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朝選故居在翔安區(qū)新店鎮(zhèn)洪厝村中,為二進式磚石木混合建筑,燕尾式硬山瓦頂,面寬12米,進深20米。故居建于明嘉靖年間。20世紀50年代初前進圮塌,1976年依原基址修建。后進因木作蛀蝕,三合土墻體破裂,故又更換中梁,重砌山墻,但廳堂木作立柱以及石座、柱珠仍然保留。故居外墻、窗戶和大門門框都用花崗巖條石精心砌成;外墻上方是一組花格式的矮欄桿,正對著大門上方的欄桿上有7個水泥澆灌的喜字;外墻窗戶中間用三根短條石作隔,既通風又牢固,很有特色;左右窗戶上方分別書有“百福千輝”、“福壽康寧”對聯(lián),對聯(lián)上方各有一個有兩個對稱孔洞的通氣孔;窗戶和大門兩側均飾有山水、花鳥彩繪;大門由兩扇鐵門組成,門前是一條石鋪砌的小場院,院里原有兩株6米多高的鐵樹,相傳為洪朝選自廣東回鄉(xiāng)時隨轎運回栽種于故居庭前。至今故居廳堂有一副古楹聯(lián):“堂坐金鉤呈瑞氣,庭栽鐵樹藹祥光”,是為鐵樹傳說之佐證??上б虮Wo不力,兩株鐵樹于1986年枯萎,隨后又于原址栽種一株鐵樹,并用石頭砌筑圍護起來。這種鐵樹樹干烏褐渾圓,突兀挺拔;墨綠色的針狀樹葉,堅如鋼刺,正是洪朝選“性剛介”、“不能容人過失”人格的象征。
洪朝選故居今天看來非常簡陋,但它卻是洪朝選出生、讀書、出仕的老屋,也是當?shù)孛恕胺矸奂@”的發(fā)明地。民間歷代相傳,洪朝選中進士后,初授南京刑部主事,奉命赴任之時,家鄉(xiāng)正好準備過三月節(jié),母親葉氏留他“吃三月節(jié)”后再走,可君命不敢違,洪朝選打點行裝即刻啟程,母親挽留不得,匆忙間從灶頭上抓了一把地瓜粉條,配上一些豬油、蔥花、文昌魚、海蠣等海邊現(xiàn)成佐料,煮了一碗香噴噴的地瓜粉粿,洪朝選吃完馬上趕路。后來洪朝選當了刑部侍郎,有一年回家省親,村民備下豐盛宴席款待洪大人,但洪大人始終留著肚子等待那道“番薯粉粿”,但菜單上壓根就沒有這道“粗菜”。好在廚師“巧手能煮千家飯”,不一會兒就端上了一碗柔軟香甜的“番薯粉粿”。洪朝選邊吃邊贊“還是番薯粉粿好吃,還是番薯粉粿好吃!”打那以后,“洪厝番薯粉粿”聞名遐邇,而且作為宴請客人的第一道菜。相沿成習,至今海外洪氏族人也流傳著這道家鄉(xiāng)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