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安陵

慈安陵

普祥峪定東陵是孝貞顯皇后(慈安皇太后)的陵寢,位于昌瑞山南麓偏西之普祥峪,東邊之并排而建的是慈禧皇太后的菩陀峪定東陵,兩陵均居咸豐帝定陵之東,因而,統(tǒng)稱為定東陵。

同治五年(1866年),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派出大學(xué)士周祖培等來東陵為其選擇萬年吉地。因?yàn)槎晡鱾?cè)界臨西大河,無地可選,便在定陵東側(cè)選中了平頂山和菩陀山。同治十二年(1873年)三月初九日,慈安、慈禧借到東陵謁陵了之機(jī),親自閱視了平頂山和菩陀山,見那里“地勢雄秀,山川環(huán)抱”遂不定期為萬年吉地,并將平頂山改名為普祥峪,菩陀山改名為菩陀峪。

在陵寢興工之前,承修大臣發(fā)現(xiàn)兩陵穴位不能增列,南北相錯(cuò),于是,兩宮皇太后采納了承修大臣的建議,將普祥峪志樁下移1丈5尺2寸,西移4尺7寸5分,把菩陀峪志樁上移7尺4寸,東移8寸,拉平了兩陵的位置,同時(shí),由于此處地勢低洼,沼澤遍地,又在東陵以外選擇了一塊地方,采挖其中顏色純正、細(xì)膩無沙的土,來填補(bǔ)培墊兩處吉地。

兩陵同時(shí)興工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八月二十日,歷經(jīng)6個(gè)寒暑,于光緒五年(1879年)六月二十日同時(shí)竣工,慈安陵耗銀2665743.823兩陵耗銀2275818.046兩。

普祥峪定東陵綜合了清代帝后陵寢的諸多特點(diǎn),成為最為完備的后陵。規(guī)整齊全,自南而北依次為:東西下馬牌二座、井亭一座、正中建神道碑亭一座、三孔石拱橋一座、東西便橋各一座、東西朝房各五間、東西值班房各三間、隆恩門五間、東西燎爐各一座、東西配殿各五間、隆恩殿五間、琉璃花門三座、石五供一座、方城、明樓、寶城、寶頂各一座,環(huán)以紅墻,東側(cè)為神廚庫,內(nèi)有神廚五間、南北神庫各三間、省牲亭一座、面闊進(jìn)深各三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