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德黃河旅游景點圖片「貴德黃河旅游景點有哪些」
導讀:貴德黃河旅游景點圖片「貴德黃河旅游景點有哪些」 黃河有哪些風景區(qū) 黃河所有資料 青海貴德有哪些景點 貴德縣的風景名勝 一直被人誤解的景點,貴德七彩峰并不在貴州,是青海丹霞地貌嗎? 黃河的旅游景點有哪些圖片
黃河有哪些風景區(qū)
1,天下黃河第一橋
在甘肅省蘭州市白塔山下的黃河上,距蘭州古城西北1公里,有一座貝雷式鋼桁架公路橋,這是古老黃河上的第一座公路橋,號稱“千古黃河第一橋”,也是僅次于上海外白渡橋的全國第二座城市鋼橋。
黃河小浪底風景旅游區(qū)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濟源市邊界,地跨黃河南北兩岸,交通十分便利。小浪底的名稱來源于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勘探選址地——洛陽市孟津縣馬屯鄉(xiāng)(現(xiàn)更名為小浪底鎮(zhèn))小浪底村,故而得名黃河小浪底。
3,壺口瀑布
壺口瀑布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西臨陜西省延安市宜川縣壺口鄉(xiāng),東瀕山西省臨汾市吉縣壺口鎮(zhèn),為兩省共有旅游景區(qū)。南距陜西西安350千米;北距山西太原387千米。
黃河三角洲濕地,是世界上暖溫帶保存最廣闊、最完善、最年輕的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位于山東省東北部的渤海之濱。
黃河口濕地生態(tài)旅游區(qū)位于黃河入海口處,在山東八號旅游區(qū)——黃河口旅游區(qū)內(nèi), 是山東省建設(shè)的第六條旅游線路,是東營市重點建設(shè)的三大旅游首位。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天下黃河第一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黃河小浪底風景區(qū)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壺口瀑布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黃河三角洲濕地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黃河口濕地
黃河所有資料
黃河(Yellow River),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9.5萬平方公里,是中國第二長河,世界第五大長河。它發(fā)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北麓的卡日曲,呈“幾”字形。流經(jīng)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nèi)蒙古、山西、陜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最后流入渤海。由于河流中段流經(jīng)中國黃土高原地區(qū),因此夾帶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稱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但是在中國歷史上,黃河及沿岸流域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是中華民族最主要的發(fā)源地之一,中國人稱其為“母親河”。
簡介
黃河母親像(甘肅蘭州)黃河依次流經(jīng)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nèi)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山東九省,在中國北方蜿蜒流動。從高空俯瞰,它非常像一個巨大的“幾”字,又隱約像是我們民族那獨一無二的圖騰——龍。巴顏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約古宗列曲是黃河的正源,源頭位于青海巴顏喀拉山的雅拉達澤峰,干流長度4675千米,平均流量1774.57立方米/秒,在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注入渤海(萊州灣)。上、中游分界點是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的河口鎮(zhèn),中、下游分界點是河南省的舊孟津。黃河的入??诤訉?500米,一般為500米,較窄處只有50米,水深一般為2.6米,有的地方的深度只有1.2米~1.6米。
