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羚羊峽省級森林公園于2003年經(jīng)省有關部門批準建立,位于肇慶市東郊,距廣州80公里,景區(qū)建成后將和七星巖風景區(qū)、鼎湖山風景區(qū)形成“金三角”旅游線,實現(xiàn)當年革命前輩陶鑄考察肇慶時提出的構想。
羚羊峽兩岸是欄柯山和羚羊山,據(jù)萬歷《肇慶府志》(葉春及著,嘉靖三十一年舉人,官至戶郎中)記載,“靈羊—舊志古傳,高要峽山有靈羊,每出鳴,風雨隨至,峽因此得名”。又稱肇慶峽。古時在羚羊東南和西北兩面都是西江河道,構成兩個峽谷,稱雙羊峽。到唐朝,羚羊山西北峽谷淤塞,成為旱峽,東南面峽谷稱作零洋峽,后改洋為羊,稱零羊峽,唐寶歷元年(公元825年)李紳在《游石室新記》中寫作羚羊峽,長7.5公里,寬200-400米,平均水深48米,最深達77米。
自唐代開始,肇慶“小三峽”(羚羊峽、大鼎峽、三榕峽)已成為著名勝地,羚羊峽更是歷代文人墨客來往肇慶的必游之地,譬如唐代楊衡、許渾,宋代蘇東波、李綱等著名文人,就曾流連于羚羊峽,并留下大量詩詞文字,由于羚羊峽具有優(yōu)越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歷史人文景觀,因此被歷代評為“肇慶八景”之一,清代李良驥(字銓白)曾有詩描寫羚峽帆歸,詩曰:“幾疊風帆掛夕陽,萬重云嶂鎖羚羊。山圍江口容孤樟,天壓潮頭露短檣。嵐影夾船春水綠,林坳系纜暮煙蒼。望夫石畔人如在,更睹歸帆橈斷腸?!?/p>
景區(qū)內還有很多人文景觀:峽山羊路(古棧道)記載纖夫的愛與淚,古炮臺、古戰(zhàn)壕,粵桂之戰(zhàn)、抗日戰(zhàn)爭都曾利用,抗日英雄紀念碑、摩崖石刻、清風閣古碑亭、唐代峽山寺、宋代龍華青、伏波公子廟、文殊廟、等遺址都記載歷史,中國名硯端硯的正宗產(chǎn)地硯坑的“老坑洞遣址”被列入廣東省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公園自然景觀豐富多彩,山勢陡峻,獅入龍門、猛山虎入山等,形象神似,河道狹窄,小流湍急,江上清風,兩岸森林疊翠,鳥語花香,溪流飛瀑,煙雨仙境,無不引人探險攬勝,令人流連忘返。還有眾多的歷史傳說,欄柯藏寶、包公擲硯成洲的傳說、歸猿傳說《孫恪傳》,望夫石的傳說等,故事妻怨動人,感人肺府,明代廣東籍狀元倫文敘曾作詩憑吊望夫石,詩曰:“白石佳人在海旁,天為羅帳地為床,日為寶鏡朝朝照,月作明燈夜夜光。千載不梳龍鳳髻,萬年不換綺羅裳,可憐不見親夫面,痛倚江邊恨斷腸。”
公園內山水自然結合,自然與人文景觀豐富而得以完美結合,實屬罕見。廣東正在建設文化大省,肇慶正全力打造“千里旅游走廊”,羚羊峽森林公園是其中一重點和亮點,它的開發(fā)建成,將為肇慶乃至廣東的旅游業(yè)注入無限生機,星湖、鼎湖、羚羊峽、硯州包公樓連成肇慶旅游新天地。歡迎參與公園的建設,提供寶貴意見,共同挖掘豐富的旅游資源,為社會提供一個自然生態(tài)優(yōu)美、文化內涵豐富的理想旅游場所。
信息來源:廣東省國有林場服務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