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中的佛寺

市井中的佛寺

文/曾慶芳 圖/張偉鋒

佛寺外觀

我終于見到了廣允緬寺,見到古代的光。它在一剎那間,讓我對佛寺產(chǎn)生了膜拜的心態(tài)。

富麗、堂皇,在周圍一片繁雜平淡的民居中昭顯出來,這是云南現(xiàn)存為數(shù)不多南傳上座部佛教建筑,它的雕梁畫棟、絢麗多姿的壁畫、遍布滄桑的木鼓,這種奪人魂魄的光輝與頹廢,是印度文化、古中華造型美、禪宗和傣族文化的結(jié)晶。

如果你不是佛教徒的話,你可以把廣允緬寺視為一個散落在民居叢中的南傳上座部佛教的展覽館,建筑風(fēng)格獨樹一幟,其飛檐、雕花的門窗值得人細細欣賞。喜歡民間藝術(shù)的人也可在殿柱中的金水圖案、懸掛的幛幡及墻上所繪的佛經(jīng)故事里流連。而懸置在大殿門前的金鐘,則可引出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事件,它身上的每一道裂紋里,都背負著歷史的痕跡。

重檐是佛寺上部建筑的特色,但檐下斗拱又為清代型式,拱部雕有云紋,造型獨特壯觀。其建筑的精妙之處在于重檐的安排上,真假交替,殿堂與亭閣都是歇山二重檐式樣,但在偏廈與最下層檐部又加二重假檐,形成外觀上的五重檐形式,十分精妙。那保持著勐董土司的排場,又有著東云神秘奢侈感的飛檐,高高指向蒼穹。錯落的拱檐在佤山澄澈的天穹下,呈現(xiàn)出來的形狀,喚起人們對于佛國凈界的向往。

佛寺的建筑形式和裝飾附件,都有著較強的象征性,向上的屋脊象征著通往天堂的道路,而卷葉裝飾,同樣是天堂特有的象征,進入佛寺也就意味著進入了天界。

兩條木雕龍倒懸盤距在亭閣門前左右二柱最醒目的位置上。龍頭、龍爪、龍須,線條精細地在楹柱上顯形。門前正中原懸一琉璃圓珠(現(xiàn)已毀,僅見掛珠位置),寓意二龍取寶,帶有明顯的漢文化氣息。龍頭面向東方,第一縷清晰的陽光喚醒了它們,喚醒了佛寺,也喚醒了清晨早課中睡眠惺松小和尚們的眼神。它們制作工藝的考究,讓我們臣服于劍川木工技藝的精湛。

木雕雙龍兩側(cè)為清水墻面,下層鑲嵌著鳳凰麒麟圖案花磚一列,質(zhì)感厚重,表情樸實。

殿堂正面是六扇格子門,透雕山水、人物、花卉、雙獅等圖案,門枋通飾寶相花浮雕。門上及兩側(cè)窗欞鏤孔透雕魚龍紋飾、花卉、幾何體等圖案,每一種圖案都有具體的指向,被人為地賦予了某種喻義。花格的密度讓人心弦意迷,同時也阻礙了光線,使殿堂內(nèi)顯得幽深神秘。殿門刻滿飾紋,并采用紅底上加涂傣族傳統(tǒng)工藝金漆,使木雕顯得更加瑰麗華貴。

殿內(nèi)舉高6—7米,長13米,寬9.6米,頂部鋪木板,飾藻井圖案。二層檐間檔板,木窗飾淺浮雕佛像圖案,梁柱間雀替亦為雕刻,柱飾有貼金滴水圖案。

殿內(nèi)存有長方形佛桌、六方形念經(jīng)桌、蠟燭臺、大木鼓各一。佛桌桌面兩側(cè)稍向上翹,桌枋浮雕花卉紋飾,桌腿也浮雕象頭,象鼻尖觸地部向上卷。念經(jīng)桌為紅色,桌腿也浮雕象鼻。蠟燭臺正面雕有幾何圖形,并飾鏤孔透雕花卉、云龍、飛鳥等圖案,其腳以兩個雕獅充當,雕刻刀法細膩,造型美觀。