由于泥沙淤積,全長5464公里的黃河的大部分河段里,河床都高于流域內(nèi)的城市、農(nóng)田 ,全靠大堤約束,它因而被稱為“懸河”。
黃河奔流在中條山與秦嶺之間,東行經(jīng)河南孟津。由這里距黃河30公里處,就是我國著名的都城洛陽。洛陽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從東周起,先后有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煬帝)、唐(武周)、后梁、后唐等朝代在此建都,被稱為“九朝古都”。
編輯本段
自然特征
地理位置
黃河流域簡圖黃河流域界于北緯32°至42°,東經(jīng)96°至119°之間,南北相差10個緯度,東西跨越23個經(jīng)度,集水面積75.2萬多平方公里。黃河全長5460多公里,河源至河口落差4830米。流域內(nèi)石山區(qū)占29%,黃土和丘陵區(qū)占46%,風沙區(qū)占11%,平原區(qū)占14%。
黃河源于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干流貫穿九個省、自治區(qū),分別為: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nèi)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山東,注入渤海。年徑流量574億立方米,平均徑流深度77毫米。但水量不及珠江大,沿途匯集有35條主要支流,較大的支流在上游,有湟水、洮河,在中游有清水河、汾河、渭河、沁河,下游有伊河、洛河。兩岸缺乏湖泊且河床較高,流入黃河的河流很少,因此黃河下游流域面積很小。
河源至
貴德多系山嶺及草
黃河DV D地高原,屬青藏高原,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山峰超過4000米,源頭河谷地海拔4200米;貴德自孟津江段是黃土高原地區(qū),黃土高原東為 黃河流域范圍呂梁西坡,南為渭河谷地,北與鄂爾多斯高原相接,西至蘭州谷地;黃土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1300米,地形起伏不平,坡陡溝深,溝壑地面坡度15~20度,溝谷面積占40~50%,溝道密度3~5公里/平方公里,切割深度100米以上;孟津以下進入地勢低平的華北平原,海拔不超過50米,進入下游后河道平坦,平均比降只有0.12%,水流變緩,泥沙大量淤積,河床高出地面4~5米;由于黃河多次改道,地面沖積出扇狀的古河床和古自然堤,成為緩崗與洼地相間分布的傾斜平原,洼地比較開闊平展。但就黃河的具體源頭是卡日曲,瑪曲還是扎曲,歷來有所爭議。今年來科學考察團已確定卡日曲為河源正源。
黃河從貴德至民和境內(nèi)海拔在3000到1600米之間,從民和下川口進入甘肅,這一段氣候溫和濕潤有"高原小江南"的美譽,水流清澈見底又有“天下黃河貴德清”的說法。寧夏的寧夏平原和內(nèi)蒙古的河套平原,因為處在黃河上游的河谷地帶,水源豐沛,灌溉便利,農(nóng)業(yè)較發(fā)達,水草豐美,因此被稱為塞上江南。
流域概況
黃河從源頭到內(nèi)蒙古自治托克托縣區(qū)河口鎮(zhèn)為上游,河長3472千米;河口鎮(zhèn)至河 黃河壺口南孟津間為中游,河長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為下游,河長786千米。(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種說法,這里采用黃河水利委員會的劃分方案)黃河橫貫中國東西,流域總面積達752443平方千米。
黃河,像一頭脊背穹起、昂首欲躍的雄獅,從青藏高原越過青、甘兩省的崇山峻嶺;橫跨寧夏、內(nèi)蒙古的河套平原;奔騰于晉、陜之間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龍門”而出,在西岳華山腳下掉頭東去,橫穿華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濱。現(xiàn)代肖草《卜算子·黃河》詞給予真實詮釋:“天外掛飛川,駭浪生素幔。已過懸崖萬仞山,猶有驚濤濺。濺不入春時,卻把暖春喚。一任滄桑歲月多,盡在長河岸?!彼鹘?jīng)9個省、區(qū),匯集了40多條主要支流和1000多條溪川,行程5464公里,流域面積達75萬多平方千米,是中國第二長河。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而黃河平均年徑流總量僅574億立方米,在中國 黃河九曲河流中居第八位。流域內(nèi),連同下游豫、魯沿河地區(qū)共有2億多畝耕地,1億左右人口。
