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A級旅游景區(qū)
南京博物院坐落于南京市紫金山南麓、中山門內(nèi)北側(cè),占地70000余平方米,是我國第一座由國家投資興建的大型綜合類博物館。被評為“全國公共文化設施管理先進單位”、“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一、建制沿革
1933年,在我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倡議下,國民政府創(chuàng)建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蔡元培先生親任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李濟、杭立武等先后接管籌備處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仍名國立中央博物院,由文化部領導;1950年3月更名為國立南京博物院,初屬文化部文物事業(yè)管理局,后隸屬華東行政委員會文化部;1954年起,改屬江蘇省文化局領導;1959年,南京博物院、江蘇省博物館、江蘇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合署辦公,仍名南京博物院。建院至今,歷任院長為徐平羽、曾昭燏、姚遷、梁白泉、徐湖平、龔良。
二、館舍建筑
籌備處原擬建人文、工藝、自然三館,1936年動工,由當時著名的建筑師徐敬直設計,后在梁思成、劉敦楨先生指導下,修改為仿遼代大殿建筑。1937年因抗戰(zhàn)爆發(fā)而停建,至50年代初僅建成人文館。大殿古樸莊嚴、雄渾偉岸,成為南京標志性歷史文化景觀,現(xiàn)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在大殿西側(cè)新建的藝術館則延續(xù)了原有建筑形式。
2009年,在江蘇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南京博物院二期改擴建工程啟動,2013年完工??偨ㄖ娣e84800平方米,展廳面積26000平方米。此次改擴建遵循“新舊建筑結(jié)合,地上地下結(jié)合”原則,保留了以紫金山為背景的天際線以及以大殿為主體的歷史館,同時改造藝術館,新建特展館、民國館、數(shù)字館、非遺館,形成“一院六館”格局。建筑布局體現(xiàn)了“金鑲玉成,寶藏其中”的理念,在前后關系、檐口高度、材質(zhì)顏色以及細部裝飾等方面形成視覺平衡。整體風貌既有傳統(tǒng)元素,又有現(xiàn)代氣息,二者協(xié)調(diào)融合、交相輝映。
三、主要藏品
南京博物院現(xiàn)擁有各類藏品43萬余件(套),上至舊石器時代,下迄當代,既有全國性的,又有江蘇地域性的;既有宮廷傳世品,又有考古發(fā)掘品,還有一部分來源于社會征集及捐贈,均為歷朝歷代的珍品佳作,可以說是一座巨大的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寶庫。青銅、玉石、陶瓷、金銀器皿、竹木牙角、漆器、絲織刺繡、書畫、印璽、碑刻造像等文物品類一應俱有,每一品種又自成歷史系列,成為數(shù)千年中華文明歷史發(fā)展最為直接的見證。其中,新石器時代“玉串飾”,戰(zhàn)國“錯金銀重烙銅壺”、“郢爰”,西漢“金獸”,東漢“廣陵王璽”、“錯銀銅牛燈”、“鎏金鑲嵌神獸銅硯盒”,西晉“青瓷神獸尊”,南朝“竹林七賢與榮啟期”模印磚畫,明代“釉里紅歲寒三友紋梅瓶”等為國寶級文物。此外,“揚州八怪”、“吳門畫派”、“金陵畫派”、傅抱石、陳之佛等大家的書畫藏品成組成系,別具特色。
用時參考
2-4小時
交通
公共交通
5、9、34、36、55、游1、游2、游5中山門站下車即可
乘地鐵2號線,到明故宮站下,由一號出口向東300米處
門票
免費開放。憑有效證件(身份證、戶口本、學生證、醫(yī)保卡等)現(xiàn)場免費領票。或在官網(wǎng)上免費預約門票后再到現(xiàn)場領票,預約網(wǎng)址:http://www.jswenhui.com/njmuseum
開放時間
