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三廟一館景區(qū)

恭城三廟一館景區(qū)

AAAA級旅游景區(qū)

到桂林恭城瑤族自治縣旅游,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三廟一館(文廟、武廟、周渭祠、湖南會館)”不可不看。

恭城文廟,又稱孔廟、學宮,是紀念我國古代杰出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廟宇。文廟占地3600平方米,建筑面積1300平方米,是廣西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歷史最悠久、氣勢最宏偉、保存最完整的廟宇,有“華南小曲埠”之稱。

它始建于明朝永樂八年(公元1410年),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論年齡,它比北京故宮小四歲,比天安門大七歲。

坐北朝南,依西山之勢,筑六級平臺,遞進而建,層層疊起,氣勢宏偉,蔚為壯觀。建筑布局依次為照壁官墻,禮門、義路門、欞星門、泮池和狀元橋、左右碑亭和東、西廂房、大成門、名祠、鄉(xiāng)賢祠、東西廡殿、露臺、大成殿,最后是崇圣祠。門、院、殿寧貫穿在一條中軸線上,左右對稱,層次分明,布局嚴謹。廟內的欞星門由青石砌筑,“欞星門”三字是由乾隆所題;泮池上下班狀元橋及橋上的云紋石雕即是“平步青云”的意思;雙扇大成門上有著非常精致的雙面鏤空雕花;象征天子地位的大青石龍陛(全國僅存兩塊);還有大成殿內清代帝王康熙所題《萬世師表》、雍正所題的《生民未有》、光緒所題的《斯文在茲》三塊扁額及像高3.5米,座高0.8米的孔子塑像、像高2米的“四配”像。

武廟與文廟相距50米,左為文廟,右為武廟,文武兩廟并存一地,相得益彰,實為全國僅有,該廟是紀念祭祀三國時期的名將關羽的祠廟,又稱關帝廟。它始建于明朝萬歷三十一年(1603),廟宇面積2100平方米。整個布局由古戲臺、雨亭、正門、正殿、后殿和東、西廂配殿組成。武廟很多雕刻非常精細。

周渭祠,恭城人稱它為周王廟或嘉應廟。它建于明朝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清朝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重修,是紀念祭祀北宋監(jiān)察御史周渭的祠廟。周渭祠占地面積1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1040平方米,由戲臺(毀于三十年)、門樓、大殿、后殿及左右?guī)拷M成。周渭祠門樓,是全廟的精華所在。門樓面闊五間,重檐歇山,頗有明清古建特色。檐柱承托下檐,金柱通頂支承上面重檐,體型在中間驟然收小,五層斗拱逐層出挑,使整個層頂飛檐高翹,顯得雄偉壯觀。由座斗、交手斗、鴛鴦交手斗三種形式組合的嚴謹而有規(guī)律的重檐,形似蜂窩,人們稱之為“蜜蜂樓群”。正殿塑有周渭像,兩邊的墻壁上用壁畫的形式展示周渭生平故事,并配有詩賦。對于周渭,外面的人可能不太了解。據(jù)《宋史》記載,他是恭城縣路口(爐口村)人,生城殘?zhí)莆澹溆诒彼蜗唐蕉辏ü?99年),賜同進士出身,宦至侍御史。因他一生廉潔奉公,頗有政績,死后被朝廷敕封為“忠祜惠烈王”。同時他也非常關心家鄉(xiāng)人民的疾苦,奏請朝廷稅賦,竭力開發(fā)民智,興辦鄉(xiāng)學。所以死后家鄉(xiāng)百姓感恩德,捐款為他建廟、塑像。

湖南會館就在周渭祠的隔壁。它建于清朝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為當時的三湘同鄉(xiāng)會集資所建,占地面積為1847平方米,建筑面積1420平方米。由門樓、戲臺、正殿信兩邊廂房組成。因其結構獨特,造型奇巧,雕飾豐富,花草人物繁雜,故有“湖南會館一枝花”之美稱,它是恭城“四大會館”(廣東會館、湖南會館、福建會館、江西會館)至今惟獨保存完整的一座。其門樓和戲臺的結構很有特點,整個平面呈凸字形。門樓第二層既是戲臺的后廂房,臨街的一? ??為門樓,戲臺在門樓之后。說是說,戲臺和門樓互為前后,在梁架結構上采用“移柱造”法,以適應戲臺和門樓雙層使用的功能。陡峻的層頂顯得玲瓏休憩又富于變化;豐富的彩飾古戲臺顯得古樸又富麗堂皇,具有明顯的嶺南古建特色,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研究價值,是廣西較為罕見的古建筑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