殿內(nèi)高臺上,佛祖突出在最顯要的位置上。佛祖遍身遛金,賦予他一種奇幻迷離的神話色彩。在幽暗的殿堂中,放出熠熠的光芒,芳香繚繞在佛祖周圍,佛祖俯視著葡匐腳下的蕓蕓眾生,露出若隱若現(xiàn)的微笑。仁愛悲憫的佛祖,制造著人世間太平、祥和的幻象。

懸掛在大殿內(nèi)兩側(cè)的幢,都是信眾們賧佛時送來的,五顏六色的錦緞上,被靈巧的傣家女人們繡上了各種富含寓意的圖案,這些繡片給晦暗的殿內(nèi)增添了亮色。據(jù)說“幢”是升入天堂的梯子,賧得越多,表明對佛越是尊崇。

與門外喧嘩的市聲相對照,寺內(nèi)波瀾不驚的生活完全是另一個世界。不舉行活動的時候,佛寺內(nèi)靜悄悄的,頗有大隱隱于市的意味。陷落在村寨之中的佛寺,也自有它的方便之處,村民們出門便可跨進佛門圣地去,佛寺也沾染些人間煙火氣,顯得不是那么的高高在上。居民房團團簇簇擁著他,很安心的樣子。佛寺護佑著旁邊的老房、老樹、村民們、護佑著平凡百姓的生活。佛寺于這兒的老百性而言,不是文物,也不是博物館,而是來世。

勐懂土司的偉業(yè),已變成了日益遙遠的故事,帶著些神秘與漂渺的美感。實實在在的是,在曾經(jīng)被他統(tǒng)治的轄地內(nèi),他建造下的廣允佛寺,依然香火不斷,佛音裊裊。

壁畫的霓裳

在彌漫著濃烈教氛圍的寺廟中,在依稀可辨的光線里,觀賞著如此瑰麗迷人的壁畫,會有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冊封圖》《戰(zhàn)爭圖》《成佛圖》《出游圖》《霸王鞭樂舞》《菩提樹》……華美的色彩、神奇的形象,那夢幻迷離的景致,那漂浮著色彩的幻影,那隱隱的和我們息息相通的熟稔,帶給我們神與物難以言表的渾茫感覺。哪怕我只有微弱的視力,此刻也能感覺賦予藝術(shù)在心里的舞蹈。藝術(shù)就這樣在人毫無防御的瞬間襲來,讓人為之深深的迷醉,恍惚間在這歷史的畫廊中穿行。

認識歷史就要回到歷史,欣賞藝術(shù)還要回到民間,在這一幅幅精美的的背后,我們看到些什么?

廣允緬寺是目前云南省邊疆民族地區(qū)現(xiàn)存為數(shù)很少的具有很高藝術(shù)建筑價值的古代建筑,寺內(nèi)有壁畫十幅,是現(xiàn)在我們可以見到的最早的南傳上座部佛教壁畫。繪有佛經(jīng)故事、民間故事、人身鳥足舞和天上神仙形象。尤其是《冊封圖》一幅,反映了清道光年間清政府為調(diào)停耿馬士司內(nèi)訌,冊封罕榮多為士司的情景,讓我們對當時的情況有了較為直觀、生動的了解,儼如燦爛的歷史徽記,向我們揭示著往昔邊地的輝煌。

繼承了古百越文化的傣族人民在吸收融合了漢族及其他各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同時,受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還大量吸收了東南亞文化,尤其是南傳上座部佛教誕生地的印度文化。在和外來文化碰撞的過程中,壁畫也呈現(xiàn)了絢爛多姿、五彩繽紛的景觀。多元文化因子和諧地融合在一起,那種創(chuàng)造性的融合,讓我們觀后為之深深驚嘆。

