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洞

諸葛洞

諸葛洞

遠看如山洞,近看則成谷。這里古名“甕蓬洞”,后因諸葛亮南征開鑿通航而更名諸葛洞,對面的武侯祠便是見證。此處兩岸懸崖峭壁,河中亂石嵯峨,水流湍急,洶涌澎湃,浪聲如雷,很難通舟。有詩云:

“江心眠碧石,傲岸鎖清流,

似碧隨波折,如珠帶浪浮?!?/p>

緊連著兩扇絕壁對峙而立,高聳入天,似企圖將舞陽河水鎖于山中,因諸葛洞灘急、灣多,自古很難通航,在此前人還修建了纖道。諸葛洞纖道是貴州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傳三國時期,諸葛亮普沿沅江而上,進入舞水到了夜郎國偏橋一帶的甕蓬洞。因江中有一塊巨石,舟船過不去,只得棄舟登岸。諸葛亮傳令三軍建“將房”,修馬廄,安營扎寨。決心打通甕蓬洞航道以通航運,實現(xiàn)他“西和諸戎,南撫夷越”的戰(zhàn)略。

郡丞朱褒和少數(shù)民族貴族早有勾結,他得知此事,深恐諸葛亮打通甕蓬洞后失去天險,難以固守,便經常派出小股郡兵前去騷擾,阻礙施工。諸葛亮派兵迎擊,朱褒兵丁一哄作鳥獸散。等諸葛亮鳴金收兵,朱兵又蜂涌而至。甕蓬洞一帶的百姓難安居,河道開鑿工程也進展遲緩,諸葛亮也很頭痛,覺得比對付曹操的八十三萬人馬還費勁。

一天,諸葛亮正苦思對策,久而不得要領。便信步走出將房,渡過舞水,走到北邊一個去處。這里雙峰對峙,一堵石山象屋檐伸出,雖時已寒冬,仍有清泉一線,自“檐”上滴入水中,叮當有聲。

諸葛亮正看得入神,忽見一騎飛奔而至下馬稟報:南中事變,舉兵反蜀,請丞生星夜回去。

那探下下馬太急,竟將腰間銅牌甩入水塘中,恰巧被滴下的泉水擊中,發(fā)出“咚”的一聲。諸葛亮聽了眉頭一展趕回將房,他一邊號令三軍拔營出發(fā),一邊叫人拿來一面銅鼓,急速將這面銅鼓拿進灣中去,置于泉水之下。

諸葛亮正在撤軍,朱褒兵丁氣勢洶洶地趕來想趁機攻打,誰知水滴銅鼓,鼓鳴山應,空谷傳聲,恰似金鼓齊鳴,嚇得朱褒兵丁掉頭便跑,一直后退了一百二十里。事過三天,朱褒不見諸葛亮的追兵才派人去探看,但聞鼓聲不止,不見人影走動,有個膽大的,走近去看,才知原來是水滴銅鼓響,中了孔明滴水退兵之計。

當?shù)亍巴寥恕狈浅E宸T葛亮,他雖然沒有把甕蓬洞完全打通,但木船已能勉強通過,上行可到偏橋中寨(今施秉縣城)。人們很感謝諸葛亮,于是,便把甕蓬洞改名諸葛洞,又在當年諸葛武侯“將房”處修了一座大廟(武侯祠),畫上綸巾羽扇的武侯像,四時祭祀,還把滴水擊鼓的地方取名銅鼓灣,一直沿用至今。

后來諸葛亮用的“空城計”就是他滴水退兵的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