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中縣加碑巖鄉(xiāng)有個神秘美麗的古村落,一腳“蹬三縣”上洼在“云端”

????權(quán)威 · 貼心 · 維權(quán)

行了“八道彎、九道嶺”,一個似盆地形狀的村落赫然在目。村里老人講,這個地方有人居住至今有幾百年的歷史了。雖然以前幾乎與世隔絕,但歷史的云煙并沒將其淹沒,反而隨著新時代的來臨,這個民風(fēng)淳樸、古香古色的村落更讓人著迷、向往。

01

明清遺風(fēng)

這個小村落叫上洼,位于綏中縣加碑巖鄉(xiāng)王家店南駱駝洞。12月23日,為了揭開它略帶神秘的面紗,在鄉(xiāng)干部的帶領(lǐng)下,記者進行了實地探訪。

上洼位于鄉(xiāng)政府西側(cè),兩者相距10公里左右。本來10分鐘左右的車程,但由于山路曲折、陡峭,行了四五十分鐘,才到達目的地。

村落幾乎四面環(huán)山,在一個相對平緩的盆地處,28戶人家在此安了家,110余口人安居樂業(yè)。站在村落的入口處遠望,視野極其開闊,梯田層層疊疊,植被異常豐茂。

村里的房子都是古代建筑,屬明清風(fēng)格,排列雖然不算齊整,但都很規(guī)矩,面朝南,青磚瓦房。有的獨立成院,有的三五戶排成一列,有的為四合院風(fēng)格,很有明清遺風(fēng)。

村落綠地覆蓋面積90%以上,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美。石木人字架榫卯結(jié)構(gòu)的瓦房具有很強的穩(wěn)定性,屋脊有雕花。

83歲的馬紹銀與老伴兒住在坡上。他回憶說,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八路軍、武工隊經(jīng)常在這一帶活動,日寇為了對付他們,企圖將老百姓家的房子部分拆除,讓他們沒有藏身之處,可最終沒有達到目的?!翱谷諔?zhàn)爭結(jié)束后,老百姓從他鄉(xiāng)回到故土,重建家園。在修房子時,多數(shù)都維系了原有的風(fēng)格。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一直保持現(xiàn)在這個樣子沒有變?!瘪R紹銀說。

02

文化底蘊濃

這一帶的老百姓民風(fēng)淳樸,熱情好客。優(yōu)美的自然景觀,加上神奇的傳說,更使得文化底蘊濃厚。

上洼西山梁可以一腳“蹬三縣”。因西山梁南面是青龍縣,東面是撫寧縣,自身又隸屬綏中縣。從山下仰望,猶在云端。山下有霧時,山上宛若仙境。

來到山頂,則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站在上洼之巔,向南可以俯瞰秦皇島,夜晚可見那里燈火通明,向北可以遙望建昌縣巍巍的大青山西北可以瞭望王家店冰溝大頂,向東可以鳥瞰加碑巖平頂山和秋子溝老禿頂峰。

據(jù)地方志記載,上洼雖然都是山地,但土質(zhì)肥沃,糧食、蔬菜一直自給自足,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上洼的山勢如臥龍,剛進村子,就可望見梁東龍頭、腰梁龍頭和杏梁龍頭,正對著山下的三道石門。三道石門又稱三虎把門。汛期石門瀑布落差極大。山下的石門,是天然石門。第一道門至今保存完好,第二、第三道門在開山修梯田鋪路之時已被毀,現(xiàn)在只剩下砬湖之景,棒巖之景。

03

已到第十代

上洼有東西兩座棒巖,形似木棒,有150多米高。東面粗大,西邊棒巖較細,又似一把殺豬刀赫然立于山間,隱于西山之后,只露出一截60米長的刀尖。還有深不可測的熊洞、十八鋪炕、天梯、108級石階等。自然界的鬼斧神工,在這里多有呈現(xiàn)。

馬紹銀聽祖輩講,這一帶一直流傳一個美麗的傳說。很久以前,一老頭早起趕路,行至溝門,突見一條巨龍從十八鋪炕一直橫跨到虎巖山頭。那老頭不知何物,還當(dāng)是大蟒蛇呢,嚇得連滾帶爬回了家,不久就嚇死了。后人說那是真龍出世,老頭不會說話,如果說一聲“真龍出世了”,他肯定會有好運,連同整個南駱駝洞都會成為仙境。

馬文利今年五十多歲,土生土長的上洼人,目前在鄉(xiāng)里就職。他說,整個上洼人,都是馬姓,嫁過來的媳婦除外?!奥犠孑呏v,200多年前,山東登州有姓馬的哥四個逃難到此,老大在上洼落戶,其余的生活在附近的村子。如果算上村里幾歲的娃娃,到目前為止,已經(jīng)傳承到第十代了?!瘪R文利說。

04

伸手舀到水

上洼西山緊鄰南石湖溝,石湖溝有天井。天井有多深,不得而知。天井常年流水不斷,分三部分,上面是兩口“大鍋”,底下是真正的天井。此景位于巖石之上,井水常年汩汩外溢,流下山巖,夏季形成天然瀑布,冬季形成冰瀑,蔚為壯觀。

上洼一年四季風(fēng)景秀美。春季,滿山的杜鵑花山杏花、梨花,互相映襯,形成花的海洋;夏季,櫻桃、杏、桃子掛滿枝頭,讓人直流口水;秋季,沉甸甸的谷物、紅彤彤的蘋果,豐收的香味飄滿山野;冬季,萬籟俱寂,時空仿佛凝固,裊裊的炊煙、四處奔跑的野兔,形成了一幅曼妙的山水畫。

上洼的水奇秀無比。雨季,路邊隨意一個小水坑,就是一口水井,淺淺的,每個水坑都清澈見底,伸手就可以舀到水。

山野菜、桲欏餅、榛子、蘑菇也是這里的特色。據(jù)了解,當(dāng)?shù)卣c相關(guān)部門正積極合作,隨著旅游資源的開發(fā),這里原生態(tài)吃的、喝的、賞的,正逐漸吸引更多的群體,讓他們品嘗來自鄉(xiāng)間的純天然美味,欣賞大自然饋贈的美景

發(fā)布自《葫蘆島晚報》微信公眾號的晚報自產(chǎn)新聞,任何微信公眾號及自媒體不得轉(zhuǎn)載刊用,否則必將追究法律責(zé)任。

副主任記者:張寶成

協(xié)助采訪:張亮

Hash:9046ee28d6881ae7e2f00cf501c1e588fdc9bc98

聲明:此文由 葫蘆島晚報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