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的歷史淵源和世界著名攝影師簡介。

  攝影技術(shù)發(fā)展史

  如果從明亮景物上反射來的光線,通過一個小孔進入一個暗室,便可在對面墻壁上,形成一個暗淡的景物影像,圖中的影像是上下顛倒的,因為從物體上部來的光線,只能照射到墻壁的下部,從下部來的光線,只能照射到墻壁的上部.這種暗室成像的現(xiàn)象,在古代就已經(jīng)知道了.1558年,G?波兒塔(Giovanni Porta)就曾對暗室成像加以清楚的敘述.大約也是在這個時候,人們就發(fā)現(xiàn),將墻壁上的小孔挖大,裝上一個望遠鏡的鏡頭,便可以形成一個更明亮、更清楚的影像.這些作為暗室用的房子,主要是設(shè)在公共建筑里,或公園里,以供人們觀賞.有些至今仍然留存著.

  到17世紀,一些小的便于攜帶的暗箱(camera obscura),常被用來作為藝術(shù)家畫畫的輔助工具.他們將四面封閉的暗箱裝在一個轎子上,以便于短途運送,暗箱的頂上裝有鏡頭及反光鏡.反光鏡將光線反射在暗箱內(nèi)的畫板上,形成直立的影像.有的是反光式暗箱,可以放在桌子上.有的甚至可以放在手上.在這些暗箱中,影像可以直接描在紙上.這種發(fā)明,對準確地描繪風景建筑的透視與比例,是極為有用的.

  暗室的基本原理.由于光是走直線的,所以,一個小孔能將陽光照耀下的景物在暗室中形成一個粗略的影像.

  感光材料

  許多世紀以來,人們就已知道,有些物質(zhì)在陽光的長時間曝曬之后,會變黑,或退色.對于這種變化,人們常常認為,像燒飯那樣,是由于熱,而不是由于光在起作用.有些銀化合物尤其敏感.早在1727年,德國J?舒爾策(J?Schulze)教授曾證明,將硝酸銀與白粉混合成的白色溶液,置于玻璃瓶之中,面向陽光的一側(cè)將會變黑.他指出,單是熱不會產(chǎn)生這樣的效果.

  這時,你可能會想,藝術(shù)家的暗箱和科學家的化學感光材料,可以結(jié)合在一起,創(chuàng)造出攝影來了.事實并不然.

  大約是1800年,一位著名的英國陶瓷工人的兒子T?韋奇伍德(Thomas Wedgwood),曾將不透明的樹葉放在涂有硝酸銀的皮革上,試圖制作陽光圖片(Sun-picture).他將皮革放在太陽下曝曬,皮革上未被復蓋部分即逐漸變黑,而當取下樹葉時,便留下白色的影子(左圖).不幸的是,韋奇伍德未能防止這些仍有感光能力的白色部分變黑(除非他用微弱的燭光來觀看).他也不能將暗箱所形成的影像記錄下來,因為光線實在太弱了.直至1805年他去世,韋奇伍德始終未能在這方面取得任何進展.

  下一步的改進工作,是在將近20年之后,才在法國出現(xiàn).在那里,N?尼埃普斯(Nicephore Niepce)試圖把暗箱中的影像直接記錄在涂有化學藥劑的石塊或金屬面上,并希望將這影像用新發(fā)明的平版印刷術(shù)印刷出來.根據(jù)尼埃普斯的書信記載,1816年,他曾用氯化銀感光紙記錄了一個非永久性的黑白相反的影像(負像).但是,尼埃普斯想要得到的,是在金屬板上形成一種正像,以便蝕刻后,能用油墨印刷出來.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用一種油溶的白瀝青,涂在一塊鉛錫合金板上,經(jīng)長時間曝光,使瀝青硬化.然后,將金屬板置于熏衣草油中,把白瀝青的未硬化部分洗去.這樣,影像的明亮部分成為白色,在黑色金屬板的襯托下,顯現(xiàn)為影調(diào)與原物相似的正像.

  尼埃普斯稱? ??個方法為陽光攝影法(heliography),通過蝕刻,可在半透明紙上印制為像片.