黃河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580億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徑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畝均水量324立方米。
黃河中游河段流經(jīng)黃土高原地區(qū),因水土流失,支流帶入大量泥沙,使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輸沙量達39.1億噸(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三門峽站多年平均輸沙量約16億噸,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而長江每立方米水含沙量還不到1千克。黃河是中國世界紀錄協(xié)會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黃河年平均16億噸的泥沙如果筑成寬一米,高一米的城墻,長度相當于地球與月球之間的距離的1倍,? ??當于赤道長度的2700000倍。
主要支流
黃河主要支流有白河、黑河、湟水、祖厲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無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其中渭河為黃河的最大支流。
主要湖泊
黃河(4張)
干流峽谷
黃河干流上的峽谷共有30處,位于上游河段的28處,位于中游段流的2處,下游河段流經(jīng)華北平原,沒有峽谷分布。干流峽谷段累計長1707千米,占干流全長的31.2%。
黃河正源
在青海省瑪曲上游的約古宗列曲,矗立著數(shù)十個“黃河源”石碑,一直以來,很多游人都認為這就是黃河的源頭。但中國三江源考察隊2004年的考察,黃河的真正源頭是位于青海省卡日曲上游的那扎隴查河,從這里算起,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度為5778千米,居世界第5。不過,“假源頭”依然吸引著大量游人,黃河水利委員會也依然堅持將黃河源定于此處。
旅游資源
充滿活力的上游河段--這一河段號稱黃河水力資源的“富礦區(qū)”。其中從龍羊峽至青銅峽河段,川峽相間,河床比降大,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規(guī)劃利用落差超過1200米,裝機容量超過1000萬千瓦,占全河的近50%。平均年發(fā)電量近600億千瓦時。
寧蒙河段
--黃河在這里平靜地流淌,灌溉著兩岸的農(nóng)田,造福當?shù)氐娜嗣瘛R蚨小疤煜曼S河富寧夏”,“黃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說法。寧夏銀川附近的土地平坦,面積廣闊,利用黃河水進行自流引灌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這里物產(chǎn)豐富,名貴中藥枸杞和銀川大米品質(zhì)優(yōu)良,有“塞北江南”之美稱。(枸杞照片)內(nèi)蒙古河套平原十分干旱,在其西部,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這里“無水是荒漠,有水成綠洲”。黃河水給這里的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創(chuàng)造了極好的條件。
中游河段
--陜晉峽谷,黃河在這里劈開萬仞山,勢如破竹,形成了黃河上最長的一段連續(xù)峽谷河段。在這一河段有以下兩個著名的地方:
1.壺口瀑布--黃河在這里以雷霆萬鈞之勢,奔騰過來,咆哮而去,壺口瀑布既是黃河的象征,更是中華民族不懼艱險,勇于開拓,勇往直前精神的象征。“風在吼,馬在嘯,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這雄壯的歌聲唱出了黃河的風采,更唱出了中華民族的戰(zhàn)無不勝,奮發(fā)圖強的英雄氣概。(歌詞選自《黃河大合唱》)
