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寺位于縣城東北1公里的高崖上,又名“清涼院”,“佛閣寺”,因寺內(nèi)有一依崖雕塑的巨佛,故俗稱“大佛寺”。1996年元月由山西省人民政府[晉政發(fā)(1996)7號]文件公布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jù)清同治《稷山縣志》及寺內(nèi)所存在碑碣記載,該寺始建于金代皇統(tǒng)二年(1142年),元、明、清各代曾多次重修或擴建。寺院坐北向南,南北長233米,東西寬150米,總面積4000佘平方米。原寺規(guī)模較大,拾級而上下班,坡道兩旁殿宇棋布有序,塑像極多。因兵亂大部分建筑遭毀?,F(xiàn)僅存下殿,垛殿及十王洞,十六羅漢洞等。
正殿,系樓閣式建筑,依崖建成造。前的抱廈三間。面闊三部,進深三部懸山頂。其一樓斗拱系典型的金代構(gòu)件。單昂五鋪作。該殿原為重樓三層,道光三十年(1850年)樓閣傾圯,至咸豐九年(1859年)建翅墻,“自下而上砌以磚,上建大廈三間”?,F(xiàn)二層為咸豐九年所建。正殿左右各的垛殿一間,為元時所建。
殿內(nèi)存有釋加牟尼坐佛一尊。該佛像依崖雕塑,高20米,寬6.7米,氣魄雄偉,保存完好。佛身串通閣之上下,攀木梯登至樓頂,不僅可瞻爺佛之全身,稷城全景歷歷在目。
正殿兩側(cè),尚存有十王洞和十六羅漢洞。該洞系人工鑿成,深9米,寬3米,正面塑地藏王坐像,高1.55米,兩側(cè)侍童高1.23米,十王雕像分立洞之左右兩側(cè),高0.69米,栩栩如生,保存完好,為元代雕塑之精品。
十六羅漢洞,保存有十六尊塑像,亦為土元時所塑。
大佛寺處高崖之上,氣勢雄偉,其土雕大佛及眾多佛像,在華北地區(qū)極為罕見,在我國雕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稷山佛閣寺,位于縣城東北1公里的高崖之上,其寺又名“清涼院”,因寺內(nèi)有一巨佛,故俗稱“大佛寺”。
該寺始建于金代皇統(tǒng)二年(1142年),元、明、清各代曾多次重修或擴建。原寺規(guī)模較大,拾級而上,坡道兩旁殿宇棋布有序,塑像極多。因戰(zhàn)亂大部分建筑遭毀?,F(xiàn)僅存正殿,垛殿及十王洞,十六羅漢洞等。正殿,系樓閣式建筑,殿內(nèi)有一尊高20余米,寬6.7米,保存完好的釋迦牟尼佛像。佛身穿之閣之上下,攀木梯登至頂層,不僅可瞻仰佛之整體,整個縣城全景均歷歷在目。
在華夏大佛的范疇里,盡管有馳名的樂山和強巴大佛,可它們分別為石質(zhì)和銅質(zhì),而稷山大佛獨具特色,佛身是以土崖雕塑而成,亦可謂出類拔萃。
大佛寺位居高地,土雕大佛又以此為基,更顯其氣勢恢宏,巍峨壯觀。稷山大佛,實堪稱天下第一土雕大佛。
2013年5月,稷山大佛寺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電話:0359-5522446
地址:山西省運城市稷山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