周二-周日9:00-17:00(16:00停止領票進入),周一9:00-12:00(11:00停止領票進入),周一逢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全天開放。
南京博物院特級國寶西晉青釉神獸尊背后,還有這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南京博物院特級國寶西晉青釉神獸尊背后,還有這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瓷器鑒定真知堂:越窯是五大名窯之前的名窯,早在唐代就以“南青北白”著稱于世。然而第三批國家禁止出境展覽文物名單中,有三件三國越窯,一件西晉青瓷,卻沒有收藏家們津津樂道的唐代法門寺地宮出土的越窯秘色瓷。這給了我們一些啟示:六朝青瓷中的珍品收藏價值甚至高于五大名窯和秘色瓷。這件西晉青釉神獸尊,就是第三批禁止出國展覽的特級國寶。它背后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呢?為什么它可以成為26件特級國寶中的一員呢?跟隨真知堂的文章去看個究竟吧。
這件國寶文物高27.9厘米,全名是西晉青釉神獸尊。出土于江蘇宜興,現(xiàn)收藏于南京博物院。說起這件文物的出世,還真是有話頭可講。
1952年12月1日,江蘇省宜興精一中學平整操場,掘開了當?shù)匾粋€名叫“周墓墩”的土堆。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了兩座古墓。當時的人們沒有現(xiàn)在人的金錢思想,覺悟很高,馬上報告了當?shù)?a href='/gongan/' target=_blank>公安部門。第二年3月底,華東文物工作隊進駐,對兩座古墓進行了清理發(fā)掘,后修復墓頂,回填墓土。
這兩座墓是什么年代的?墓主人又是誰呢?這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了。
這就涉及到考古專業(yè)知識了??脊殴ぷ髡咧饕鶕?jù)墓葬中出土的墓志銘以及帶有紀年款識的出土文物(通常為銅錢)或者刻有墓主人名號的印章來判斷。絕大多數(shù)古墓都因為被盜而失去了墓志銘。這座古墓也不例外,歷史上多次被盜。
那么,這座古墓就真的無法找到我們最需要的答案了嗎?就在考古工作者即將陷入絕望之際,一個偶然的發(fā)現(xiàn)破解了這個謎題。
瓷器鑒定真知堂:一號墓分為前后兩室,中間有一甬道相連,前室長2.32,寬2.34米。主要是放置陪葬品的。后室長4.5,寬2.2米,是墓主人死后棺槨停放之地。前后兩室都有磚砌的臺子,陪葬文物多數(shù)都放在磚臺上。
這種墓就是我們熟悉的磚石墓。磚石墓這種墓葬形式最早出現(xiàn)于漢代,是用青磚和石塊壘成的墓穴,因此稱為磚石墓。
由于磚石墓中文物多放置于高臺之上,不直接接觸土壤和水,再加上深埋于地下,如果保存得好,此類墓葬出土的文物多數(shù)如同剛剛?cè)胪粒废鄻O佳。這類墓,古玩行稱為懸坑。
懸坑出土的文物,和土坑,水坑出土文物的外觀絕不一樣。陶瓷類文物如果出土于磚石墓,則極有可能保存完好,如同新瓷。
考古人員進入古墓,第一時間就發(fā)現(xiàn)了盜洞。說明此墓歷史上早已經(jīng)多次被盜。還好墓中還保存了不少文物,但墓主人的棺槨和尸骨早就已經(jīng)蕩然無存了。當考古工作者起出最后一件文物時,并沒有發(fā)現(xiàn)能反映墓主人身份的印章和記錄墓主人生平的墓志銘。
此墓如果沒有紀年,則無法對出土文物進行精準的斷代。出土文物的價值,就要大打折扣了。
難道這座墓真的無法判斷年代和墓主人了嗎?就在考古工作者即將陷入絕望之際,峰回路轉(zhuǎn),一名工作隊員在清理墓穴時在墓磚上發(fā)現(xiàn)了文字!
瓷器鑒定真知堂:經(jīng)過對空墓中墓磚的仔細清理,考古工作者發(fā)現(xiàn),部分墓磚上有銘文。經(jīng)領導批準,人們?nèi)∠铝藥讐K磚進行清理。發(fā)現(xiàn)墓磚一側(cè)有“ 元康七年九月廿日陽羨所作周前將軍磚”十七字或“元康七年九月廿日前周將軍……”等字,另一側(cè)則有‘議曹朱選將功吏楊春工楊普作”十三字。
元康是西晉的年號,元康七年就是公元297年。這一下墓葬的年代就確定了。
它是一座西晉古墓!那么,墓主人周將軍又是誰呢?