2.龍門--流傳“鯉魚跳龍門”的故事就源于此。這里水流湍急,相傳鯉魚如果能跳過龍門就可成龍。這個傳說表達了人們對付出艱苦努力后到達理想境界的美好愿望,也激勵著中華兒女頑強拼搏, 奮斗不息。這里相傳是大禹治水所鑿開的一條峽口,因而又稱禹門口。
黃河小浪底
黃河小浪底風景旅游區(qū),洛陽市以北40公里的孟津縣,是洛陽人民政府與國家旅游管理局聯(lián)合開發(fā)的一個大型工程。是河南省"三點一線"旅游的重要景點。
總面積1262平方公里(其中水面296平方公里),峽谷河流為主要特se,體現(xiàn)黃河歷史文化和自然風光的大型山岳湖泊型風景區(qū)。風景區(qū)內(nèi)的小浪底大壩、進水塔群等大型水工建筑是中華民族治黃史上的壯舉,是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景區(qū)內(nèi)柏崖山、黃鹿山、紅崖山、始祖山、荊紫山、黛眉山山色清秀,人文景觀薈萃,八里胡同峽、龍鳳峽、孤山峽峽谷幽深,號稱“黃河三峽”,296平方公里的廣闊水域中湖汊河巷密布縱橫、島嶼半島星羅棋布、豪華游船穿梭如織,有“北方千島湖”、“中原北戴河”的美譽,是黃河上開展觀光度假休閑旅游的最佳場所。
河洛文化是小浪底風景區(qū)黃河歷史文化的代表。位于小浪底大壩下游15公里處。河洛文化景區(qū)由漢光武帝陵、龍馬負圖寺、王鐸故居等景點組成。王鐸故居收藏有王鐸書法代表作品《擬山園帖》石刻90幀,綜合展示了王鐸書法藝術(shù)。龍馬負圖寺又名“伏羲廟”,是中華人文之祖、人根之祖伏羲氏的祭祀地,更是河洛文化源頭,每年吸引著大批游客前來尋根問祖。
鄭州黃河游覽區(qū)
鄭州黃河游覽區(qū),位于鄭州西北30公里處。南依巍巍岳山,北臨滔滔黃河。雄渾壯美的大河風光,源遠流長的文化景觀,以及地上“懸河”的起點、黃土高原的終點、黃河中下游的分界線等一系列獨特的地理特征、使這里成為融觀光游覽、科學研究、弘揚華夏文化、科普教育為一體的大河型省級風景名勝區(qū),成為國家旅游專線――黃河之旅的龍頭。在已經(jīng)建成并對外開放的五龍峰、岳山寺、駱駝嶺景區(qū)近40處景點內(nèi),分布著“炎黃二帝”、“哺育”、“大禹”、“戰(zhàn)馬嘶鳴”、“黃河兒女”等塑像,黃河碑林。
編輯本段
先秦環(huán)境
黃河流域在公元前3000~2000年間(黃河流域仰韶文化時期至安陽殷墟)的地理環(huán)境適宜于植被的生長與人類生產(chǎn)生活活動的開展,高出約2℃的氣候環(huán)境為農(nóng)作物和植被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優(yōu)良的條件。在這一時期,黃河 中下游流域有雷夏澤、大野澤等大量的湖泊存在?!睹献印る墓稀吩涊d黃河流域“草木暢茂,禽獸繁殖”,關(guān)中平原直到中國戰(zhàn)國時期依然有著“山林川谷美,天才之力多”(《歷史時期黃河中游的森林》,史念海,1981年)。
戰(zhàn)國以后
戰(zhàn)國以后隨著鐵農(nóng)具的廣泛使用和秦國經(jīng)濟中心向關(guān)中遷移,黃河流域與黃土高原的植被開始遭到破壞。由于黃河流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一直是中國文明的中心之地(《中國歷史地理學》,藍勇,2002 年),加之以古代中國重農(nóng)輕牧的現(xiàn)象,黃河流域植被破壞成為長期、大量的現(xiàn)象。隨著公元11世紀氣候轉(zhuǎn)冷的開始,伴隨著中國經(jīng)濟中心的南遷,黃河流域的生態(tài)破壞開始減少,然而森林覆蓋已經(jīng)難以恢復到公元前3世紀的狀況。并隨著植被的破壞,黃土高原開始受到黃河的侵蝕而被卷走大量的土壤,形成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tài)。
變化原因
據(jù)科學家研究,黃河發(fā)生變化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自秦朝以后,黃土高原氣溫轉(zhuǎn)寒,暴雨集中。加上黃土本身結(jié)構(gòu)松散,很容易受侵蝕和崩塌,助長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進入黃河。
二是人口迅速增長,無限制地開墾放牧,使森林毀滅,草原破壞,綠色的植被遭到嚴重破壞,黃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護層,引起嚴重的水土流失。
環(huán)境惡化