《成佛圖》是典型的佛經(jīng)故事,描寫的是釋迦牟尼成佛一節(jié)的情景:釋迦牟尼在成佛前的一個晚上,坐在稻草做的坐床上念經(jīng)??焯烀鲿r,忽然來一個“叭滿”(妖魔)想搶奪他的寶座,對于他的挑釁,釋迦牟尼不理不睬,他想土地可以來證明這是他的坐床。剛想到那里,一個美女從土中鉆出來,用手挽了一下頭發(fā),頓時洪水滔滔,把叭滿沖走了。這位美女就是朗妥落尼(土地神),她是特意來助釋迦牟尼成佛的。畫面中的釋迦牟尼神情虛淡,處變不驚,肅穆中帶著慈祥;而叭滿身騎大象,怪異猙獰,虎視眈眈地盯著在菩提樹下靜坐的釋迦牟尼;那手拂長發(fā)的朗妥落尼,身材苗條端麗沉靜,已活脫脫被刻畫成一個小卜少形象,散發(fā)出生命的動人氣息,也透入了佛的世界。西域文化與地方文化相得益彰的融合,把佛國的距離與社會生活擔(dān)得很近,揚善懲惡目的讓人一目了然。

《冊封圖》以一組宮廷建筑為中心,展開了廣闊的社會背景。冊封一事史料有之,此處以連環(huán)圖畫的形式畫于壁上,頗似佛教壁畫中的本生故事。整幅畫面以殿臺為中心,瑞云、祥山為背景,宮廷城闕、樓臺亭榭層層疊疊,議事廳雕梁畫棟,裝飾得富麗堂皇、雄壯威武。土司寶座尤為華貴,鏤空鑲為金箔。文武官員頭戴寶塔狀的筍殼為帽,上懸金鈴,遍插花翎,后垂紅纓衣用纻絲綾綿,林立兩旁。身著清代服裝的男子形象,手持花卉是典型的漢文化象征——牡丹花。侍女數(shù)人在廊道行走,情態(tài)各異。后宮生活注意細節(jié),或哺乳,或竊竊,千姿百態(tài)。壁畫中飄舞的絳帶,當風(fēng)的衣裙,流動的彩云,各種人物的神情風(fēng)韻,通過線的運用,都生動躍然壁上。整幅畫有分有合,分合默契,既獨立成幅,又渾然一體,可看作是當時的“官場現(xiàn)形圖”。從中雖可看出受中原文化的影響很深,但仍可發(fā)現(xiàn)外來文化源源不斷進入壁畫中時已被消融。當時的統(tǒng)治者很懂把聲樂納入他們的享樂之中,加上民間音樂素有傳統(tǒng),故樂舞始終得到提倡而頗盛。《百夷傳》中有這樣的描述:其鄉(xiāng)村飲宴,則擊大鼓、吹蘆笙,舞牌為樂。壁畫中即有一幅酒宴歡歌后主人及藝人們酣酣欲睡的場景,那些由于勞累之極停歌罷舞枕著樂器酣睡樂手們姿態(tài)各異,酒杯盤盞歪倒一旁,三弦、簫、西釘、象腳鼓、铓、片镲、風(fēng)等樂器散落一地,一幅慵懶閑散的畫面,一幅盛世追求享樂的寫照。

楊柳依依,春風(fēng)徐徐,綠水青波,漣漪陣陣,那畫中佳人讓人心醉神怡。車窗外的美景掩不住女子憂郁的眼神。云飛人去,天地空寥……這是《出游圖》給人最直觀的感受。車前的四匹馬,不顯矯健即出駿美。畫工根據(jù)視線高低,用線描色勾勒,表現(xiàn)出馬的徐行、靜立、俯、仰,姿態(tài)十分生動活潑。精美華貴的車蓋,秀潤清逸的雙使青龍朱雀,更增添了視覺上的美感。場面雖小匚優(yōu)美卻屬畫首;煙云映帶,宛如仙境,引人入勝。