元康,是西晉惠帝司馬衷的第三個年號,共使用9年。
元康元年,歷史上出現(xiàn)了著名的西晉“八王之亂”。
也就是因為八王之亂,本來已經(jīng)結(jié)束了三國鼎立局面的統(tǒng)一的西晉王朝從此衰落,不久后五胡亂華,西晉亡于匈奴騎兵之手,時為公元316年。距離此墓主人下葬的公元297年僅19年時間。
長安失守,西晉滅亡,五胡亂華。西晉貴族司馬睿南逃建康(今南京)建立東晉,丟失了北邊半壁江山、中國歷史上長達100多年的大動亂開始了。
瓷器鑒定真知堂: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隋朝,唐朝,這就是我國中古歷史的發(fā)展脈絡。后來代表正統(tǒng)王朝血脈的南朝陳國亡于沿襲北魏血統(tǒng)的隋國,所以歷史學家就把出身于鮮卑族的北魏建立的北朝和漢族的南朝相提并論,統(tǒng)稱為南北朝時期。
這座古墓是西晉元康七年建造的,墓主人為周將軍,這就是墓磚給我們帶來的準確信息。那么,這個周將軍又是誰呢?史書上有記載嗎?墓主人在西晉為官,為何要葬于千里之外的江蘇宜興呢?
我們先來說點閑話。
話說這個地名啊一定有它的含義。發(fā)現(xiàn)周將軍墓的地名就叫做“周墓墩”,可以說這個地名一點也不假,非常真實,就是周將軍之墓所在地的土墩子。
我們熟悉的長沙馬王堆,當?shù)厝嗣窳餍械恼f法,是馬王的墓葬。這個馬王,就是五代十國時期建立南楚國的馬殷。長沙人把馬殷稱為馬王爺,一點也不假。
但實際上馬王堆卻是西漢丞相利倉家族墓!馬王堆發(fā)現(xiàn)的三座巨型封土的漢墓,墓主人分別是長沙國丞相利倉和他的妻子,兒子!
所以說研究歷史一定不能忽視地名的重要性。河南太康縣為什么叫太康?當?shù)貫槭裁催€有號稱太康之墓的遺址?類似這樣的問題都值得文物和歷史工作者重視。
閑話說完了,說正題,這個周將軍到底是誰呢?我們還得查看歷史文獻。
瓷器鑒定真知堂:據(jù)《宜興縣志》記載:“ 周孝侯廟在縣治東南隅,北向,祀晉平西將軍周孝侯處”。又云“平西將軍周處墓,在荊溪南,英烈廟側(cè)”。
宋劉宰塋兆記:“ 周孝公墓,北向,廟當其前”。
晉平西將軍周處之墓,就在宜興。這兩座西晉古墓極有可能就是晉平西將軍周處家族墓!
但我們還不能就此確定。除了周處,西晉王朝是否還有別的周將軍呢?或者本地是否有兩位晉代的周將軍?
根據(jù)縣志,我們還發(fā)現(xiàn)一個地標性建筑,就是英烈廟。這座英烈廟還在嗎?能不能找到這座廟呢?
還真有一座廟,就在 周墓墩的北面。
英烈廟即周孝侯廟,現(xiàn)稱之為周王廟。我們再來看看史料上關于周處的記載。
“周處,字子隱,義興陽羨人也。少不修細行,馳騁田獵,縱情肆欲,州曲患之,稱為“三害”之一。。。
吳亡,入洛,稍遷新平太守。撫和戎狄,叛羌歸附,雍土美之。轉(zhuǎn)廣漢太守。。。征拜散騎常侍?!薄稌x書 周處傳》
瓷器鑒定真知堂:原來這個周處就是我們熟悉的被稱為三害之一的那個周處!
“射虎斬蛟三害去,房謀杜斷兩心同”。清末重臣張之洞曾經(jīng)寫下這個著名的對聯(lián)送給袁世凱,希望他能和周處一樣。可見歷史上對于射殺猛虎斬殺蛟龍的周處的評價極高。那么,周處 到底是怎么死的呢?史料記載他是戰(zhàn)死的,死亡時間就是元康七年!
