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島湖之南,有座海拔780米的白馬山。這里山高林茂,終年去遮霧繞,神秘莫測。山腰間有座駱家寨,寨旁有座泗洲寺。寨與寺的傳說交織成一道千年難解之謎,任人解說。
唐中宗嗣圣元年(公元684年),徐敬業(yè)起兵討伐武則天。起草討伐檄文的是初唐四杰之一的駱賓王。史稱駱賓王“兵敗遁去,不知所終”。而陽新民間卻傳說駱賓王逃至王英白馬山隱居。其后子孫繁衍,遍布陽新各地。他當(dāng)年結(jié)廬之處,就是今天的駱家寨。當(dāng)時,西域高僧僧伽大師在泗洲(今安徽泗縣)建寺傳經(jīng),名貫四方,人稱“泗洲和尚”。有位泗洲僧人去游至王英白馬山的駱家寨,掛錫建寺。駱賓王因慕其名,傾囊相助,后又入寺為僧,遁入空門。駱賓王浙江義烏人,兵敗揚州后,他逆江而上,逃至陽新也有可能。據(jù)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政委、上將王平回憶,其母親墳?zāi)共贿h(yuǎn)處有一古墓,墓碑高大,碑文所記即駱賓王。惜此墓及碑已沒入水內(nèi)。唐末戰(zhàn)亂四起,該寺毀于兵火。
舊志載唐末天復(fù)三年(公元903年),泗洲寺重建。至元代又寺毀僧散。明代宣德三年(公無1428年)山東泗水縣淳池寺一高僧云游至此,重建此寺。從此寺中香火日盛。最盛時,寺院占地27畝,四周的石筑圍墻,周長二里許,高丈余。寺產(chǎn)有田地100余畝和大片山林。寺中百余僧人,分文武兩班。文僧參禪,武僧防衛(wèi)。此后,泗洲寺又多次毀壞,至1985年,正殿僅存半間,偏殿惟存武圣宮和觀音堂。1988年,泗洲寺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泗洲寺旁原有多座石塔,現(xiàn)僅存三座。寺前一座建于清代嘉慶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塔七層高丈余,層層六方,方方翹角。塔旁有明代萬歷年間的古墓一座。另外兩座石塔形態(tài)各異,一為香爐狀,一為葫蘆形,皆年代久遠(yuǎn),古貌依然。
泗洲寺環(huán)境幽靜。一溪流水潺潺,忽潛入地下,至寺前又突然噴出,水柱如燃香之狀。旁一柳,枝繁葉茂,相傳為駱賓王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