《培提樹》則是一幅優(yōu)美的傣寨風(fēng)俗畫。畫中有傣式干欄式建筑數(shù)間,層內(nèi)有人居住,樓外婦女穿著短衣和筒裙,打著包頭,正在喂豬。豬在槽前拱來拱去,平添生活情趣。畫中樹木、花草、道路等穿插有致,環(huán)境清幽,生活自在,形象真實。此情此景同今天傣族村寨已無二異。畫面中對傣民族的生活方式、風(fēng)俗習(xí)慣進行了直接的描繪,包含著傣民族對自身的認識和肯定,人文因素深滲其中。

水榭回廊,亭臺樓宇,霸王鞭舞,擁繞出一派繁華的中原樣式。

神佛諸神,珍禽異鳥,大象孔雀,從西域凈土翩翩而至。

人身鳥翼鳥足舞人,腳踏彩云,是出自于古埃及的人面獅身像,還是來自瞬息萬變遠古千年崖畫的靈感?

或虛或?qū)?,亦真亦幻,一個讓人思緒翩飛的世界。當我們面對這些斑駁模糊的壁畫時,仍然能感受到那吸收了人類各民族文化中的優(yōu)秀因子的畫工們創(chuàng)作時的激情與靈動,從中我們也知道了在這遙遠的邊陲小鎮(zhèn)當時中外文化的交流情況,遠比我們想象的要熱鬧許多。畫工們能構(gòu)想出如此經(jīng)恢弘的畫面,畫出如此眾多的生動形象,確實讓人驚嘆。那些人物形象是如此的隨興恣意,又是那樣親切生動多彩。這些浸淫于南傳上座部佛教中特有的人文地理中的男男女女,盡管大多數(shù)生活在宗教神話的世界中,但展現(xiàn)出來的畢竟是他們生活中的情景。不論是佛還是人,其形象大都是植根本土,由于對畫面中傣家人的日常生活作了細致描述,所以顯得那么真切。人性中的優(yōu)雅、浪漫與溫情,在其他壁畫中也是難得一見??粗@些壁畫,你會不由自主地贊嘆當時描繪這些壁畫畫工的智慧。而歷史,更讓這智慧在時間中升華。

這十幅壁畫中,沒有一幅作品留下畫工的名字,甚至在民間也找不到關(guān)于他們的片言只語。壁畫的筆墨技巧精湛,畫中勾勒、渲染、著色、瀝粉各種技法十分全面。壁畫除鏤金水印為傳統(tǒng)傣畫技法,先打粉底,然后勾線,再上色彩,圖中的人物、山、水、花、草、房屋、城墻、大象、鳥等則滲透著濃郁的國畫傳統(tǒng)筆意。畫中的題記用傣文或墨寫或有朱、褐、黃、青、綠等色,設(shè)色濃郁卻艷而不俗,所畫樹石,筆力沉厚,云氣流暢,人物面貌服飾精致,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這是藝術(shù),是故事,是歷史!褪去壁畫外表的絢麗霓裳,讓它與我們息息相伴,無論是雍容華麗,還是斑駁殘損,這些壁畫總會讓人們不由自主地凝神遐思。聽寺廟長老那喃喃的念經(jīng),看神燈長明,最終感受到超越世俗的神圣氛圍。

長老提卡達西

印象中,佛寺中的長老大多都是老人。僧人們似乎都只生活在古代,和現(xiàn)實生活完全沒有任何關(guān)系。寺廟內(nèi)隨時香煙繚繞,而且所燒的香都是要用錢買的……

走進廣允緬寺,里面的一切顛覆了以往的印象。

安靜的佛寺就坐落在勐董鎮(zhèn)辦事處網(wǎng)鵝村內(nèi),占地二十余畝。這兒沒有進香客或者旅游者的喧囂聲,所有人都在安安靜靜做著自己的事情。

暮鼓晨鐘中,寺廟里的早課、晚課有條不紊,所見到的僧人臉上都帶著平靜的微笑,就算調(diào)皮的小沙彌,常抑制不住要打打鬧鬧的,但一進了寺門,頑劣之性也會暫時收斂,認真讀經(jīng)書。遇到我們,會馬上雙手合十,誠心誠意說上一句:“阿彌陀佛”。

