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仁文昌閣

銅仁文昌閣

文昌閣位于城西,是一座四方八棱七層,高達12丈的古塔,印江文化的象征。其前身是“澄清樓”,始建于明代嘉靖十年。嘉靖二十九年,改建此樓,更樓為閣,稱“梓潼樓”,始供神像于內,香客進香于閣。閣建不久,因故被毀。崇禎二年,由當任印江知縣史諫重修之,始名文昌閣。明末,文閣毀于兵燹。清康熙二十年,知縣馬士芳再修,再修的閣,高七十尺,四層八面。嗣后,時圮時修。時至清代中葉,原閣不復存在,惟有斷碑殘瓦等零落于草間。道光十六年,陜西人鄭士范來宰印邑,應民眾之求,重修其閣。

文昌閣的建筑結構,內圈斗木架,外圍封磚墻,木架與磚墻緊緊連接,相依為命。木架以柱頭為核心,又八根柱子穿連成八角形。上下柱子的接頭處,除鋸銜口斗緊之外,還加鐵咂咂上。一層的八根柱頭,凳在八個雕有圖案的磉磴上。每隔二層,木架略向內收,使之上小下大,腳重頭輕,更加穩(wěn)固。柱頭、地腳枋、挑、穿牌此四者之間,相互穿連上閂,彼此環(huán)環(huán)扣緊。

閣面的裝飾,一層正面,有卷拱石圓門一道,裝有木門兩扇,向內開,可內閂外鎖。圓門之上橫架一條石,鐫刻“江域砥柱”四個缽子大的字,以作門額。門框兩邊的白粉門枋-有對聯:鴻路高搴從此升云齊拾級,龍門峻極須知平地有層梯。二層的對聯:戈踵還宜端寸,舉頭真欲到三。三層的對聯:桂嶺秋香探月窟,杏林0近天階。對聯書寫者系印江著名書法家魏祖鏞。書法挺秀,鳳翥鑾翔。文昌閣以其獨特的建筑藝術和精湛的書法藝術而具觀賞價值,又以歷經風吹、地震不動而極具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