作為宜興本地人(宜興古稱陽羨),周處死后歸葬于宜興,極為正常,此墓就是著名的西晉平西將軍周處之墓!
文章到此就結(jié)束了!周處如何戰(zhàn)死的故事,《晉書 周處傳》有記載,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閱讀。根據(jù)以上這些證據(jù),專家們認定:
這兩座西晉古墓是歷史上的宜興名人周處和其父親之墓。因此,此墓出土的文物能和史書對應,因此具有更高的歷史價值。
這件青瓷神獸尊,出土于西晉名人周處之父墓,形象生動,神獸口含明珠,頭部像獅,可能就是傳說中的神獸狻猊。
"狻猊"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穆天子傳》一書中。
《穆天子傳》曰:"名獸使足走千里,狻猊、野馬走五百里。"晉郭璞注曰:"狻猊,獅子。亦食虎豹。"《爾雅%uB7釋獸》載:"狻猊如彪貓,食虎豹。"郭璞注:"即獅子也,出西域。"
瓷器鑒定真知堂:獅子,又名 (師 )子,東漢時期西域第一次進貢了獅子到中國?!稘h書%uB7西域傳上》:"烏戈地暑熱莽平,……而有桃拔、 (師) 子、犀牛。"
這件西晉青釉神獸尊,極有可能還是屬于三國東吳時期的作品,其生產(chǎn)窯口應該是越窯。東吳亡于公元280年,史書中周處之父何時死亡的沒有記載。但周處是在降晉17年后戰(zhàn)死的,其父親死亡時間早于周處,墓中出土文物極有可能還是東吳制品。所以,這件神獸尊的年代,還是定為三國-西晉為好。
本文所配圖片,除神獸尊外,均為館藏西晉越窯青瓷。
西晉時期的浙江青瓷,又稱為“縹瓷?!?/p>
潘岳《笙賦》曰:“傾縹瓷以酢酃?!?/p>
酃,就是我的家鄉(xiāng)湖南古代的美酒,即湖南衡陽酃縣所產(chǎn)之酒,又名為酃淥【l%uEDng l%uF9】或“酃綠”、“ 酃醁 ”、綠酃。
晉 曹攄 《贈石崇》詩:"飲必酃綠,肴則時鮮。"
《晉書%uB7武帝紀》:"薦酃淥於太廟。"
這就是題外話了。你也喜歡歷史和古代文物嗎?歡迎關注真知堂,更多專業(yè)知識和圖片,可百度瓷器鑒定真知堂,去筆者博客尋找。
收藏
舉報
館藏國寶 | 南京博物院八大鎮(zhèn)館之寶,金蟬玉葉形神畢肖
泱泱中華,歷史源遠流長,
而博物館
就是收藏各個歷史時期
文物珍品的寶庫。
人民日報文創(chuàng)特推出“館藏國寶”欄目,
帶你欣賞各大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
本期探秘的,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八大鎮(zhèn)館之寶
金獸
所處時代:西漢
器物規(guī)格:縱16厘米,橫10.2厘米
出土時間:1982年
金獸,1982年被江蘇盱眙縣馬湖店村農(nóng)民萬以全挖水渠時發(fā)現(xiàn),重達18.2斤,是迄今我國出土文物中最大最重的金器,被譽為“國之瑰寶”。
西漢金獸呈趴伏狀,外形像一只豹子,頭大尾長,眼睛迥然有神,頸部戴三輪項圈,頭頂還有一環(huán)紐。其全身遍布不規(guī)則圓形斑紋,可見是器物整體鑄成之后,特意用工具錘擊上去的。金獸將古代金屬鑄造工藝和金器錘擊工藝兩種技法完美地結(jié)合在一起,實屬罕見,彌足珍貴。
