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筇竹寺

昆明筇竹寺

筇竹寺位于玉案山,是一座始建于大理國時期歷史久遠的佛教寺院,因有“筇竹傳奇,犀牛表異”的神話傳說故名。元初高僧雄辯法師在此講經(jīng),開昆明地區(qū)漢傳大乘佛教講宗傳播先河。元延祐三年(1316),元仁宗為保護寺院財產(chǎn)頒敕圣旨,筇竹寺聲譽漸高。

寺院坐西朝東,沿中軸線主體建筑四進三院,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等建筑依山布局。山門為兩面坡懸山頂,面闊三間11.5米,進深二間7.2米,內塑密執(zhí)金剛兩尊。山門左前方有鐘樓一座,占地22平方米。進入山門為矩形小院,有相傳植于元代的孔雀杉二株,其圍需三人合抱。天王殿亦兩坡懸山頂,面闊三間19.2米,進深三間12米,內塑四天王及彌勒佛。天王殿與大雄寶殿之間為“回”字形天井,占地約1200平方米,兩廂為客堂及香燭小賣部。東面,即天王殿,背部為羅漢堂,靠北的三間稱“梵音閣”,有羅漢216尊;靠南的三間稱“天臺來閣”,亦有羅漢216尊。右?guī)績扔幸簧颀?,單獨供奉一尊祖師,為律宗祖師道宣。大雄寶殿雄踞高臺之上,單檐歇山頂,面闊五間21.2米,進深三間18.1米。檐下無斗拱,正面設三堂隔扇門,每堂六扇六抹欞窗門。大殿正中金裝泥塑三世佛(中釋迦,左藥師,右阿彌陀。)兩壁塑彩羅漢68尊,連梵音、天臺來兩閣共計500尊。大殿兩耳有配殿各一,左為伽蘭殿,中塑伽蘭神,八臂三目,貌甚猙獰。左右陪享山神土地;右殿塑禪宗三祖師,右為馬祖道一,中為菩提達摩,左為百丈懷海,塑于光緒年間。此三人皆系唐代禪宗大師,其傳至宋,衍為臨濟宗。光緒初筇竹寺住持夢佛自稱臨濟正宗第三十六祖,塑此三像以示不忘本.大殿右壁下立有一碑,即著明的元代白話圣旨碑。大殿之后為華嚴閣,重檐歇山,斗拱繁富,惜于1986年冬燒毀。現(xiàn)市宗教處籌資重建,金碧燦爛,更勝于昔。筇竹寺后山苗圃內,有三座塔頂墳,苔鮮斑剝,風化特甚,其中一座,即寺之開山祖師,元代著名法師雄辯之大寂塔。寺南約120米處,有海會塔一院。

寺內文物薈萃,集彩塑、碑刻、楹聯(lián)壁畫、古柏為一體,其中馳名中外的五百羅漢塑像尤為引人入勝。

清光緒十六年(1890),筇竹寺大修寺院時,住持夢佛大和尚從四川合川縣聘請泥塑藝術大師黎廣修重塑五百羅漢。黎廣修采用佛教造像與以現(xiàn)實生活人物形象相結合創(chuàng)作手法,深入昆明社會,觀察各種人物的神態(tài)表情,言談舉止,作為創(chuàng)作素材,歷經(jīng)7個寒暑的精心構思和辛勤創(chuàng)作,始告完成。

筇竹寺五百羅漢泥塑,擺脫佛教傳統(tǒng)泥塑“千佛一面”的呆板模式,諸羅漢有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其形象如同社會眾生。不同的性格,喜怒哀樂的神態(tài),都被刻畫得惟妙惟肖。泥塑采用中國傳統(tǒng)石黛、石藍、石綠、靛青等礦物、植物顏料彩畫,色澤淡雅而不褪色。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期,中央美術學院曾把中國著名八大佛寺的五百羅漢塑像做了分析研究,結論是昆明筇竹寺五百羅漢塑像藝術成就最高,是我國泥塑佛像中的珍品,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寶庫中的明珠”。

寺內保存有元代《圣旨牌》、明代《重建玉案山筇竹寺記》、《玉案山筇竹寺供奉藏經(jīng)記》、清代的《重修玉案山筇竹寺記》、《重建華嚴閣序》等多通碑刻均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

2001年6月,國務院將筇竹寺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