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湖巖

寶湖巖

寶湖巖

英都歷史悠久,山川俊秀,地靈人杰,名勝古跡殊多。古有七巖八院之盛,前人曾以七巖點綴成一首詩:“翁山夜聞滴水聲,古跡巖前獅子亭。云從古室石佛在;水到湖內濁自清”。詩中詠出七巖的名稱依次是英山巖、滴水巖、古跡巖、獅子巖、云從古室、石佛巖、湖內巖。由于年代久遠,世事淪桑,幾經興廢,七巖尚保存至今的僅有云從古室和寶湖巖兩處。

寶湖巖原名湖內巖,座落于英都蕓林村龍湖山西麓,背南朝北.禧座丁山葵向兼午子方,地號為“真人坐禪”。巖內供奉如來、菩提祖師諸佛像,由于巖處高山,站在巖前,極目遠眺,可閱盡無限風光,大有“舉首千峰收眼底,回眸萬象入巖前”之佳景。巖后山戀迭翠,萬木爭榮,一派“深山藏古寺”之畫卷,正謂“深山寂寂藏仙閣,澗水涓涓伴梵音”。

湖內巖始建于元末明初,后來湮廢了,《明弘治,明崇及清康熙版<南安縣志>》均有記載據傳。巖廢后,鄉(xiāng)人將佛像皆移至巖邊石洞內。清道光年間適有村民洪龍章上山砍柴到石洞避雨,聯(lián)想到自己家庭貧困,諸佛無家可歸,在佛前舉杯許愿:有朝一日外出謀生,如萌發(fā)跡,將重建湖內巖,-許之。爾后先到同安做小生意后又展轉到了上海。由于勤經善營和諸佛保佑,頗有積蓄,家資日漸殷厚,不久即發(fā)財金玉返鄉(xiāng)。除在蕓林村烏石自建三座漢式大厝外,有還愿重建湖內巖“更名寶湖巖”清道光14年(834年)安溪知縣劉樞親筆題書“寶湖古地”牌匾,至今尚保留于巖內。原楹有一對冠頭聯(lián)說:寶殿擬大雄此地無非佛,湖源通上海其間即是仙,就是記述這一奇事的。

重建后的寶湖巖有正殿、兩廡、兩廂,原為石木結構。其建筑獨具特色是雙柱珠雙柱斗,一梁騰三門之秒;相傳在重點時候在原地址原柱珠上加上一新柱珠,為了對稱又柱上用雙柱斗。然而因年深月久,經歷了一百六十余年風雨。巖詩破損不堪,為保存名勝古跡,于1995年春成立以洪順成,洪明宗,洪雙喜為首的籌建會。各方善信,踴躍獻資,同年擇吉動工。重修大殿,增建后殿,尼勒殿,天王殿,及周邊配套:塑千手觀音,十六羅漢諸佛,以及四大天王。耗資人民幣四百一十萬元,2004年正月舉行開光典禮。

修建后的寶湖巖飛龍走脊,金碧輝煌,規(guī)模恢宏,即存原貌,又展新姿。諸大佛金身重范,并新建一條三公里長盤山公路,直通巖下,增建庭階、山門、池、亭等景點;修整十八彎“龍宮洞”及護界寨、虎嘯澗、歇困石、諸多景觀[真人坐禪,黃龍賜水,龍宮洞天,仙人弈棋,

四疊奇巖,楓林夕照,飛霞流泉,竹海聽濤,虎嘯龍湖,天子陵寢,等寶湖十景]成為英都一處“一塵不染清修地,十景爭奇極樂天”的極佳旅游勝地。

寶湖古地,展現新姿,既是參禪禮佛圣地,又是旅游觀光佳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