  1826年,他成功地將一塊鉛錫合金板置于一個暗箱中,從他房子的頂樓工作室里,把窗外的景物記錄了下來.曝光時間約是8小時.這幅樣子粗糙的影像,是用暗箱拍攝的第一幅永久性照片,至今仍存在.

  尼埃普斯的這個日光硬化攝影法,后來,經(jīng)過改進,為印刷制版所采用,但由于光敏度過低,始終沒有直接應用于攝影上.

  達蓋兒式攝影法

  L?達蓋兒(Louis Daguerre)是巴黎藝術(shù)家和風景畫家(左上圖).他是了解尼埃普斯的少數(shù)幾個人之一.

  達蓋兒早以創(chuàng)辦西洋鏡(dioramas)而聞名.他用大幅的風景畫片,加上特殊控制的燈光效果,使觀眾通過一個小孔,看到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建筑及陌生的地方,借此達到娛樂的目的.后來,他用暗箱進行精心的描繪,以供西洋鏡展出.不久,他對用銀化合物的化學方法來記錄影像發(fā)生了興趣,并想加以嘗試.

  他先同尼埃普斯通信,最后與他合作,共同探索陽光攝影的奧秘.但是,沒有結(jié)果.瀝青法的光敏度太低,而尼埃普斯又不愿像達蓋兒所主張的那樣,用銀鹽作進一步的試驗.4年后,尼埃普斯死了,沒有取得絲毫的進展.

  后來,達蓋兒繼續(xù)用金屬板進行試驗.這時,他用的是銅板,表面鍍以銀,并用碘蒸氣進行光敏化,使銅板上形成一層碘化銀.但是,它的光敏度實在太低了,即使用當時最好的鏡頭,也拍不出影像來.后來他發(fā)現(xiàn),當他把已曝光的銅板放在加熱的水銀上熏時,影像便得到加強或顯影,這才達到了一個新的轉(zhuǎn)折點.至1837年,他已有了一個完整的操作系統(tǒng).對大部分明亮光線下的景物,曝光時間約為30分鐘,拍攝出來的效果,是細致的灰白色的影像,襯以銀色的背景(左下圖).

  達蓋兒把他的方法名之為達蓋兒式攝影法(daguerreotype process).可惜,達蓋兒自己沒有錢來改進他的方法.不過,他的發(fā)明得到了法國政府的重視,并獲得國家津貼獎.為了報答政府對他的獎勵,他把全部技術(shù)公布于眾,使他的攝影法得以在法國廣泛流傳.

  1839年8月,法國科學院和藝術(shù)學院舉行了一次特別會議.在這次會議上,達蓋兒的一位朋友詳細地闡述了達蓋兒式攝影法的操作方法.

  當時,只有富翁才買得起昂貴的繪畫.當達蓋兒式攝影法公布后,畫家們都深深感到自己的生活受到了威脅.P?德拉羅徐(Paul Delaroche)感慨地說:從此,繪畫完蛋了!而各報紙則把這種由光線的作用而繪成的金屬畫片,稱之為有紀念意義的影像

  達蓋兒式攝影法在歐洲傳播之后不久,又有了一些新的改進.這主要是在原來的基礎(chǔ)上,增加兩個新的步驟,一在原來的第2步之后,一在原來的第5步之后.同時,維也納的J?潑茨沃爾(Josef Petzval),特別為達蓋兒式攝影法設(shè)計了一個新鏡頭,它的口徑是f3.6,而不是原來的f11,使暗箱里的影像亮了10倍.因此, 從1841年起,曝光時間便減少為約1分鐘.不久,人像攝影室也建立起來了,人們都紛紛跑到那里,請他們?yōu)樽约赫障?每一個人都為得到一幅清晰而逼真的達蓋兒式照片而驚喜.

  達蓋兒式攝影法,1839年

  1、 將一塊鍍銀的銅板徹底清洗,并拋光.

  2、 把鍍銀的銅板置于一個裝有碘溶液的小箱子內(nèi),在室溫下停留5-30分鐘,至鍍銀的表面變?yōu)榻瘘S色為止(可在紅燈下觀察).這時,鍍銀的銅板已光敏化,可以放入防光盒內(nèi),以供拍照.