明洪武釉里紅三友帶蓋瓷梅瓶
所處時代:明
器物規(guī)格:口徑6.4厘米,足徑13.5厘米,瓶高35.8厘米,腹深35.3厘米,通高41.6厘米,最大腹徑68.4 厘米
出土時間:1957年
明洪武釉里紅三友帶蓋瓷梅瓶,江蘇南京東善橋響龍山明代墓葬出土,系永樂帝女安成公主之陪葬品,是現(xiàn)存唯一一件帶蓋子而且保存完整的洪武釉里紅梅瓶。
此梅瓶為官窯出品,為皇家御用瓷,整體造型優(yōu)美,圖案是古代文人喜歡的松樹、綠竹和梅花三種植物,象征著高潔的志向。再配以湖石、芭蕉、山茶為襯托,輔以精致的紋飾,整個器物精美繁雜而不繁瑣,十分素雅。它的白釉微青,釉質(zhì)細膩滋潤,美中不足的是釉色欠佳,釉里紅發(fā)色略黑,但瑕不掩瑜。
金蟬玉葉飾件
所處時代:明
器物規(guī)格:長5.3厘米,重4.65克
出土時間:1954年
出土地點:江蘇蘇州五峰山博士塢明代弘治年間進士張安晚家族墓地14號墓
金蟬玉葉飾件,1954年出土于江蘇蘇州五峰山博士塢明代弘治年間進士張安晚家族墓地14號墓。出土時位置在墓主人的頭部,同時出土的還有銀笄二件、金銀嵌寶玉插花四件,證明這件物品是貴族女子頭上的發(fā)簪。
仔細看這件飾物,一只栩栩如生的金蟬棲息在晶瑩潤澤的玉葉之上,側(cè)身翹足,雙翼略張,嘴巴微開,好像正在鳴叫;羊脂白玉琢磨而成的玉葉則玉脈分明,潔白無瑕,將金蟬微微托起。整個畫面構(gòu)思奇巧,動靜結(jié)合,妙趣橫生,具有極高的鑒賞價值。其制作工藝十分復雜,金蟬采用了壓模鑄范、鏨刻、焊接等工藝,玉葉汲取傳統(tǒng)的陽線、陰線、平凸等多種琢玉工藝,達到爐火純青的藝術境界。這件金蟬玉葉可謂是明代中期的杰出之作,同時也是目前國內(nèi)出土的唯一一件。
青瓷神獸尊
所處時代:西晉
器物規(guī)格:高27.9厘米,口徑13.2厘米,底徑16厘米
出土時間:1976年
出土地點:江蘇宜興周墓墩4號墓
青瓷神獸尊,1976年出土于江蘇宜興周墓墩4號墓。其器形雖較小,卻蘊含著極大的歷史價值,2013年被國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
青瓷神獸尊造型略呈梨形,器身堆塑一神獸,雙目突出,張牙咧嘴,口含圓珠,前肢上舉,后肢作伏地狀。整件器物最大的妙處在于“尊”與“獸”渾然一體,匠師以盤口作獸的頭頂,以器腹為獸腹,以器耳為獸耳,獸爪獸脊等皆有序地分布在器物的各個部位,“尊”“獸”難辨,彰顯了高超的雕塑技藝及豐富的想象力,確是獨具一格的青瓷精品。
銀縷玉衣
所處時代:東漢
器物規(guī)格:全長170厘米
出土時間:1970年
出土地點:江蘇徐州土山一號漢墓
銀縷玉衣,1970年出土于江蘇徐州土山一號漢墓,出土時已經(jīng)散亂,后經(jīng)南京博物院專家成功修復,是我國第一件經(jīng)考古發(fā)掘、科學復原且品相完好的漢代銀縷玉衣。
