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寨

傣寨

傣族人口約107萬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的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及瀾滄江流域的河谷壩子區(qū)域。傣寨占地面積27畝,三面環(huán)水,綠樹掩映。一幢幢“干欄式”傣家竹樓,通過蜿延的紅砂石小徑聯(lián)向肅穆的緬寺。巍峨壯觀的白塔,精巧玲瓏的風(fēng)雨橋,以及風(fēng)雨亭、水井、鐘亭等建筑充滿著傣家的濃郁風(fēng)情,是傣寨真實的民間景觀再現(xiàn)

民居建筑

傣族的建筑受氣候、海拔、地形、建筑材料等自然環(huán)境影響,主要有以西雙版納傣族民居為代表的優(yōu)美靈巧的干欄式建筑,以元江、紅河一線傣族民居為代表的厚重結(jié)實的平頂土掌房,以及典雅富麗的佛寺建筑。干欄式建筑稱為“竹樓”,近似方形,以數(shù)十根大竹子支撐,懸空鋪樓板;房頂用茅草排覆蓋,既通風(fēng)又透光,樓頂兩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分兩層,樓上住人,樓下飼養(yǎng)牲畜,堆放雜物,也是舂米、織布的地方。

宗教信仰

傣族多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少數(shù)信仰鬼、神、巫術(shù)。在西雙版納男孩到七八歲要過佛寺生活,識字念經(jīng),然后還俗回家,成為受尊重的人。婦女雖然不入寺為僧,但也都是虔誠的佛教信徒。

禮儀習(xí)俗

族把“不偷、不騙、不搶、不打、不罵、和睦相處、尊老愛幼、熱情好客、互幫互愛、廉潔清白、誠實善良”等作為做人的道德標(biāo)準(zhǔn),把“熱愛勞動,熱愛自然、保護生態(tài)”作為很重要的生命品質(zhì),以此來教育啟發(fā)人們自覺維護和遵守。

語言

傣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語言屬漢藏語系壯傣語支?,F(xiàn)通行的西雙版納和德宏兩種傣文,系拼音文字,由印度南部巴利文演化而來。

婚俗

婚禮儀式是拴線(傣語“樹歡”),意為“拴魂”,即把新郎新娘的魂拴在一起,把兩顆心拴在一起。結(jié)婚那天,人們把新郎(傣語“黑邁”)送新娘(傣語“擺邁”)家里,舉行拴線儀式。主婚人坐上首,親友們靠近主婚人圍桌而坐,新郎新娘男右女左地跪在主婚人的對面。儀式先由主婚人致賀詞,新郎新娘從桌上揪起一坨糯米飯,在酒里蘸一蘸,點祭雞、鹽等物,每人連續(xù)點三次,點完后放在桌上。接著,主婚人從桌上拿起一根較長的白線,從左到右,繞過新郎新娘有肩,把線的兩端搭在桌上,表示把兩個人的“靈魂”拴在一起,讓他們白頭偕老,永不分離。然后,主婚人又拿起兩根較短的白線,分別拴在新婚夫婦的手腕上。接著,在座的其他老人也紛紛拿起白線,分別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祝福他們婚后幸福。

服飾

傣族婦女一般喜歡穿窄袖短衣和統(tǒng)裙,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緋色內(nèi)衣,外面是緊身短上衣,窄袖短衫緊緊地套著胳膊,前后衣襟剛好齊腰,緊緊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銀腰帶系著短袖衫和統(tǒng)裙口,下著長至腳踝的統(tǒng)裙,腰身纖巧細(xì)小,下擺寬大。這種裝束充分展示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圍”之美,加上所采用的布料經(jīng)柔,色彩鮮艷明快,給人一種婀娜多姿、瀟灑飄逸的感覺。傣族男子一般都穿無領(lǐng)對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長管褲,用白布、青布或緋布包頭,有的戴呢禮帽,顯得瀟灑大方。無論男女,出門總喜歡在肩上挎一個用織綿做成的挎包(筒帕)。

飲食

傣族最具特色是竹筒飯。制作方法是將米裝進新鮮的竹筒后加水,放在火上燒烤,吃起來清香可口。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為主,喜歡吃干酸菜和用昆蟲為原料制作各種風(fēng)味菜肴和小吃。普洱茶是云南西雙版納特產(chǎn),現(xiàn)已成為中外馳名的名茶。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特產(chǎn)非常豐富,僅水果就有110多種。

歌舞

一年一度的“潑水節(jié)”期間,有活潑歡快的“象腳鼓舞”(“嘎光舞”)和婀娜多姿的“孔雀舞”。

節(jié)日

傣族的重大節(jié)日有潑水節(jié)、關(guān)門節(jié)和開門節(jié)。潑水節(jié)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節(jié)日,時間是傣歷六月(公歷4月中旬),舉行3天,頭兩天送舊,最后一天迎新。這天人們要拜佛,姑娘們用漂著鮮花的清水為佛洗塵,然后彼此潑水嬉戲,相互祝愿,認(rèn)為這樣可以不生疾病,四季平安,鼓聲、鑼聲、潑水聲、歡呼聲響成一片。期間還要舉行賽龍船、放高升、放飛燈等傳統(tǒng)娛樂活動和各種歌舞晚會。

信息來源:5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