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巖風(fēng)景區(qū)

石門巖風(fēng)景區(qū)

石門巖風(fēng)景區(qū),位于南靖縣船場鎮(zhèn)星光村梧宅后山東麓,景區(qū)方圓十多公里,擁有三洞十八景。

石門巖歷史文化悠久。1986年該風(fēng)景區(qū)水簾洞里出土的石錛、尖石器等文物,經(jīng)鑒定系新石器時代先民穴居洞遺址。唐垂拱年間陳元光入閩平亂,當(dāng)?shù)禺屆袷最I(lǐng)柳斜率眾踞此險要洞穴、出沒山坳林間,與官軍對抗的故事,至今在當(dāng)?shù)孛耖g還廣為流傳。其后,唐朝高僧禪苑從江西化緣至此,愛其山幽林蔚、洞奇景美,遂結(jié)廬于該景區(qū)石鷹山,并募資辟洞修徑,鑿池栽荷,植梅插竹,筑亭建廟,首創(chuàng)石門巖各景點,后人稱之為“開山祖師”。

石門巖奇特景觀,可謂天造地設(shè)。其中有長達(dá)400余米的螺旋洞、冬暖夏涼的懷蔭洞。其洞景變幻無窮:清明時節(jié),草綠水茵,繁花滿樹,山香飄拂,泉水潺潺,無異于人間仙苑;冬春交會,云霧迷朦,層巖疊閣、忽隱忽現(xiàn),又仿佛是海上神山。清朝康熙二十五年(1886年)南靖知縣孟振玉留下“鹿苑”、“豹隱”等石刻;清淮徐海道副使莊亨陽的父親吳鐸曾作《石門歌》、《石門巖賦》,對石門巖景觀盡情描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