每年,黃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四千噸寶貴的土壤被侵蝕掉,相當于一年破壞耕地五百五十萬畝!更嚴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顯著下降,造成農(nóng)作物大量減產(chǎn)。越是減產(chǎn),人們就越要多開墾荒地:越多墾荒,水土流失就更嚴重。這樣越墾越窮,越窮越墾,黃河中的泥沙也就更多,因而黃河決口、改道的次數(shù)也就越來越頻繁。把黃河治理好,關(guān)鍵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讓它隨心所欲地流入黃河。
最近因為風沙問題越來越嚴重,現(xiàn)在專家說,如果人類再濫砍濫伐的話,黃河的源頭很可能會被淹沒在風沙之中。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起源,但是這條被譽為母親河的源頭今天卻被荒山大圍斬,風沙處處。
專家指出,人類違反自然的生活方式濫砍濫伐是破壞水源的主要原因,使這個具有數(shù)千年歷史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面臨崩潰,也很可能成為人類文明破壞下的另一個遺址。
保護方案
新中國成立后,科學家已經(jīng)為治理黃河設(shè)計了方案。他們認為黃土高原地區(qū)應堅持牧、林為主的經(jīng)營方向。一定要保護好森林資源,使失去的植被盡快恢復。要使人人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破壞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殺行為:要合理規(guī)劃利用土地,同時還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這樣數(shù)管齊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黃河變好的夢想一定能成為現(xiàn)實。
河道變遷
概述
黃河是我國第二條長河,自遠古以來即為多泥沙河流。公元前4世紀黃河下游因河水渾濁即有“濁河”之稱。公元1世紀初,有人指出“河水重濁,號為一石而六斗泥”。唐宋以后泥沙有增無減。這些泥沙中的一部分堆積在下游河床上,日積月累,河床淤高,全靠堤防約束,時久形成懸河。每逢伏秋大汛,防守不力,輕則漫口決溢,重則河道改徙。
歷史上,黃河流域曾經(jīng)長時期作為中國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被譽為中華文化的? ??籃。歷史上頻繁的災害,也使黃河被稱為“中國的憂患”,據(jù)歷史記載,在1946年前的三至四千年間,黃河下游決口泛濫1593次,河道因泛濫大改道共26次,決口一千多次。洪水遍及范圍北至海河,南達淮河,縱橫25萬平方公里,對中國黃淮海平原的地理環(huán)境影響巨大。
從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黃河決口1590次,大的遷途26次。平均三年有兩次決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1938年黃河改道,河水南下奪淮,淹沒豫東、皖北和蘇北大片土地,受災人口1250萬,死亡89萬。
就黃河下游河道變遷的特點而言,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戰(zhàn)國筑堤以前
上限大致從新石器時代開始。當時黃河下游流經(jīng)河北平原,在渤海灣西岸入海,因兩岸未筑堤防,河道極不穩(wěn)定。據(jù)文獻記載,黃河曾往返更迭多次流經(jīng)的有《禹貢》、《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和《漢書·地理志》中記載的三道。前二道在河北平原偏西,沿太行山麓北流,《山經(jīng)》大河下游大致北流到永定河沖積扇的南緣,向東經(jīng)過雄縣、霸縣一線,到今天天津市區(qū)附近入海;《禹貢》大河下游在今深縣與《山經(jīng)》大河別流,穿過今河北平原中部,于青縣以東入海;《漢志》大河則離開了太行山東麓,經(jīng)豫東北、魯西北、冀東南,東北至黃驊縣境入海。上述三河道在戰(zhàn)國中期以前,或互為主次,或同時存在,但以流經(jīng)《漢志》大河為常見。在古代,“河”就是黃河的專稱。據(jù)《漢志》、《水經(jīng)注》記載,河北平原上被稱為"河"的水道達10余條,都可能是黃河某次決流改徙后的故道。
戰(zhàn)國中期至西漢末年
