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寺

八王寺

八王寺位于大東區(qū)邊墻路112號。創(chuàng)建于1415年(明永樂十三年),1638年(清崇德三年)重修。因是努爾哈赤第十二子英親王阿濟格施舍銀兩重修廟宇,八王寺住持僧眾為了感謝其施舍之恩,在寺院的左側(cè)修了八王祠,從此就變成了阿濟格的家廟,俗稱八王寺,這就是八王寺的由來。以后這座寺廟在乾隆四年,同治十一年重修擴建,其規(guī)模更加宏偉壯觀。

寺院坐北朝南,三層院落,占地三十余畝。前為山門,門楣上懸掛“0禪林”匾額。山門內(nèi)塑有哼哈二將,氣象威猛,形體高大,翹首望之,始見其面。東西兩側(cè)建有鐘樓、鼓樓。中為天王殿,內(nèi)塑四大天王巨像,后為大殿供奉釋迦牟尼、菩薩諸佛。配殿供奉千手千眼佛及魔家四將。寺內(nèi)整個建筑為棕門灰墻碧瓦,三層大殿高聳巍峨,畫棟雕梁,窮極壯麗。在清代古寺興盛時期,僧侶云集,有僧百余人,是沈陽重要禪林之一??上Ъ壮饺斩碇畱?zhàn),毀于兵亂之中,古跡蕩然。現(xiàn)寺院內(nèi)僅存殿堂兩座,為工廠所用。寺院東南50米處有清泉一眼,俗名八王寺井,清冽甘芳,為邑泉冠。據(jù)《沈陽縣志》載:“康熙東巡,率以明駝載運京師玉泉水,日久沉淀,必以此井水洗之,合注兩井之水人甕刻痕以記,用竹竿攪之如撈水法,少時則玉泉水浮于上,澄清如故。以釣勺平挹取之,至刻痕而止,甕半以下則為寺前井泉,不復進御矣”。此后清帝東巡時皆飲用八王寺清泉水,故稱之為御用之水。當時盛京做豆腐、烹茶無不在門前掛上“八王寺好甜水”的招牌。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7年)和同治十一年(1872年)八王寺兩次重修,其規(guī)模更加宏偉壯觀,大殿高聳巍峨,雕梁畫棟,窮極壯麗。在清代興盛時期,僧侶云集,寺有僧眾百余,是當時沈陽佛教界的重要禪林之一。

如今人們提起“八王寺”就會想到八王寺的水,原在八王寺前有一古井,稱之為“八王井”。清乾隆帝東巡時欽點“八王寺”的井水為皇室供水,并贊之其水在北京玉泉水質(zhì)之上。

據(jù)《沈陽縣志》載:“康熙東巡,率以明駝載運京師玉泉水,日久沉淀,必以此井水洗之,合注兩井之水入甕刻痕以記,用竹竿攪之如撈水法,少時則玉泉水浮于上,澄清如故。以釣勺平挹取之,至刻痕而止,甕半以下則為寺前井泉,不復進御矣”。此后清帝東巡時皆飲用八王寺清泉水,故稱之為御用之水。當時盛京做豆腐、烹茶無不在門前掛上“八王寺好甜水”的招牌。

時至光緒甲辰年(1904年),國衰外侵,日俄開戰(zhàn),古寺部分被毀。民國十七年(1928年),由張作霖捐助重建。又逢文革,寺院傾圮,毀寺逐僧,不勝凄涼,殿閣蕩然,昔日古寺不現(xiàn)古井湮沒。命運多桀的0寺好似一部中華民族的近代國運史。

今逢盛世,百廢俱興、社會和諧、人心向善。八王寺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經(jīng)遼寧省宗教事務局批準,0寺恢復為佛教活動場所。

重建后的八王寺更加輝煌壯觀,按八王寺地區(qū)的整體改建要求,八王寺東移80米,改為正東正西朝向,寺前正臨大東廣場;寺內(nèi)啟建萬佛寶殿,萬尊釋迦如來將佑沈城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經(jīng)濟發(fā)展、人民安樂;恢復原有的八王祠、八王井、八王點將臺(金剛臺)以續(xù)寫八王寺的歷史,把0寺建成功能齊全、設施完備、“東北第一”的女眾叢林寺院。

景區(qū)地址:遼寧省沈陽市大東區(qū)邊墻路112號

乘車線路:沈陽市內(nèi)可乘115路公交,在沈陽大學南門站下車,步行570米可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