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往清源山彌陀巖的石徑右側,也是首個山腰平臺,豎立著一方“第一山”碑刻,是宋代大書法家米芾的筆跡。
這方“第一山”碑刻,最初是立在旗峰下妙覺巖的,還有一段南來北往的曲折經(jīng)歷。有人知道它是從別處摹來的,但不知是何人所書,以及該墨跡如何被帶到清源山的。
北宋有個書畫家,名叫米芾(公元1051-1107年),字元章,襄陽漫士,號海岳外史。居山西太原,后遷居湖北襄陽,晚年居住在江蘇鎮(zhèn)江,曾任書畫學博士,官至禮部員外郎,人稱米南宮,又因舉止癲狂,人稱米癲,平生愛石如命,見石就拜,“米癲拜石”曾被后人傳為美談。他與蔡襄、蘇東坡、黃庭堅并稱“北宋四大書法家”。紹圣四年(公元1097年),他從汴京乘船南下往揚州赴任。沿河兩岸一馬平川,到盱眙縣,只見城東有座山,稱南山,便舍舟登山憑眺。一上山,頓覺耳目一新,連聲稱贊,隨即脫口而出:“京洛風塵千里還,船頭出汁翠云間。莫論衛(wèi)霍撞星斗,且是東南第一山。”山僧急忙捧出文房四寶請他留墨跡。米芾興致正濃,揮毫書下“第一山”三字。爾后寺僧刻石立碑在山坡上的玻璃泉旁。
再說,紹興年間,尚書李邴酷愛書畫,幾經(jīng)周折,保存了這一墨跡。后來,李邴落職寓居泉州,在清源山龜山下“醉月巖”構室隱居。見清源山山川峻秀,便把“第一山”刻于碑上立在妙覺巖下。明末戰(zhàn)亂,南山上的“第一山”被毀,直到清代,泉州人氏郭某為盱眙縣令,便把清源山上的“第一山”拓紙帶回盱胎,刻石立碑于原處。所以如今所見南山上的“第一山”與清源山上的“第一山”完全一樣。
信息來源:泉州市人民政府公眾信息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