戰(zhàn)國中期,下游大規(guī)模修筑堤防后,固定下來的河道就是《漢書·地理志》里記載的大河,從此結(jié)束了長期以來多股分流、改道頻繁的局面,我們暫時作為黃河第一次重大的改道。
在戰(zhàn)國中期,黃河下游地區(qū)人口稀少,初筑堤防時,兩岸堤距寬達50漢里(1漢里相當現(xiàn)今414米),大溜(水流主泓)得在堤內(nèi)游蕩,河道蓄洪能力較強,不易發(fā)生決口。以后生齒日繁,在大堤內(nèi)河槽兩旁淤出的大片灘地上進行了墾殖,修筑民埝以自衛(wèi),遠者距水數(shù)里,近者僅數(shù)百步。遂使河床迫束,河身多曲,淤高迅速,險情迭出。
西漢末年,今河南??h境內(nèi)河道,“河水高于平地”,顯然已成“懸河”。這是秦漢以來黃河中游地區(qū)水土流失加劇的結(jié)果。公元11年王莽時黃河又東決,河、淮之間水災延續(xù)了60年之久。
東漢至唐末
公元11年(王莽始建國三年),黃河在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東)以上決口,河水一直泛濫至清河郡以東數(shù)郡。當時,王莽因為河決東流,可使他在元城的祖墳不受威脅,就不主張堵口,聽認水災延續(xù)了近六十年,從而造成黃河史上第二次重大的改道。
此后,在將近千年時間里,黃河下游河? ?出現(xiàn)過相對穩(wěn)定的局面,偶而有決溢,也未造成大規(guī)模改道。其原因:
一,東漢開始,大量游牧民族入居黃河中游,退耕還牧,次生草原和灌木叢代替了耕地,水土流失相對減弱。
二,公元70年,在王景領(lǐng)導下,對西漢末漫流的河水進行全面治理,才固定了一條新的河道,大體流經(jīng)冀魯交界地區(qū),從長壽津(今濮陽西旺賓一帶),自西漢大河別出,循古漯水河道,經(jīng)今范縣南,在今陽谷縣與古漯河分流,經(jīng)今黃河和馬頰河之間,至今山東利津縣境入海。
三,當時黃河下游存在不少分支,或單獨入海,或流入其他河流,沿途更有一些大小湖泊和沼澤洼地,都起著分洪、排沙與調(diào)節(jié)流量的作用。
唐末至北宋末
經(jīng)近千年的堆積,到唐末開始,黃河下游河口段已逐漸淤高。公元 893年(唐景福二年)河口段,發(fā)生近百里的改道。到五代時期,決口的頻率明顯增加,平均不到三年就有一次泛決。
至11世紀初,在今山東商河、惠民、濱州市縣境內(nèi),河道又“高民屋殆逾丈”。此后決口地點又上移到澶州(今河南濮陽)、滑州(今滑縣東舊城)一帶。總的趨勢是,河道逐漸向北擺動。五代末年、北宋前期決出的赤河、橫隴河,都在唐代大河之北。
1048年商胡埽(今濮陽東昌湖集)決口,北流經(jīng)今滏陽河與南運河之間,下游合御河(今南運河)、界河(今海河)至今天津入海,史稱“黃河北派”。這是黃河變遷史上的第三次重大的改道。(黃河北流大的共有三次:商胡埽、小吳埽、內(nèi)黃口)
金元至明嘉靖萬歷時
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為阻止金兵南下,宋東京留守杜充竟然在今河南滑縣西南人為決河,使黃河東流經(jīng)豫東北、魯西南地區(qū),匯入泗水,奪泗入淮。從此黃河離開了春秋戰(zhàn)國以來流經(jīng)今浚、滑一帶的故道,不再進入河北平原,在此后的700多年中,以東南流入淮為常。這是黃河下游變遷史上劃時代的大事,也是黃河第四次重大的改道。
浚、滑之間原是黃河下游的窄道,由于這一段河道的控制,以下河道決口后擺動的范圍,基本上限制在太行山以東、山東丘陵以北的河北平原上,離開了這段河道以后,下游河道折向東或東南,擺動于豫東北至魯西南地區(qū)。在金代,有記載的12次決口中,決后河道擺動在該地區(qū)占10次。
1286年(至元二十三年)10月,黃河在原武、陽武、中牟、延津、開封、祥符、杞縣、睢州、陳留、通許、太康、尉氏、洧川、鄢陵、扶? ?等15處決口。大致可以分成三股;一股在中牟境內(nèi)折而南流,經(jīng)尉氏、洧川、扶溝、鄢陵等地,由潁水入淮;一股在開封境內(nèi),折而南流,經(jīng)通許、太康等地,由渦入淮。我們將其稱為黃河歷史上第五次大改道。
從金元至明中葉,黃河變遷特點可歸納為以下三點:
第一,決口地點西移。起初決口多在今山東境內(nèi)(12世紀50、60年代),以后西移至今河南汲縣、陽武(今原陽東部)、延津一帶(12世紀80、90年代)。到13世紀70年代~14世紀40年代,決口已移至新鄉(xiāng)、原武(今原陽西部)、滎澤(今鄭州市西古滎鎮(zhèn))一帶,幾至黃河下游沖積平原的頂端。
第二,河道干流逐漸南擺。12世紀中期以后河道經(jīng)豫東北、魯西南,至今山東梁山縣境流入泗水。以后逐漸南擺進入豫東開封、商丘地區(qū),經(jīng)安徽碭山、蕭縣至江蘇徐州奪泗入灘。金元之際兩次人為決河,先后由濉奪泗或由渦入淮。13世紀后期有一段河道奪潁河入淮,達到黃河下游扇形平原的西南極限。