  3、 在暗箱內(nèi)曝光5-12分鐘(f11鏡頭).

  4、 將已曝光的鍍銀銅板置于75? ?的水銀上方,面朝下,進行顯影.

  5、 用海波溶液將留存的銀鹽洗去(定影).

  6、 最后用蒸溜水清洗,并晾干.

  1840年的改進:增加如下兩個步驟.

  2a、將鍍銀的銅板放在鹵化銀溶液中漂洗,然后按照上述第2步方法再略為處理一次.

  5a、將定影后的銅板浸于氯化金溶液中,以加強影像的效果.

  卡羅式攝影法

  在那期間,英國的一位地主兼業(yè)余科學家 H?F?塔爾博特( Henry Fox Talbot ),也在用暗箱進行他自己的記錄影像的試驗.1834年,他用寫字紙蘸以氯化銀,晾干后,蓋以花邊或樹葉,放在陽光中曝曬.結(jié)果,像韋奇伍德的試驗一樣,未被物品遮蓋的銀鹽都變?yōu)楹谏?不過,塔爾博特發(fā)現(xiàn)了兩個重要的改進方法.第一,將已曝光的氯化銀紙浸在濃鹽水中,可以防止影像的進一步黑化.第二,雖然曬出的影像是負像(即黑色部分代表白,白色部分代表黑),但他知道,把這負像通過光線印在另一張感光紙上,可以表現(xiàn)出正確的影調(diào)來,現(xiàn)存的塔爾博特的最老照片是1835年拍的(右上圖).那時,木匠L?艾比(Lacock Abbey)給他做了一個木制的小暗箱(左下圖),裝上感光紙,曝光10-30分鐘,即可得出清晰可認的影像.

  1839年,當聽說達蓋兒式攝影法將在巴黎公開宣布的時候,塔爾博特擔心,他們倆所用的方法是一樣的.于是,他立即決定將他的方法公之于眾,并盡可能傳送到遠處去.這一公布,效果很好,人們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見.如J?赫謝爾爵士(Sir John Herschel)建議,用海波作為定影劑,要比食鹽更好.負片 、正片和攝影等名詞,都是赫謝爾提出來的.負片,是指用塔爾博特的方法在暗箱中拍出的效果;正片,是指用負片印出的影調(diào)正確的像片;攝影(用光線描繪),是指用暗箱記錄影像的總稱.

  1840年,塔爾博特對他的攝影法進行了改進.他改用碘化銀,同時,也用顯影液.這樣,曝光時間就短了一些;通過事后處理,影像也更為牢固了.1841年,他把改進后的方法申請專利,并命名為卡羅式攝影法(Calotype process).

  負片

  1、 用最高質(zhì)量的寫字紙,在紅燈下蘸以稀硝酸銀溶液,接著蘸以碘化鉀溶液,并擦干.

  2、 在紙的一面,用毛刷涂上一層硝酸銀和酸溶液,并將已光敏化的紙置于火前烘干.然后放入防光盒中,以供拍攝.

  3、 在暗箱中曝光1-3分鐘.

  4、 放在第2步所用的硝酸銀和酸溶液中進行顯影,但必須加水一倍,使溶液的強度減弱一半.

  5、 用海波溶液進行定影,然后水洗及晾干.

  正片

  1、 用另一張紙浸于鹽水中,并擦干.

  2、 在紅燈下,用刷子涂上一層氯化銀溶液,并晾干.

  3、 將負片復蓋于紙面上,用鏡框壓緊,放在陽光中曝曬,至紙面上形成深棕色的影像為止.(約20分鐘)

  4、 將像紙定影,水洗、并晾干.

  在三年的時間內(nèi),世界上出現(xiàn)了兩個互相競爭的攝影方法.但只有一個生存下來.

  達蓋兒式攝影室

  在達蓋兒攝影法公布之后的五年中,在美國,以及在歐洲的大多數(shù)國家的主要城市中,都建立了人像攝影室(Portrait studio).這些攝影室,常被稱為達蓋兒式攝影室(daguerrean parlor).