銀縷玉衣從外觀上看,形狀幾乎和人體一模一樣。玉衣全長170厘米,由頭罩、上衣、褲子、手套和鞋五部分組成,共用玉片2600余片。它的每一個部件都是彼此分離的個體,每個部件由銀線編綴而成,所用銀絲重約800克。玉衣的制作是一個十分繁雜的過程,制作一套銀縷玉衣所花費的人力和物力是十分驚人的,目前全國出土的文物中,超過2000片玉片的玉衣不超過8件。
“廣陵王璽”金印
所處時代:東漢
器物規(guī)格:印面長2.372厘米,寬2.375厘米,通高2.121厘米,重122.87克
出土時間:1981年
“廣陵王璽”金印,江蘇邗江甘泉山二號東漢廣陵王墓出土,具有極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是迄今為止出土的唯一一枚漢朝劉姓王族的璽印。它的發(fā)現(xiàn)印證了典籍的記載,可被視作文物斷代的標準器物。
“廣陵王璽”金印由高純度黃金制成,全印設計精妙,制作工整,印體方形,上立一枚精致、紋飾優(yōu)美的龜鈕。金印印面陰刻篆文“廣陵王璽”四字,字體端莊凝重、堅挺飽滿,刀法遒勁老道。從藝術價值來說,廣陵王璽是漢印精品中的精品。
明鎏金銅喇嘛塔
所處時代:明
器物規(guī)格:通高32.7厘米,寬19.3 厘米
出土時間:1956年
出土地點:江蘇南京牛首山弘覺寺塔地宮
鎏金銅喇嘛塔,是一件1956年出土于南京牛首山弘覺寺塔地宮的鎏金藏式佛塔。這是明代佛教工藝絕品,是國內(nèi)出土的唯一一件“迷你型”鎏金喇嘛塔,彌足珍貴。
鎏金銅喇嘛塔莊重典雅,外形像一個寶瓶,通體鎏金,光澤耀眼。塔身開有四個壺門,里面裝有佛像,塔剎下有寶蓋和相輪,相輪四周裝飾垂幔,塔身兩側(cè)的祥云,托載著兩尊造型莊重的菩薩。該文物出土時實際上是由鎏金塔和砂石巖塔基及四個瓷罐合成的金剛寶座塔,金剛寶座塔屬于佛教密宗的塔式,在我國主要是明朝以后修建,鎏金銅喇嘛塔的出土,體現(xiàn)出中國明代工匠高超的手工技藝,同時也成為專家學者研究中國明代歷史和宗教的珍貴器物。
錯金銀銅壺
所處時代:戰(zhàn)國
器物規(guī)格:口徑12.8厘米,腹徑22.2厘米,底徑13.8厘米,高23.6厘米
出土時間:1982年
出土地點:江蘇盱眙縣南窯莊
錯金銀銅壺是一件戰(zhàn)國時期的鏤空紋飾青銅器,已長埋地下約2000年,由于壺內(nèi)裝了20千克的黃金,壺身在長期受到重壓和金屬腐蝕下,腹下部鏤空紋飾有殘缺,但仍不失為中國青銅時代泥范鑄造工藝技術最完美的產(chǎn)物。
錯金銀銅壺制作精巧,分身、座、鏤孔裝飾三部分。壺身有多重瓔珞和錯金銀絲裝飾,紋飾華麗,壺體除了頸部與腹部的錯金銀斜方格云紋外,還各有48條蟠龍和48行梅花,壺身網(wǎng)格套外還有四只伏獸和四個銜環(huán)獸首,工藝極其繁復精致。錯金銀銅壺是唯一一件能集先秦金屬工藝之大成于一身,并反映重大歷史事件,體現(xiàn)泥范鑄造工藝最高水平的現(xiàn)存青銅器。
溫馨說明:我們敬重和感謝原創(chuàng)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無法查獲作者所致,敬請原作者見諒!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類微信公眾號轉(zhuǎn)載本刊發(fā)布文章,敬請注明出處。謝謝合作!
