把銅鐘溶鑄為炮,改縣鐵鐘。同治間復(fù)修,仍額以古青原臺,光緒二年邑人劉梅重修,民國十五年縣人康桂林再修?!肮徘嘣_”四字是當(dāng)時吉安縣政府的一名叫歐陽青的吏員所書?!肮徘嘣_”石碑嵌在樓臺東壁,解放后劃歸吉安市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