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十大名塔出爐,蒲城雙塔榮譽上榜…

向上滾動瀏覽全文↑↑↑↑

古塔,是中國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每座古塔都基本與佛教有關(guān),因而塔被佛教界人士尊為佛塔。古塔被稱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高層建筑。矗立在全國各地的古塔數(shù)量眾多,各具特色。其實在咱們渭南地區(qū),也有很多古塔,下面就簡單介紹一下渭南的十大名塔,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看有沒有你認識的?

慧照寺塔,位于渭南市以北約25公里的下吉鎮(zhèn)的慧照寺內(nèi)。建于一千七百多年前的晉代,重修于唐。宋代景德年間再度修葺,寇準(zhǔn)罷相返鄉(xiāng)時曾為修塔助工。二百多年后,毀于明嘉靖三十四年的關(guān)中地震。后又進行重修,于明朝萬歷九年建成,迄今已有400多年。

古塔為方形九級樓閣式磚塔,塔身中空,頂有銅剎,造型別致;高三十八米,每層均有四個圓拱券洞?,F(xiàn)存于底層塔門東西之兩方碑石,記載了寶塔的源流及明代修葺史實;圓拱門楣浮雕“二龍戲珠”,凸刻花紋細膩,工藝奇巧,精美絕倫;兩側(cè)有筆力圓潤之對聯(lián)一幅,曰“云護諸天垂象教,虬盤萬劫奠皇圖”。塔基四角各有一力士石雕,造型生動,姿態(tài)各異。

慧照寺是臨渭區(qū)唯一對外開放的一個佛教活動場所。

慶安寺塔,在渭南臨渭區(qū)來化村東,渭南大荔公路以南。該塔據(jù)傳建于唐代,重修于宋,明嘉靖關(guān)中大地震時塌毀,公元1558年重建。塔高9層30余米,塔基正方形,有36券形門道,方向略偏,下層每邊長6米。門道寬6尺(唐時1尺約合今尺7寸),長9尺,9層合為81之?dāng)?shù)。 一層外壁有磚刻:塔基呈方形,塔身一層南面辟券門,磚刻楷書門額,“鎮(zhèn)風(fēng)寶塔”“維大明國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夜忽天震地裂,搖倒舍利寶塔一所。嘉靖三十七年正月二十七日吉重修”。

因長期受沙苑風(fēng)沙侵蝕,塔身破壞嚴重。1979年市政府撥款加固處理。現(xiàn)為區(qū)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精進寺塔,座落在澄城縣東大街文化館院內(nèi),因建于原精進寺院內(nèi)而得名。據(jù)《澄城縣志》(韓志)記載:唐肅宗李亨從公元756年至761年共在位6年,此塔從始建至今已有1240多年的歷史。通過史料考證證實我縣精進寺佛塔創(chuàng)建于唐代,而在宋代和清代都進行過大的復(fù)修。

精進寺塔是唐代創(chuàng)建的一座方形九級樓閣式.塔高33.26米,塔基呈方形,每面邊長7米。塔身第一層較高,壁厚2.2米。每層四角各有風(fēng)鈴一個,底層的塔門向南,中間安有一副木門,這個門就是寺塔的正門,可以進去登塔,塔內(nèi)第一層是木旋轉(zhuǎn)式樓梯,其它幾層均為木爬式樓梯,到第六層為至,七至八層空間太小爬梯無法架設(shè)。從外觀造型看,它與西安大雁塔有些相似,其塔身仿木結(jié)構(gòu),柱頭突出疊檐清晰,塔頂鐵剎,相輪完好,剎座為仰覆蓮瓣形。有史料記載,塔是因寺而取名。據(jù)塔的造型,有唐代、宋代建筑特點,似為五代建筑。

文星閣風(fēng)水塔,位于韓城黨家村東南。有資料說已有600年歷史。該塔實際上為文星閣,六層,六角形磚塔,塔高37.5米,塔的各層內(nèi)部供奉的牌位和外觀各層都有磚雕、牌匾等,六根鐵繩從頂下牽起六角飛檐,飛檐末端各垂一只大鐵鈴,風(fēng)爭鈴擺,發(fā)出叮叮當(dāng)當(dāng)?shù)捻懧?。?jù)村中的老人說,只要塔鈴連響兩天,十次中有九次是要下雨的。文星閣一層門額題“文星閣”三字,門外懸掛一副木制對聯(lián):“配地配天洋洋圣道超千古;在左在右耀耀神靈保萬民?!?,閣內(nèi)供奉著圣人孔子以及其其他文人高祖。

法源寺塔位于富平縣東北33公里處的美原鎮(zhèn)西寺小學(xué)內(nèi)(法源寺舊址),塔的東、西、北為居民。 據(jù)傳為唐高宗時期所建,塔高近20米, 外周周長29米,壁厚1.75米。樓閣式七級八角中空花塔,青磚仿木結(jié)構(gòu),塔頂造形別致,有如?。辩娨豢冢朔潘p,插蓮瓣于1鐘上,小巧玲瓏,風(fēng)格獨秀,塔之四面鑲有浮雕石刻佛像,別具特色。整個塔身,工藝精湛,雄偉大方,塔身三層向上,留有修補痕跡,何年何代,無從查考,一二層表層磚塊已有剝蝕銳落現(xiàn)象。從塔的造型、外貌看,確屬唐代遺物。細察塔身微向東南傾斜,塔體有裂縫,或受地震影響。從唐代至今,已有千余年,仍巍然屹立,保存原貌。

