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觀

望天觀

望天觀位于蒼溪北部,山勢巍峨,奇峻秀美,遠遠望去,象一列向前奔馳的火車頭。它常年云霧籠罩,夏季一雨成秋。望天觀最低海拔400米,最高峰為1200米,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說法。望天觀正面、左面、右面為筆直的山崖,猿猴難攀,后面與連綿起伏的山王頂相依。這些山峰突兀聳立,挺拔險峻,景色壯麗。歷代文人、學(xué)士都多加贊美,因而名傳遐邇。山間有八人圍抱號稱活化石的千年銀杏樹,還有唐代的千佛石刻遺跡等歷史文物,現(xiàn)保存完好,形象逼真。

“望天觀”這個名字是從何而來呢?按《中國歷代帝陵》記載,明朝第十五代皇帝朱常洛(光宗)即位后,鄭妃獻美女四人,光宗肆意淫樂,不理國事,不久患病。內(nèi)醫(yī)崔文申進瀉藥使皇上病情加重,接著鴻臚寺丞李可灼給他服下兩粒紅丸,光宗次日便死去,這位短命皇帝終年才36歲。宮廷大臣懷疑是鄭妃指使崔、李二人所為,于是崔、李被押往外地準(zhǔn)備處死。這件奇案史稱“紅丸案”。又據(jù)《明史宮廷內(nèi)記》記載,光宗在位時,主部天官王賜與崔、李二人交往甚好,感情深厚。王賜老家居巴西郡(今閬中)蒼溪北溪溝(今天觀鄉(xiāng)柏溪村二組),這里山陡峰奇,展手能摸天。所以,后來人們按“王天官”的諧音稱這里為“望天觀”(埋葬王賜的“天官墳”現(xiàn)保存完好)。崔、李二人被王賜暗中保護送到老家隱居后,二人在山頂修一寺廟,以此永久懷念“王天官”。據(jù)碑文記載,為象征王姓家族“天官”萬代延續(xù),這里又取名為“萬天官”。后來,崔、李二人在這里改名換姓,一個姓陽,一個姓岳,后就有了陽岳山之名(今天觀鄉(xiāng)陽岳村)。

望天觀的景點極多,如著名的舍身崖、神仙腳就充滿著神奇的色彩。

相傳,明末清初,有一對同窗共讀的男女青年,他們十年寒窗,志同道合,雙方父母也有意將他們結(jié)為伴侶。那是兵荒馬亂的年代,一天,男青年到不遠的玄壇廟去看那里駐扎的軍隊,一去便無音信。那女子決心終身不嫁,入寺為尼。于是便到了望天觀神仙廟修道若干年,始終保持清白之身。這件事傳到了玉帝的耳中,玉帝不信凡間竟有如此癡情女,便派一神仙下凡,扮作一位美男子前來考驗。當(dāng)時那尼姑為表白自己的堅貞,不受任何吸引,便從崖上縱身跳下,以死保住清白。這事感動了玉帝,使之渡為仙人升天而去。舍身崖至今還可以看到尼姑踩石升天的腳印,尤其是鞋底麻繩眼的印跡還清晰可見。

過去尼姑廟的名氣很大,據(jù)傳很靈驗,前來朝拜者絡(luò)繹不絕,香火旺盛。廟宇三進大院,規(guī)模宏大,二十世紀(jì)三十年代廟內(nèi)常有土匪藏匿,為了清匪,尼姑廟毀于戰(zhàn)火。

還有一個石巖上,有一只很大的腳印子,相傳是韓相子留下的。

很久以前,陳母娘娘在望天觀修行。那年天大旱,天下鬧饑荒,她就給百姓蒸饃饃吃,沒有水拌面,就請了幾個石匠在巖上打井。石頭硬,打又打不動,過了好多批人才打了一個小坑坑。陳母娘娘看著天下的人挨餓,急得不得了,就在石巖邊哭,眼淚水淌了一坑坑。說來也怪,那淚水總是不干,舀干了又冒出滿坑,再怎么舀都舀不干。陳母娘娘就用水拌面蒸饃饃,天天拌,天天蒸,把天下挨餓的人都救活了。

有一天早上,天剛拂曉,陳母娘娘又去背水,韓湘子恰巧也路過那兒,他就嘻嘻哈哈去糾纏,陳母娘娘氣得眼冒金星,背水的缸也被摔爛了。陳母娘娘拖起一根搟面杖就打,韓湘子轉(zhuǎn)身就跑,一腳踩在水坑邊,滾下巖去了。這時陳母娘娘心想,把人都攆下巖摔死了,還修啥子行?她心一橫? ??也從巖上跳下去。其實,韓湘子并沒有摔死,他一腳踩在望天觀,一腳踩在玄壇廟跑了。所以兩面石巖上都留下了腳印子,人們叫它“神仙腳”,現(xiàn)在仍可看得清清楚楚。

望天觀頂半山腰的觀音神水也遠近聞名。讓人稱奇的是,無論是大雨滂沱,還是溪河干枯時節(jié),有一石窩的水均是清澈如鏡,滿而不溢。據(jù)傳,此水稱“觀音水”,能治許多疑難雜癥,如腰痛、頭痛、婚后不育,只需喝上半碗水,便可消除病痛,懷孕生子。

望天觀頂部古木參天,郁郁莽莽,直徑1米、高20米的古松就有十多根。最使人驚嘆的是這些古松樹身光滑,沒有傷疤,宛如魚鱗金甲,煞是好看。

年逢五月,漫山的映山紅花紅似海,一眼望去一片紅云掩映在翠綠的灌木叢中,身置其間,勝游仙境,令人心曠神怡。更有遍布山野的夜來香,八月花開,夜來馨香,彌漫山間,人處其中,神清氣爽,飄飄欲仙。還有水簾洞、豬神廟……望天觀處處是美景,處處有神話,處處充滿詩情畫意。

站在山頂,遠望東南處有一山體恰似巨佛頭像,五官栩栩如生,形象十分逼真,微微抬頭,仿佛慈祥地眺望著望天觀。再望左邊山王頂下,有一塊眾稱“黃土高原”的面積約五百畝之多的山包,寸草不生,溝壑縱橫,的確與西北黃土高原無二。這些山峰與望天觀遙相呼應(yīng),構(gòu)成了祖國大好河山的一道如詩如畫的風(fēng)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