文物介紹——南京博物院的西晉青瓷神獸尊
《周處除三害》典故見于《晉書·周處傳》和《世說新語》。明朝人黃伯羽改編為《蛟虎記》傳奇,廣為流傳,至今京劇中仍保留有《除三害》劇目。周處(242-297),字子隱,義興陽羨(宜興)人。周處祖父周賓為三國東吳咨議參軍,后轉(zhuǎn)廣平太守。父周魴為東吳名將,任鄱陽太守,賜爵關內(nèi)侯。周處年少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過于溺愛他,年少時身材魁梧,臂力過人,武藝高強。好馳騁田獵,不修細行,縱情肆欲,橫行鄉(xiāng)里。民謠說:“小周處,體力強,日弄刀弓夜弄槍。拳打李,腳踢張,好像猛虎撲群羊。嚇得鄉(xiāng)民齊叫苦,無人敢與論短長?!边@位七尺少年,被鄉(xiāng)民與南山猛虎、西氿蛟龍合稱為陽羨城“三害”。后來,這個說法傳到了周處那里,他自知為人所厭,突然悔悟,只身入山射虎,下山搏蛟,經(jīng)三日三夜,在水中追逐數(shù)十里,終于斬殺猛虎、孽蛟。他自己也改邪歸正,認認真真拜師學文練武,這一來城內(nèi)“三害”皆除。
周處除“三害”后,發(fā)憤圖強,拜文學家陸機、陸云為師,終于才兼文武,得到朝廷的重用,歷任東吳東觀左丞、晉新平太守、廣漢太守,遷御史中丞。他為官清正,不畏權貴,因而受到權臣的排擠。西晉元康六年(296),授建威將軍,奉命率兵西征羌人,次年春于六陌(今陜西乾縣)戰(zhàn)死沙場。死后追贈平西將軍,賜封孝侯。
周處的家族墓群位于江蘇省宜興市周墓墩。1953和1976年,南京博物院發(fā)掘了其中的6座墓。周氏是西晉時江南的大門閥士族,這一家族墓地的發(fā)現(xiàn),對了解當時的族葬有一定意義。因遭盜掘破壞,出土遺物僅存青瓷器。1號墓和2號墓共出土42件,其中完整的27件,有罐、壺、盆、碗、盤、香熏等,還有臼杵、篩、桶、斗、火盆、畚箕、掃帚等模型器,以及專為隨葬用的飛鳥堆塑人物谷倉罐(魂瓶)等。它們的質(zhì)地純潔堅致,釉色光亮滋潤,是西晉青瓷的標準器。經(jīng)分析鑒定,與南宋官窯青瓷成份相近,可見其燒造技術的進步。
這批瓷器的成份與宜興現(xiàn)代所產(chǎn)陶土相當接近。1962年又發(fā)現(xiàn)了宜興均山瓷窯址,推測這批青瓷器可能即是在宜興當?shù)貙橹苁霞易咫S葬而燒造的。4號墓還出土青瓷猛獸尊,是罕見的藝術佳品。出土墓中還出有刻著西晉永寧二年(302)和“關內(nèi)侯”字樣的銘文磚,據(jù)此推斷可能是周處父親周魴之墓。神獸尊形態(tài)威嚴,面目近似猙獰,造型與六朝陵墓前的石辟邪的雕刻作風有相似之處,應屬鎮(zhèn)墓祛邪之物。而神獸尊融實用性與觀賞性于一體的手法著實令人嘆服。它不僅表達了魏晉先民宗教信仰圖騰化的祈盼,也從一個側(cè)面折射了當時封建社會生活、文化及人文心理發(fā)展的演變過程。這批西晉青瓷器的發(fā)現(xiàn),為研究中國瓷器的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此外,周氏墓群還出土有金飾、銀帶飾、銅弩機和裝在銅鏡盒中的鐵鏡等其他遺物。
西晉青瓷神獸尊現(xiàn)藏于南京博物院,是南京博物院十件國寶級文物之一,也是江蘇省十件國寶級陶瓷文物之一。神獸尊造型略微呈梨式,肩部兩側(cè)和腹部各有三只橫系,上大下小,作品字形排列,平底微內(nèi)凹。此青瓷神獸尊體量大,神獸的神態(tài)驚人,全身刻滿紋飾,造型獨特而又具有西晉瓷器的典型特征。
神獸尊口徑13.3厘米,高27.9厘米,造型略微呈梨式,肩部兩側(cè)和腹部各有三只橫系,上大下小,作品字形排列,平底微內(nèi)凹。尊的腹部堆塑神獸,雙目突兀,瞠目仰鼻,口含圓珠,繩索狀的前掌外翻,后掌下?lián)?,背后有五只小半圓形扁橫凸脊,從上至下排列。青釉微微泛灰,釉質(zhì)潤澤,但是由于受火不均而釉色不勻。周身有刻畫的蓖紋、戳印紋和堆貼紋,以表示鬃毛、羽翼和胡須。底部刻有“東州”二字。這件青瓷神獸尊體量大,神獸的神態(tài)驚人,全身刻滿紋飾,造型獨特而又具有西晉瓷器的典型特征。它不是一件簡單的瓷罐,而是特制的隨葬品。
神獸尊出土于紀年墓葬,至今尚未發(fā)現(xiàn)有可靠的同類資料,珍貴至極,1993年全國館藏文物定級時被定為國寶級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