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天貺殿位于岱廟仁安門北側(cè),是岱廟中的主體建筑,傳為宋代創(chuàng)構(gòu)。元稱仁安殿,明稱峻極殿,民國始稱今名,緣自宋真宗假造“天書”之事。殿主祀東岳大帝。殿前露臺高筑,漢白玉雕欄環(huán)繞,云形望柱齊列,玉階曲回,氣象莊嚴(yán)。殿面闊九間,進(jìn)深五間,八根紅色大檐柱聳立廊前,重檐九脊,黃瓦飛甍金碧輝煌,以國內(nèi)三大宮殿式建筑之一而聞名。
天貺殿是岱廟的主體建筑,是泰山神東岳大帝的宮殿。位于岱廟中軸線的中后部,始建于北宋,元稱仁安殿,明稱峻極殿,民國始稱今名,緣自宋真宗假造“天書”之事。“天貺”即天賜的意思。相傳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六月初六有“天書”降于泰山,宋真宗即于次年在泰山興建天貺殿,以謝上天。整座大殿雕梁彩棟,貼金繪垣,丹墻壁立,峻極雄偉,雖歷經(jīng)數(shù)朝,古貌猶存。大殿面闊9間,進(jìn)深5間,通高22.3米,為重檐廡殿頂,上覆黃琉璃瓦。重檐之間有豎匾,-“宋天貺殿”。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紅色大檐柱聳立廊前,采用三交六椀菱花隔扇門窗。明間和次間內(nèi)槽頂設(shè)藻井,周圍施斗拱,余為方形天花板,上繪金色升龍。殿正中祀泰山神,像高4.4米,頭頂冕旒,身著袞袍,手持圭板,儼然帝君,龕上懸清康熙皇帝題“配天作鎮(zhèn)”匾,與此相對的明間大門內(nèi)上懸乾隆皇帝題“大德曰生”匾。像前陳列清代銅五供一套及銅缶、銅釜等。在殿內(nèi)的東、北、西三面墻壁上繪有巨幅壁畫《泰山神啟蹕回鑾圖》,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shù)和美學(xué)價值,壁畫高3.3米,長62米,描繪了泰山神出巡回鑾的盛況。而這場面也正是宋真宗當(dāng)年封禪泰山的真實寫照,是我國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大殿殿前露臺高筑,雕欄環(huán)繞,云形望柱齊列,玉階曲回,氣象莊嚴(yán),中置明代鐵鑄大香爐和宋代兩大鐵桶;兩側(cè)有御碑亭,內(nèi)立乾隆皇帝謁岱廟詩碑。露臺南側(cè)臺上一石卓然中立,名扶桑石,俗稱迷糊石。天貺殿周圍施以環(huán)廊,形成一個大院落,把一座重檐廡殿頂?shù)拇蠼ㄖo緊地懷抱著,更激起了人們對天貺殿的崇仰。這富麗唐皇的天貺殿,與北京故宮太和殿、曲阜孔廟大成殿并稱“中國古代三大宮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