第三,下游河道除干流外,同時分出幾股岔流,迭為主次,變遷無定。自12世紀下半葉(金大定年間)開始,即出現(xiàn)“兩河分流”的局面。以后又分成3股,大致均流經(jīng)今廢黃河一線以北匯入泗水,奪泗入淮。到13世紀下半葉(元初),下游又出現(xiàn)了奪濉、渦、潁入淮的幾股。嗣后,或東流入泗,或南流入淮,時而又東北決入馬頰河、徒駭河、北清河(今山東東平以下黃河)入海。經(jīng)常數(shù)股并行,迭為主次,變遷極為混亂。元末(1351)賈魯治河時,曾整治一條從河南封丘東至徐州奪泗入淮的河道,史稱賈魯河。不久即告廢壞。
明嘉靖中葉至清咸豐五年
黃河下游多股分流的局面至16世紀中葉(明嘉靖中葉)基本結(jié)束,“南流故道始盡塞”,“全河盡出徐、邳,奪泗入淮。”這是河勢的一大變化。后來在萬歷初年,潘季馴推行“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河方針,下游河道方始基本固定,即今圖上的廢黃河。其后雖有決溢。但旋即恢復故道。
清前期經(jīng)大筑堤防。河南境內(nèi)河道出現(xiàn)過一段相對安流時期,而山東、江蘇境內(nèi)河段決口次數(shù)增多。江蘇徐州至淮陰河段兼作運河,是“咽喉命脈所關(guān),最為緊要”。潘季馴治河重點即在這一河段上,如大修兩岸縷堤、格堤、月堤、遙堤,重修高家堰,抬高洪澤湖水位,蓄清刷黃等工程。到清初河患的重心下移淮陰至河口段,這是因為金元以后黃河長期奪淮入海,大量泥沙排入海口,河口不斷延伸,使坡降變化,加速河口以上河道的淤積。故18世紀以后徐州以下河患最為集中。19世紀以后,河道淤廢不堪,決口連年發(fā)生,更兼國內(nèi)政治動蕩,治河不力,發(fā)生新的改道已不可避免。
青海貴德有哪些景點
中華福運輪、丹霞地貌式的地質(zhì)公園,沒玩頭,門票死貴。另可到到黃河邊見識一下貴德黃河之水的清澈,4月觀賞一下梨花
貴德縣的風景名勝
黃河清國家地質(zhì)公園
黃河清濕地公園范圍涉及五個鄉(xiāng)(鎮(zhèn)),即尕讓鄉(xiāng)、河西鎮(zhèn)、河陰鎮(zhèn)、河東鄉(xiāng)、拉西瓦鎮(zhèn)。
珍貴古樹名木:貴德縣人工植樹造林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光榮的傳統(tǒng),群眾熱愛自然、保護資源的意識較強,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基礎(chǔ)較好。據(jù)資料記載,貴德縣人工植樹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園區(qū)內(nèi)珍貴古樹名木眾多,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有100余株,而且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旅游觀賞價值。
黃河清濕地公園景區(qū)內(nèi)棲息著許多水生動物,魚類主要有鯉魚、鯽魚、綿魚、裸鯉、白魚、鲇魚等,包括養(yǎng)殖區(qū)的魚蟹等。此外還有許多水鳥和候鳥,常見的鳥類有赤麻鴨、白鷺、野鴛鴦、鸕鶿等,春夏時節(jié),常有天鵝、丹頂鶴、大雁等成群光臨,河流兩岸喬灌木林中棲息著喜鵲、鷹、布谷鳥、野雞、烏鴉、貓頭鷹、斑鳩、野鴨、石雞、百靈鳥、云雀、山雀、麻雀等。
黃河清濕地公園內(nèi)獸類主要有高原兔、水獺、猞猁、沙狐、赤狐、黃鼠狼、水獺、旱獺、酚鼠等;爬行類主要有蛇、青蛙、蜥蜴、蟾蜍等。
一直被人誤解的景點,貴德七彩峰并不在貴州,是青海丹霞地貌嗎?
一開始接觸這個景點的時候,我自己就有點蒙圈了,這個景點就是七彩峰,七彩峰就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阿什貢村,如果對地址不看全面一點,會誤以為這個景點在海南,或者說是在貴州,你說對嗎?今天小旅帶大家走進的就是貴德國家地質(zhì)公園,其實就是七彩峰林景區(qū),以七條色彩不同造型各異的丹霞峽谷組成。
原創(chuàng)聲明:本文由旅游之后編輯小旅原創(chuàng),感謝分享,文章未經(jīng)允許嚴禁轉(zhuǎn)載抄襲,發(fā)現(xiàn)必究! 親愛的愛旅游的小伙伴,很高興今天給大家分享新一期的旅行趣聞,雖然你們不能跟小旅一起體驗旅行過程中激動和快樂,但是小旅會用最真實、最真情的感受,寫出更好的文章,讓你們一起來感受其中的樂趣; 在合適的時間,到合適的地方去旅行,你會收獲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小旅愿陪你走完這一場!
