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石刻
桂林石刻分布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林市區(qū)近城的普陀山、月牙山、龍隱巖龍隱洞(桂林碑林)、虞山、象鼻山、文廟等30余處名山洞府?!肮鸷1帧钡凝堧[巖和龍隱洞是桂林石刻最集中、最典型的地方。
石刻群以摩崖為主,包括摩崖石刻及摩崖造像。桂林石刻始于東晉,興于唐,盛于宋明清?,F(xiàn)存唐至清代石刻近2000件,其中唐代石刻28件、造像149龕484尊,五代石刻1件、宋代石刻484件、造像26龕101尊、元代石刻30件、明代石刻352件、清代石刻478件,年代無考的石刻117件,是全國摩崖石刻最多的地方,也居全國宋代題刻之最。著名的石刻有:唐《張浚劉崇龜杜鵑花唱和詩》、宋《元佑黨籍》、清刻《五代貫休畫十六尊者像》等,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文體有題名題記、詩詞曲賦、贊頌歌銘、論說評議、序跋書札等。書體篆、隸、行、草俱全。造像均為佛教內容。
桂林石刻內容豐富,種類繁多,形制巨大,集中反映了桂林乃至廣西地區(qū)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發(fā)展歷程,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2001年桂林石刻被國務院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