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伯都古城遺址

前伯都古城遺址

伯都城,遼、金城址,位于扶余市城北12公里的伯都鄉(xiāng)政府所在地東南200米處。城的東、南、西三面是平原,東北部有一東南走向的慢崗。城西240米處是伯都鄉(xiāng)通往扶余鎮(zhèn)的公路,西距第二松花江4公里。城略呈方形,方向北偏西5度,夯土版筑。周長3132米。東墻長709米,西墻長797米,南墻長812米,北墻長814米。墻高2-3.5米,上寬3-4米,基寬14-16米。城墻有幾處被破壞。現(xiàn)存4座門址,分別位于各面城墻正中。北門寬9米,東門寬8米,南門寬8米;西門寬9米。各城門外均有近于方形的甕城。東、西、北城保存較好。南甕城已成耕地。馬面19個,北墻14個,西墻5個,其它墻辨認不清。北墻馬面寬約10-13米。馬面間距60一80米。在城的東南角、西北角有角樓遺跡。角樓呈半圓形,高3.5米。城內尚存4處土臺,位于城內西南部其中一處較大,呈圓角方形。東西、南北各26米,高3米,表面散布大量灰方磚、長方磚、布紋磚、小朵蓮瓣紋瓦當、陶片、瓷片、銅佛像,佛飾殘塊、草拌泥燒土和白灰面的殘塊等。其余3個土臺較小,分別在較大土臺東北角、東南角、正南,相距均約20米。表面散存有灰色板瓦殘塊和陶、瓷片等。4處土臺應是寺廟址。在西墻外187米處有一方形土臺,破壞甚重,其上殘存大量的灰色磚瓦殘塊。城內遺物多集中在中部與南部。陶器為泥質灰陶和黃褐陶,火候較高,輪制,多是缸、壺等器皿。紋飾有篦點紋、弦紋、篦齒紋、附加堆紋。有黃釉、白釉、青釉、黑釉、灰釉瓷片,多為素面,只有少量的飾草葉紋。器形多為碗、盤、壺。建筑材料有獸面紋瓦當、網格紋板瓦和水波紋滴水等。銅器有長方形千手觀音浮雕銅牌,背面陰刻一韋馱,出土銅錢較多,有半兩、五銖及北宋錢。該城是扶余市境內規(guī)模最大的遼、金城址。其四周還有許多較小的遼、金城,如新安城、楊家城、土城子城、韭菜城子城和班德城等。1987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此城址為吉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