  要拍攝一張達蓋兒式人像,可是一場嚴峻的考驗.首先,你得穿上最合適的衣服,因為,達蓋兒式攝影法只對蘭色或白色感光,其他顏色大都表現(xiàn)為黑色.婦女必須避免穿紅色或深綠色的衣服;男子穿深灰色比穿黑色效果要好些.

  到了約定的拍攝時刻(那是隨著氣候而變的,天氣不好,就要另行預約),你得爬幾級樓梯,到達攝影室.那是一個玻璃房子,一般是建在平頂?shù)奈葑由?右上圖).在這里,你得坐在一個位于高臺上的筆直的椅子上.在你的頭上,是一塊蘭色的玻璃板,以減低太陽的熱量.攝影師將調(diào)節(jié)你頭部后面的那個鐵夾子,把你的頭部固定住.你的兩個前臂要放在椅子的扶手上,攝影師將告訴你,眼睛要看著攝影機,不能眨眼,不能挪動.

  然后,由助手將已光敏化的金屬板裝入攝影機內(nèi),并進行0.5-1分鐘的曝光.如果你想要兩張照片,就得以同樣的方式拍攝兩次(有時是將兩臺攝影機并列一起,同時拍攝).最后,你得到的將是一張裝在絲絨盒里的嵌著小小鏡框的達蓋兒式照片(daguerreotype).

  所有的達蓋兒式,差不多都用氯化金進行一次善后處理,使銀板顯得略為暗些,從而把白色的影像更清楚地突出在畫面上.如要著色,則另收費.在倫敦,一幅專業(yè)拍攝的達蓋兒式人像,收費是1英磅.這就使一般的人不敢問津了,因為,他們一個月都賺不到這么多的錢.當然,達蓋兒式照片比手繪油畫肖像,還是便宜些.不過,也有人這樣說:用顏料畫的是肖像,用攝影機拍攝的不過是照片而已.

  在攝影未發(fā)明以前,小型的畫像很流行.對小型畫像的畫家來說,這種新發(fā)明的攝影方法,簡直是一種災難.他們的大部分顧客,都喜愛達蓋兒式照片,而不喜歡畫像了.因此,許多小型肖像畫家,都改為拍攝達蓋兒式照片,并自命為藝術(shù)攝影家(artistphotographer).然而,畫家與攝影家之間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畫家們看到,他們的技術(shù)正為攝影機所取代.他們把攝影家稱為技術(shù)員或手藝人.誠然,有些攝影家是應當受到批評的,因為,他們的水平往往都不那么高.群眾的要求是:攝影家和被攝者,都應當為拍攝出較佳的照片而感到高興.

  說句公道話,攝影家的精力主要是集中于化學上及技術(shù)上,以及如何避免被攝者感到不舒適.他們實在沒有時間考慮照片的風格問題.因為照片的效果如何,主要是以清晰度和明亮度來衡量.所以,拍攝時被攝者要坐穩(wěn),光線要充足,這些,在技術(shù)上,都是十分重要的.至于背景,一般都是深色調(diào)的素背景.有少數(shù)攝影室,為了討好被攝者,是用繪畫作背景,或者,仿照古典式繪畫的風格,把高質(zhì)量的寫字臺的一角或某種適當?shù)牟寄?布置在畫面之內(nèi).

  專業(yè)的達蓋兒式攝影者拍攝的題材,主要是人像.業(yè)余攝影者,如藝術(shù)家和旅游者,則以風光為主.有些出版社也派遣達蓋兒式攝影家到國外拍攝風景,那是為旅游書刊作插圖用的.

