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士閣位于迎江寺內(nèi)大士閣建筑群的第二進,為安慶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民國西式建筑,共二樓,大門突出,結構別致。
清代順治十六年(1659年)懷寧知縣馬剛于迎江寺西側由南向北建四宜亭、慈云閣、廣嗣殿,這廣嗣殿就是老大士閣。民國七年(1918年)時任財政總長周學熙奉母之命,大修迎江寺,余資又在廣嗣殿西側建大士閣,即新大士閣。
大士閣巷南端位于沿江東路的三孔橋街上,沿著水泥路拾級而上,北端高處就是大士閣。那個年代的水泥,安慶人稱之為“洋灰”,是稀罕之物。以水泥鋪道,可見這條小巷當年的規(guī)格之高。與水泥路垂直的小道為青石板路面,小巷西行的最窄處僅容一人通行。沿著這“一人巷”走到盡頭北拐,就是一排低矮的瓦屋,都是倚墻而立,為廟產(chǎn)。當?shù)鼐用窳晳T稱之為“十八家(ga)”。若繞過十八家,便是迎江寺后面的放生池和和尚亭,也就是今天的迎江寺后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