金塔在渭南市合陽縣城東南1.5公里處烈士陵園內(nèi)。該塔是明萬歷三十七年,合陽縣城有個叫康守已的人捐白銀千兩而修,故名“千金塔”。千金塔為疊澀密檐式八角形空心磚塔,十三級,高35米。北面正中辟券門額題有“千金塔”三字。距今以有400多年的歷史了。

1957年春,合陽縣委、縣政府為緬懷先烈,教育后代,以千金塔為中心,修建烈士陵園。

文殊新塔位于大荔縣城北大街北端與環(huán)城北路相交之十字路口,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文殊新塔,原名"文殊塔",又因" 文殊閣"而得名。

"文殊閣"為" 同州長興萬壽禪院"的主體建筑。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別駕楊公所建,高三層,高百余尺,因塑文殊菩薩像得名。文殊閣因年久,早已倒塌。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在閣基建塔立碑,故命名"文殊塔"。塔共4層,光緒四年(公元1878年)冬,拆上層又續(xù)增3層。民國戰(zhàn)亂,摧毀塔頂及塔身半壁。民國二十五年在"長興萬壽禪院"故址,興建"方山公園",又在"文殊塔"基礎(chǔ)上重建文殊新塔。

該塔系磚質(zhì)閣樓式空心塔,六角七層,從第二層起,每層各開六個堅式長方形窗,底層南北各開塔門,另開四個圓窗。層檐為外疊澀五層,塔頂各角為象鼻挑角,并可懸鈴。內(nèi)置螺形木梯和欄桿,可攀沿旋轉(zhuǎn)而上。1986年縣政府又增固塔基,修建鐵柵、花池、形成了街心花園。

萬斛寺塔位于富平縣峪嶺鄉(xiāng)漫町村東北2.5公里, 賀家山村正西約1.5公里處萬斛寺故址。萬斛寺塔修建于唐朝,具體時間尚無發(fā)現(xiàn)文字記載,寺碑毀失。

塔為磚土結(jié)構(gòu),呈正方形,七級四角空心式,塔底四壁青磚均有脫落,風(fēng)化成黑色碎塊,急待修葺。位于五峪源頭的萬斛山尖巔,更顯巋然險峻,數(shù)十里遠,可望見塔身雄姿。造型莊重,工藝精巧,氣勢雄偉,千余年來,仍巍然屹立,保存原貌?,F(xiàn)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蒲城南北雙塔

南寺唐塔原系慧砌寺舍利塔,位于城內(nèi)西南角今蒲城中學(xué)院內(nèi),該塔為方形四面十級樓閣式磚塔,磚砌單壁中空,高約39米,每底邊長7.3米。底層特高,南面辟券門,入門迎面立有唐代石佛像一尊(缺頭與右手);二至六層,每層對開二券門,逐層上下位置相錯(二層?xùn)|西開,三層南北開等)。第二層北面正中嵌有石碑一方,上刻有“諸佛舍利寶塔”六字;二層以上四面隱出三間方柱,柱間作闌額、柱頭置護斗,券門兩側(cè)及無券門的面木兼柱,臥欞窗。

該塔始建于唐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明嘉靖關(guān)中大地震時,塔身開裂,頂端兩層崩塌;1953年對該塔進行了修復(fù),現(xiàn)塔內(nèi)下面三層安裝有樓梯,以供上下,該塔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寺宋塔位于渭南市蒲城縣城內(nèi)北街崇壽寺舊址內(nèi)(今蒲城縣博物館之后),現(xiàn)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塔系密檐式方形磚塔,四面十三級、高約47米,每底邊長11米。塔身為單壁中空,底層特高,南面辟券門;二層以上,四面辟券門,真假相間。券門兩邊砌臥式欞窗(九層以上無窗);塔壁面隱出倚柱、闌額、大斗(七層以上無斗);出檐用疊澀磚(三層以上迭澀層數(shù)遞減),下作菱角牙子。 塔身第二層北面正中嵌有一石碑,上刻“諸佛舍利寶塔”六字;第四層南面正中嵌立佛像一尊;塔底正面,建小廟一座,內(nèi)有石刻佛像一尊,碑石二方,記述捐資修塔事。

北寺塔建于北宋哲宗紹圣三年(公元1096年),距今近九百年。造型雄偉挺拔,簡潔秀麗,塔身每層檐角處,原均有懸鈴,明嘉靖關(guān)中大地震,塔身受損,塔尖失落,懸鈴也全部脫失。1985年已全面進行了修復(fù),并安裝樓梯至頂層。該塔現(xiàn)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蒲城南北雙塔就像文武相伴的“兄弟倆”,一座巍峨挺拔像將軍,一座端莊秀麗像才子,既相互反襯,又相映成輝,兩座古塔以“雙塔夜影”入列蒲城八景之中。

這十座古塔見證了渭南這塊土地上發(fā)生的一幕幕歷史變遷,記錄下在這里生活的人民一段段難忘的歲月。他們是一座座屹立不倒的古跡,也是留給渭南人民一份寶貴的財富。(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編輯整理:韓是我)

Hash:ee0edec5595615675fb887385b37227454949997

聲明:此文由 蒲城同城會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