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蓬仙館

小蓬仙館

小蓬仙館位于花地街上市新隆沙東,建于清道光年間,咸豐六年(1856)重建,為水磨青磚的三進建筑,坐北向南,有大殿、精舍,殿后有小花園,曲徑清幽,亭臺山石,風景秀麗。光緒年間,仙館被改名為“七公祠”、“八公祠”,并被用于興辦學堂。建國后,曾為芳村公安分局和芳村文化館所占用。1958年,這里成為煉鋼場所,受到嚴重破壞,現(xiàn)僅存前殿和兩邊側房,但仍可窺其建筑水平之高。

前殿正面石額“小蓬仙館”為80厘米丁方隸書,蒼勁有力,兩座側門的門楣上方書有“清鏡”和“平砥”字樣。前殿山墻檐下一排烘托,上有“花開富貴”圖,均為磚刻,線條清晰,刻工精細。檐下一塊長約10米、寬40厘米的長幅木刻浮雕,雕有花果蔬菜圖案20余組,極富地方特色,是不可多得的木刻藝術品。仙館中種有白蘭,也歷來為人們所稱譽。

小蓬仙館是何人所建,歷來眾說紛紜。一說是道教羽士集資興建。一說是康有為的祖父所建。尚有一說是曾任兩廣總督的葉銘琛奉父命所建。據(jù)有關部門和人士近幾年的考證,小蓬仙館應是康有為的祖父所建,以仙館為名乃是當時的一種風氣,以示高雅脫俗。清同治六年(1867)左右,年幼的康有為曾在此讀過書。小蓬仙館現(xiàn)被廣州市人民政府列為廣州市內部控制文物保護單位。

2001年,由于興建珠江隧道需要,小蓬仙館啟動保護性遷建。遷建后的小蓬仙館位于在荔灣區(qū)芳村醉觀公園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