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昌吉回族自治州 來一場文化與歷史碰撞的旅游!
中國日報網10月24日電(記者 孫若男) 10月21日,“新疆是個好地方·達人西游第7季——傾聽疆語”網絡主題傳播活動走進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想知道達人們在昌吉州是如何游玩的嗎?這里有一份旅游攻略,請查收。
認養(yǎng)“葫蘆娃”體驗烙畫技術
圖為呼圖壁縣的鄉(xiāng)村葫蘆園。(中國日報網 孫若男 攝)
如果你是葫蘆娃的粉絲,那一定不要錯過呼圖壁縣的鄉(xiāng)村葫蘆園。該園位于呼圖壁縣五工臺鎮(zhèn),里面包括葫蘆種植基地、呼圖壁禮物種植示范田和葫蘆創(chuàng)客園,綜合了全國葫蘆品種十八余種在基地種植,是新疆唯一以葫蘆特色為主題的田園綜合體。
鄉(xiāng)村葫蘆園的陶海濱稱,葫蘆園帶動當地農民一起種葫蘆,春季給農戶提供葫蘆苗,秋季采收農民的葫蘆,最近葫蘆園正處于大規(guī)模晾曬階段。夏季園里掛滿葫蘆,非常壯觀,很多游客前來觀賞,同時他們還可以認養(yǎng)屬于自己的“葫蘆娃”。
21日,達人們在葫蘆園體驗了葫蘆烙畫。圖為攝影達人“蘭州叔叔”的作品。
葫蘆創(chuàng)客園還有獨特的親子體驗活動,家長和孩子來到這里,與非遺傳承人、現實版葫蘆爺爺陶延山親密接觸,了解種植過程、葫蘆的非遺傳承、歷史文化和葫蘆繪畫的各種技法,親眼見證葫蘆到工藝品的蛻變過程。
陶海濱稱,父親陶延山是第一代葫蘆烙畫人,自己是第二代,他兒子將是第三代,希望世代相傳,將葫蘆烙畫技術更好地傳承下去。
賞“世界第一巖刻畫”暢想原始社會生活
天山康家石門子巖刻畫是目前全國保留最完整的巖刻群畫。(攝影達人“奔跑的小東東” 攝)
伴著呼圖壁縣的第一場降雪,達人們來到天山康家石門子景區(qū)欣賞巖刻畫。呼圖壁縣本地牧民1987年發(fā)現了此處的巖刻畫,是目前全國保留最完整的巖刻群畫,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此處也被稱為“世界第一巖刻畫”。
巖刻畫刻在一座高聳的侏羅紀晚期丹霞地貌山體南面的底部巖石上。這幅巨型巖畫高9米,寬14米,面積達120多平方米。平整的巖面上雕刻著292人,最大的人物有2.04米,最小的只有10厘米。
康家石門子巖刻畫上雕刻著292人,最大的人物有2.04米,最小的只有10厘米。(攝影達人“奔跑的小東東” 攝)
走近巖刻畫,可以看到畫面中人物有的站立,有的斜臥,姿態(tài)各異。其? ?女性體態(tài)嬌美,頭戴高帽,面頰稍扁較長,脖頸細長,肥臀細腰、兩腿修長,充分顯示了女性的陰柔之美;男性圖像則濃眉大眼、軀體雄偉。此外,還有雙頭同體人物、對馬雙虎圖騰。
來自新疆本地網紅團隊“石榴熟了”的達人米娜稱這里給她留下了深刻記憶,通過巖刻畫可以讓人想象原始社會的生活,這是人類的歷史文明,希望有更多的人來這里觀看。
天山康家石門子巖刻畫對于研究原始社會史、原始思維特征、原始舞蹈、原始雕刻藝術等都具有重大價值。
《千回西域》:一生必看的演出
大型室內實景民族歌舞秀《千回西域》。(攝影達人“奔跑的小東東” 攝)
有人說,到了新疆,如果沒有觀看《千回西域》,便是錯失了一次真正領略大美新疆舞蹈精髓的機會。
22日晚,達人們在新疆大劇院觀看了大型室內實景民族歌舞秀《千回西域》。這是一場融合多民族歌舞,貫通古今絲路文脈的歌舞秀,以新疆的燦爛文化、歷史故事為基點,將民族歌舞、雜技與現代化聲光電等舞臺藝術完美結合,呈現給觀眾“一幕縱千里,一秀觀千年”的視覺盛宴。
《千回西域》是一場融合多民族歌舞,貫通古今絲路文脈的歌舞秀。(攝影達人“奔跑的小東東” 攝)
旅游達人“奔跑的小東東”表示,《千回西域》生動地還原了新疆的冰山雪峰、沙漠胡楊、綠色草原等自然場景,可以感受到高科技特效與歌舞的完美融合,整體效果很震撼,舞蹈演員與現場觀眾的互動推動現場氣氛達到高潮。
來源:中國日報網
Hash:d2026cd40e3158801eb7a5bd6c28cddcb40e1bde
聲明:此文由 中國日報網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