  亨利.卡提蒂挨-布勒松(法國)

  攝影生涯簡介:

  被譽為當代世界攝影十杰之一的舉世聞名的抓拍攝影大師――法國著名攝影家亨利.卡蒂埃?布勒松先生(Henri?cartit?Bresson),l908年生于法國塞納一馬恩省。他兒童時代即酷愛美術(shù),曾從師畫家戈登奈和安德烈?洛特。

  1922年至1928年,他在中學學習但未畢業(yè)。在這段時間里,他有過一架布朗尼照相機,起初只是為了拍些假期生活照片,以便豐富他的紀念相冊。不久,假期結(jié)束之時他才開始認真地通過取景框觀察一切,從而使他心目中的小小世界逐漸變得寬闊起來:由于格里菲斯的巨片《紐約的秘密》、斯特羅海因的處女作《破碎的百合花? ??、艾森斯坦的《猛禽》等電影的影響,加上不久他又結(jié)識了一些攝影家,并為他們的攝影作品所傾倒,從此產(chǎn)生了獻身于攝影藝術(shù)的信念,并以進行攝影、自己親手沖卷和洗印照片等項工作為極大的樂趣。

  然而,布勒松先生真正從事攝影活動是在30年代初期,即1931年。當時,22歲的布勒松去非洲象牙海岸,并在那里買了一架相機進行拍攝。但一年以后,當他正要回國時才發(fā)現(xiàn)這架相機的鏡頭已經(jīng)發(fā)霉,結(jié)果所拍照片全部報廢。后來,他發(fā)現(xiàn)并購買了萊卡相機。從此這架萊卡相機成為他時刻不離的終生伙伴。

  1931年回國以后,他參加了當時的超現(xiàn)實主義小組并從事攝影活動。1932、年,他第―次在美國紐約,然后又在西班牙馬德里展出了他的攝影作品。1934年,他旅居墨西哥一年,從事攝影創(chuàng)作。1935年在美國同保爾?斯特朗從事電影拍攝工作。在1936年至1939年期間,布勒松為讓.雷諾,阿雅克,貝克爾和安德烈.茲沃波達當助手,拍攝影片《生活屬于我們》、《鄉(xiāng)村一部分》和《火的規(guī)律》以及紀錄片《生命的勝利》。

  1940年,布勒松先生被德國當局逮捕,經(jīng)過兩次試逃,終于成功。越獄后,他在1943年參加了支持反法西斯被捕人員的秘密活動。此間,他還拍攝了許多藝術(shù)家、畫家和作家(如馬蒂斯、博納爾、布拉克、克洛代爾等人)的肖像。在1944只至1945年期間.他參加了一攝影團組,專門拍攝德軍占領(lǐng)下的法國,他以攝影為手段,暴露法西斯的罪行;

  拍攝了巴黎解放的情景,記敘了法國人民的歡樂。

  1946年,布勒松在美國渡過了一年多的時光,協(xié)助紐約現(xiàn)代藝藝術(shù)博物館組織了一個攝影展覽。

  1947年。布勒松同羅伯特?卡帕,戴衛(wèi)?西摩?奇姆,以及喬治?羅杰創(chuàng)辦了“麥格南”(Magnum)圖片通訊社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幾個同類組織之一。布勒松于1966年脫離該社。經(jīng)他本人同意、仍由該社保存和經(jīng)營他的底片。

  1948年至1950年期間,布勒松在東方印度緬甸、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中國渡過了三年,在中國居住的一年中,有六個月是在國民黨垮臺之前,六個月是在新中國誕生之初。特別是1949年他在中國期間所抓拍的上海搶購黃金風潮和國民黨末日等照片是作者忠實記錄蔣家王朝覆滅和中國人民斗爭偉大勝利的歷史見證。這些作品現(xiàn)已成為十分珍貴的歷史文獻。

  1952年至1953年,布勒松在歐洲工作。1954年。布勒松作為東西方集團關(guān)系解凍后被蘇聯(lián)接納的第一個攝影家訪問了蘇聯(lián)。1958年至1959年,正當新中國建國十周年大慶之際,布勒松應中國邀請曾訪華三個月。1960年,布勒松先生去古巴訪問并進行攝影報道,后回到闊別30年的墨西哥逗留4個月,又去加拿大一段時間。1965年去印度和日本。

  1969年,布勒松用了一年的時間準備他的攝影作品展覽。該展于1970年在法國巴黎大宮殿展出。1973年以來,布勒松重操繪畫藝術(shù),但有時也拍攝一些攝影作品。

Hash:7314583a2079ddf806d221237fb3cf71edbf4743

聲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