到青海游玩的人大概都知道,貴德的游玩重點以“黃河清”為主,其實,從西寧去往貴德的路上會遇到大面積的丹霞地貌,有些人買門票進入景區(qū),也有些人在路上停車拍照。貴德國家地質(zhì)公園的面積不算太大,從景區(qū)大門到深處有1-2公里左右,還有觀光車可以代步。
我比較隨意就選擇住在景區(qū),雖然價位稍有點高,但是景區(qū)夜晚非常安靜舒暢,只有兩撥住客,夜晚游蕩在燈光朦朧的樹叢中、光線輝映的七彩峰叢中,感覺很是愜意。第二天再次坐景區(qū)電瓶車游覽七彩丹霞,領(lǐng)略其鬼斧神工,地勢陡峭險峻的獨特風采,和后續(xù)游覽的張掖七彩丹霞相比稍微小了一點,大家閨秀和小家碧玉,各有千秋。
貴德丹霞景區(qū)的丹霞地貌面積不算很大,但類型還算比較豐富,而且可以近距離接觸丹霞。個人感覺電瓶車比較雞肋,為了等車要在一個展覽館里聽好久宣傳介紹不說,而且被人為繞了一段距離。建議可以步行到電瓶車的回程等待點后,沿出景區(qū)的路反向行走幾百米就可進入到主景區(qū)。還有就是注意不要聽工作人員的建議走近路,一定要繞到溝內(nèi)才能近距離觀丹霞。
七彩峰景區(qū)作為貴德國家地質(zhì)公園的核心景區(qū),不僅有十三個土文化的主題廣場,還有七條色彩不同、造型各異的丹霞峽谷組成,尤其里面的女媧峽、通天峽、問天峽、七色土等都是世界上罕見的地質(zhì)遺跡物和自然奇觀。山崖經(jīng)億萬年風蝕,形狀各異,有點黃土高坡的樣貌,站在高處還能領(lǐng)略到西北的風大。
其實,在地質(zhì)公園附近,你就能感覺到壯觀的丹霞山撲面而來,情不自禁地在景區(qū)門口駐車。聽景區(qū)工作人員介紹說,整個景區(qū)內(nèi)景3000畝,外景50000畝,這里的丹霞地貌綿延奇特,山峰突兀林立,地質(zhì)造型又古怪神奇,因為山體呈現(xiàn)七種顏色,所以又叫七彩峰叢。如果快步走的話,大概要2個小時能走完地質(zhì)公園的游覽路線,如果坐景交車走馬觀花,很可能看不到很多精華景致。
阿什貢七彩峰叢景區(qū)的丹? ?地貌景觀壯麗令人難忘,但景區(qū)的名字實在是記不住,回來后經(jīng)常想不起來景區(qū)叫啥了。阿什貢七彩峰叢雖然沒有張掖丹霞有名,面積也小很多,但峽谷里溝壑縱橫、形態(tài)各異、顏色豐富,極具自身的特色,此外游人也少很多。游客在大門口參觀博物館后,乘坐觀光車進入,到峽谷下車后就隨意游玩了。
七彩峰叢景區(qū)是一個丹霞地貌的地質(zhì)公園,整個山體的顏色非常的好看,雖然現(xiàn)在并不是最漂亮的季節(jié),但是已經(jīng)是足夠可以了,最主要的就是甚至在國慶節(jié)期間也沒有太多人。目前景區(qū)管理還比較粗放,不像張掖丹霞限制游客只能在觀景臺。阿什貢景區(qū)內(nèi)允許游客自由攀爬、四處走動。游客沿峽谷內(nèi)各種小路越過溝溝坎坎,近距離感受丹霞魅力,有種探險的感覺。
你去青海貴德游玩過嗎?你聽說過青海的七彩峰嗎?你想去人少景美的丹霞地貌嗎?七彩峰的山是赭紅色的丹霞地貌,火紅色的喀斯特地貌,有點張掖的影子,但又有氣勢恢宏的峽谷路線,即使在5℃的冽風冷雨中,依然展現(xiàn)出豐富的色彩層次和形態(tài)各異的山峰石壁。還有清澈的黃河水脈貫穿其中,秋天還可以欣賞到金黃色的楊樹。
黃河的旅游景點有哪些圖片
很多很多,給你幾張參考:
黃河源頭景區(qū)
黃河第一彎
壺口瀑布
黃河小浪底
黃河老牛灣
黃河風景名勝區(qū)
Hash:6473c2dcc2490aa1b09b2e74cb99b1acc7e5d3e6
聲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