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契勒陶力蓋遺址
1970年,在烏拉特中旗杭蓋戈壁蘇木西南4公里處的后契勒陶力蓋(漢語意為火石梁),發(fā)現(xiàn)石器時代的石器打制場,發(fā)掘出石核、刮削器和人工打制的石片等文物。
達(dá)日蓋遺址位于烏拉特后旗達(dá)日蓋山口,總面積達(dá)1000多平方米,遺址不遠(yuǎn)處有排列有序的石棺墓群。此為新石器時代狩獵民族的遺址和墓群。
呼魯斯太遺址位于烏拉特中旗呼魯斯太蘇木,屬青銅器時代遺址。在這里發(fā)現(xiàn)典型的連珠狀匈奴牌飾。旁有春秋時代的匈奴墓群。
雞鹿塞遺址位于瞪口縣沙金套海蘇木巴音烏拉嘎查以北哈日格乃山口西的臺地上。此城全用片麻巖牙和卵石砌成,筑于距溝底高約19米的山坡平臺上。城呈正方形,邊長約68.5米。墻上端殘存厚度約3.7米,下端厚約5.3--5.5米,殘墻高一般約7米,最高8米,西北缺口處只有兩米高,平均高度為7.2米。古城只在南墻開一城門,城門外有類似甕形的長方形小圍墻,留有入口??磕蠅|部內(nèi)側(cè)和西北角砌有磴道。城內(nèi)出土文物有:漢代繩紋磚瓦、灰陶片、箭簇和一件青銅弩機(jī)。
在古城周圍十公里范圍內(nèi)有漢代烽燧遺址十幾處,作為防線和報警之用。雞鹿塞和烽燧共同組成了漢王朝西北邊陲的軍事要沖。
窳渾古城,蒙語為保爾浩特,漢語也稱土城子,位于蹬口縣沙金套海蘇木西南約三公里處,建于漢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該城呈不規(guī)則的長方形,東西最長250米,南北最長200米,北與西北被沙漠覆蓋,垣寬9~13米,南垣中部有一缺口寬約20米,約為城門。該城東墻北墻,殘高1~2.5米。城中部略偏東處有一面積為10000平方米的臺,探得文化層有1~3米深。文化層下層為漢代文物,較厚,出土大量灰陶器和漢代建筑材料;中層為唐代文物,出土文物有白瓷器物殘片數(shù)種;上層為明、清文化層,較厚,有大量鈞窯瓷殘片,如青花瓷殘片。在斷垣殘壁的表面也可揀到鐵鏈、三梭銅合金箭鏃等。臺地東100米處,曾出土兩件唐代金碗,其一為蓮花狀口徑;另一件呈圓形口徑,刻有纏枝牡丹和忍冬花紋,工藝精巧,花紋逼真,雖在地下埋藏一千多年,出土?xí)r仍然金光閃閃。
臨河市八一鄉(xiāng)東3公里處公路北側(cè),有一座漢代古城遺址。此城南北長約450米,東西寬210米,平面呈“目”字形。城內(nèi)東北部和中部有兩處臺地,為古城的建筑區(qū),出土大量磚瓦和陶器殘片。城正北2公里處有漢代磚石墓葬群。
三頂帳房古城遺址三頂帳房古城遺址位于烏拉特前旗黑柳子三頂帳房村南0.5公里處,古城東西長1120米,南北寬近1000米,西墻和南墻西段部分殘高3~4米,其他部分殘高1~2米,呈土壟狀。城東北角有較大型夯土臺地,似為角樓遺址和角樓附近建筑物遺址。城中部偏南也有一處較大的建筑臺基。城內(nèi)其他地區(qū)遍布建筑材料,特別是曾出土有典型的漢代瓦當(dāng)和“長樂未央”銘文磚,此為其斷代的依據(jù)之一。城0土的器物有陶制罐、甕、瓶、盆、鼎以及兩漢五銖和新莽大泉等貨幣。除了兩漢的器物外,還出土有環(huán)狀石器和典型的戰(zhàn)國大鐵鼎,這證明漢代之前,此處已成為要地。古城遺址的西部和東北部有大量的古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