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山獵場

五虎山獵場

承德避暑山莊有清康熙皇帝秋彌的木蘭圍場,而與其遙遙相對的關內,三撫線二撥子段南1公里處的五虎山則是康熙冬狩的皇家獵場。

五虎山,原名九山,有九座山頭并排于灤河北岸,上下有九條泉水匯而入灤,似九條銀龍戲水。山北有一條交通要道——米峪口。據(jù)《永平府志》載,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這里山路崎嶇,不便通行,山西介休縣有一名叫段文德的商人為商旅之便,捐小米為開鑿之資,米峪口便由此而得名,之后康熙帝出入14次,狩于九山,均有志載,此口為攀九山之要道。

據(jù)《遷西縣志》載,康熙28年冬10月,上送孝懿仁皇后梓宮至清東陵,聞九山有猛虎出沒,傷人性命,仁皇駕幸米峪口,狩于九山,未獲。三十年冬十二月,又至,駐足7日,獲虎5只,詔改九山為五虎山。清代嘉慶年間遷安縣教諭張?zhí)珡驮娫疲骸爱斈耆f乘從天來,云罕羽騎彌山隈,漫岡絡野被網(wǎng)罟,突出白額奔風雷,烏號雕弓夏服箭,一發(fā)再發(fā)血雨濺,范用三驅禽得五,萬歲聲呼人億萬,仁皇至仁罷窮搜,天顏有喜山名留……”足見當年狩獵場面為壯觀。如今,五虎山仍松林遮日,濤聲不斷,進得山中,隨濤聲常有虎嘯相隨,百鳥啁啾,若游人有興,-一甩,槍槍都有所獲。若狩獵小憩,還可探得地下長宮之奇。五虎山因載下圣祖仁皇之功德而詔于天下,然天地造化,又早蘊神靈于其中了,密密松林,蔭天蔽日,山中突出一洞,名為枯松洞,洞寬5.5米,高2.4米,洞內右側有小耳洞,小耳洞又套一牛角洞,正洞內有斜井一口,冷風習習。相傳戰(zhàn)國時,有袁達、李牧在洞中學道,因其二人殺富濟貧,除暴安良,故后人在洞中塑有袁、李二人遺像,自此改名袁李洞。

袁李枯松學道,文德捐米鑿路,也許其德行感化上天、示“神武”于這九龍、五虎相傍,人間與地下相通的古獵場,實屬藏龍臥虎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