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瑪壩梯田

撒瑪壩梯田

AA級旅游景區(qū)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到撒瑪壩,不知梯田大?!边@不是文學夸張,更不是信口,而是實實在在存在一千多年的史實。漢文史對哈尼梯田的記載已遲至明代,據(jù)1934年編的《五土司冊籍》記載;洪武年中(1382—1398年)哈尼族頭人吳蚌頗率眾劈山開田,眾推為長,成就卓著,被朝廷命封為當?shù)氐谝蝗瓮了竟?,允許世襲,明清連續(xù)開山造田。這就是國史記載的千百年來哈尼梯田文化極其輝煌而又珍貴的一筆。

撒瑪壩梯田位于紅河縣中南部,寶華鄉(xiāng)東部,離鄉(xiāng)政府駐地2公里,距縣迤薩37公里,撒瑪壩梯田共有1.4萬余畝,有4300多層梯田;海拔在600米-1880米,是漢文史記載開墾最早的哈尼梯田。四周有森林四千余畝,耕種和受益的有3個鄉(xiāng),21個自然村,3萬余人,主要種植雜交稻,糧食單產(chǎn)量高,每畝產(chǎn)量達620公斤,是我縣糧食主產(chǎn)區(qū)之一。撒瑪壩梯田最高處,是落孔大尖山,海拔2436米,是眺望梯田的好勝地。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位置哈尼語稱“魯虧巴底”,海拔在1600米,在這里萬畝梯田風貌盡收眼底。

1368年-1399年吳蚌頗(嘎他佐能土司)倡導民眾開水渠,造梯田,就是現(xiàn)今的寶華鄉(xiāng)朝村。撒瑪壩萬畝梯田是紅河哈尼梯田的明珠和代表,以其面積廣大,氣勢磅礴著稱,萬畝梯田集中連片,4000多級次第相連,而響譽全國。歷經(jīng)千年蒼桑,哈尼梯田理念不改,至今仍是哈尼人民賴以生存的物質(zhì)基礎,依然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其最大特點是“氣勢磅礴,萬畝連片,壯闊無比。

是全國在一個視角點能將萬畝梯田盡收眼底的唯一觀賞區(qū)。撒瑪壩梯田的壯觀和神奇充分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天人合一,集中展示了森林一村寨一梯田一水系四素共構的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和各種民族和睦相處的社會體系。

撒瑪壩梯田最充分地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集中展示了梯田文化的核心,是中國梯田文化的明珠和杰出代表,是農(nóng)耕文明的典范。即: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度共構的良性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萬畝梯田的四周青山疊翠,一山山一片片的樹木,有的是多年的原始老林,有的是群眾近年營造的經(jīng)濟林,據(jù)統(tǒng)計,共有林地4000多畝,占寶華鄉(xiāng)森林總面積的五分之一。

梯田氣勢磅礴、逶迤壯觀、萬千氣象。萬畝梯田集中連片,三千多級首尾相連,從海拔700米至1800米,依山開墾,順勢造田,經(jīng)緯縱橫,蛛絲密布,大的有三、四畝,小的只有水牛大,在陡峭處,田如天梯,美若龍脊。

隨著一年四季的變化,萬畝梯田各展風姿,春是碧綠的世界,秋是金黃的稻山,入冬后,塊塊梯田如明鏡鑲嵌溝谷,似彩練直上云天,早觀云海日出,更是美如仙境,身臨其境,任何一位觀賞者都會被大山雕刻成的一幅驚世杰作而醉倒、折服,令人驚心動魄,激動不已。據(jù)考證,在云南省南部有哈尼梯田的玉溪、思茅、紅河地區(qū),能在一個視點角將萬畝梯田盡收眼底,可將山、水、田、林、寨攝入一個鏡頭的唯有寶華“魯巴虧底”。因此,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欲窮梯田世界之目,請到紅河縣魯巴虧底。

地址: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紅河縣G77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