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訥謨爾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qū),地處松嫩平原的北端,東臨五大連池山口水庫、西與嫩江相連,其地理坐標為北緯48°18′05″~48°33′15″;東經(jīng)124°31′25″~125°35′27″,總面積為61385hm2。其中:核心區(qū)18792hm2、緩沖區(qū)22516hm2、實驗區(qū)20077hm2。保護區(qū)橫貫訥河市,是訥謨爾河沿岸和嫩江匯流后形成的地濕地復合體,區(qū)內(nèi)訥謨爾河流經(jīng)124公里,老萊河、南陽河、石底河三條水系注入訥謨爾河,區(qū)內(nèi)泡沼密布似星。屬內(nèi)陸河流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然保護區(qū),其保護對象是以陸棲生物及其生境共同形成的濕地與水域生態(tài)系統(tǒng)。
保護區(qū)內(nèi)生物物種豐富。野生植物49個科300余種,常見的植物種類有:苔草、香蒲、線葉眼子菜、細葉地榆、沼地毛茛、東方蓼、東北石竹、小花碎米薺、野大豆、東北大戟、紫花地丁、蓬子萊、薄葉黃芩、朝鮮蒼術(shù)、東北蒲公英、水車前、黃精、小葉樟、狹葉黑三棱、漂筏苔草馬唐、糙隱子草、地膚、裂葉堇菜、石沙參、扇葉水毛茛、地錦草、菟絲子、無翅豬毛菜、東北酸膜、棉團鐵線蓮、細葉白頭翁、甘草、白花黃芪、多葉棘豆、徐長卿、堿蒿、苦菜、細葉鳶尾、木地膚。建群植物、優(yōu)勢種和主要伴生種都是適于水生條件的沼生、濕生和部分中生植物,總蓋度70%左右。保護區(qū)內(nèi)野生動物資源十分豐富,共有獸類6目14科37種,占黑龍江省獸類總種數(shù)的43.2%,其中嚙齒目種類較多,占該區(qū)獸類總數(shù)的35.1%,食蟲目、食肉目和翼手目所占比例亦較高。有鳥類210種,隸屬17目44科,占黑龍江省鳥類種數(shù)(373)種的56.3%,其中,非雀形目鳥類共123種,占種數(shù)的58.6%,雀形目鳥類87種,占41.4%。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丹頂鶴Grusjaponensis、東方白鸛Ciconiaboyciana、黑嘴松雞Tetraoparvirostris、大鴇Otistarda。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大天鵝Cygnuscygnus、鴛鴦Aixgalericulata、黑鳶Milvusmigrans、鵲鷂Circusmelanoleucos、紅隼Falcotinnunculus、短耳鸮Asiocygnoides。有兩棲類2目4科7種,占黑龍江省兩棲類種數(shù)12種的58.3%;爬行類3目4科7種,占黑龍江省爬行類種數(shù)16種的43.8%。有魚類58種,隸屬于6目10科。其中鯉科(Cyprinidae)魚類有44種,占魚類種數(shù)的75.8%,為最多;鰍科(Cobitidae)有3種,鲿科(Ba,gridae)有2種;狗魚科(Esocidae)、鱧科(Channidae)、塘鱧科(Eleotridae)、鱈科(Gadidae)、鮨科(Serranidae)各1種。
訥謨爾河自然保護區(qū)是松嫩平原北端目前僅存的面積最大、保存完整的一塊濕地,也是東北地區(qū)保留最完整的淡水生態(tài)系統(tǒng)。2007年黑龍江省人民政府[2007]57號文件批準為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