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文廟

太原文廟

文廟(第三批省保)

時代:明、清

地址:太原市迎澤區(qū)文廟巷3號

太原府城之文廟,原在城西縣前街(即令府西街西段)一帶,規(guī)模雖壯觀,但遠不及今文廟。清光緒七年(1881年),汾河決堤,文廟毀于大水。水退之后,山西巡撫張之洞,遂在原崇山寺的廢墟(今文廟址)之上,大興土木,新建文廟,文廟巷之名稱亦得于此時。新建的文廟,占地13000多平方米,由亭、殿、門、廡、祠,組成三進院落,利用前崇善寺末毀的零星建筑,較之原廟更為恢宏、莊重、婉雅、俊逸。

隨著時間的推移,太原文廟的功用,由奉祀孔圣人逐漸發(fā)生了演變,到1920年,文廟改辟為“山西省圖書博物館”,新中國誕生后,于1951年,將一大批劫后余生的文物,收藏于此,形成了初具規(guī)模的“山西省博物館”。如今已是一個收藏和保管有陶器、青銅器、雕塑、書畫等9萬余件文物、陳列面積達2500余平方米的大型博物館。

經(jīng)專家初步鑒定:館藏的諸多文物中,一級文物四百余件,二級文物六百余件,三級文物五千余件。其中,不少物器是國內(nèi)現(xiàn)存的稀世珍品。這些豐富的、珍貴的文物,從不同的側(cè)面和角度,反映了我省各個歷史時期和歷史階段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科技、藝術(shù)等方面的發(fā)展?fàn)顩r。為了使這些文物,古為今用,服務(wù)于現(xiàn)實,山西省博物館本部,利用原文廟的舊有建筑,以歷史分期為界,開辟了“山西古代史”、“山西近代史”、“山西革命史”三個大型陳列室,展出了我省從原始社會、封建社會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各種文物,揭示了汾河流域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

2013年5月,太原文廟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