佛寺的內(nèi)部顯得比在外面看時更深邃高遠,因為那輝煌的佛像,因為那懸掛著經(jīng)幢的天庭,因為那繪滿圖案的墻壁,還因為那隱隱的誦經(jīng)聲和燭光援曳的佛臺。佛臺一角,香霧繚繞中,坐著一位長老,他正為跪在他面前的人們祝福,佛的金色和燭光映照著信眾們圣潔的臉,他們?nèi)犴樀卮怪^,向長老祈福。

終于見到了提卡達西,這個在世間被傳說紛紜的長老,讓我們微微有些吃驚:他這么年輕,生于1966年的他,面色白凈紅潤,沒有一絲皺紋,看上去也就三十多歲的模樣;他這么帥氣,身高近1.80米的他,頎長俊秀,黃色僧衣套在他身上,走起路來,瀟灑飄逸;他這么斯文,戴著眼鏡的他,談吐間似乎又比別的長老多了份儒雅。

他真的就是這兒大名鼎鼎的張建華長老?

長相英俊的提卡達西原先是勐角下金弄佛寺的長老,因其威望,被邀至廣允佛寺做長老,主持這兒的佛事活動。他深得前來參佛信眾們的喜愛,尤其是女人們,她們喜歡看他英俊的面龐,喜歡聽他喃喃地誦讀經(jīng)書的聲音。他還是一位頗具非議的長老,玩手機、玩電腦是他禮佛之外的消遣,他也曾邀請美女坐上他開著的車,在城里四處兜風(fēng)、、、、、、一連串的逸聞趣事都顯現(xiàn)出這位長老的另類一面。在有限地天地里,活出有趣有味來,這似乎是提卡達西和許許多多佛門弟子不同的地方。

在佤山,即使一塊石頭,也是血脈賁張,充滿活力,提卡達西的行為,在這個充滿魔幻色彩的地方,并沒有受到多少詬病,也沒有降低他在信眾們心中的神圣地位,相反,它使這位年輕的長老,更富有魅力,也更讓年輕人崇拜和接受。再加上,他從未做出什么越池佛界的事來。在神的居所,在莊嚴的寺廟,在潮水般的誦經(jīng)聲中,他恪守了一名長老應(yīng)做到的戒律。

他曾到緬甸佛學(xué)院求學(xué),也游歷過印度、斯里蘭卡、泰國、柬埔寨老撾等一些信仰佛教的國家,多年的求佛游學(xué) ,既讓他長了見識,也讓他與困郁一方的長老們的思維有著明顯的不同。

勐角下金弄佛寺原先算不上好,他帶領(lǐng)信徒捐獻、化緣、做賧 ,在沒有財政支持的基礎(chǔ)上建成了附近最漂亮的一座佛寺。干凈的僧房,金壁輝煌的廟亭,再加上提卡達西的威望,信徒們紛至沓來,更別出心裁的是,因為愛讀書,他專門辟了一間屋子做書房,里面擺滿了形形色色的經(jīng)書,為這個古老的緬寺增添了一絲書香氣息,附近村寨的村民們都喜歡把兒子送到勐角佛寺來當和尚。

他還是社會活動中的積極分子,他的身上被冠以了許多社會頭銜:市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市政協(xié)委員、縣政協(xié)常委……電視上常會見到身著黃色僧衣的他,正襟危坐參加會議的身影。一方面是與社會的頻頻接觸,一方面是沉寂到佛經(jīng)里的冥思,這仿佛是一個矛盾,但在提卡達西的身上,真的是很好地結(jié)合在一起的。

他參與社會活動,其實是想在這個偏僻的地方,造就一個新的禮佛方式,把多樣化引入佛界中去。在他看來,佛經(jīng)仿若浩瀚的海洋,是動態(tài)的??上гS多禮佛之人,把湍急的河流,變成了死水一潭,將鮮活的經(jīng)文念得枯澀無光。

這就是提卡達西,一個在社會和佛界中間游刃有余的長老,如果可以把他的一束光芒集結(jié)為一盞明燈,那么我想這兒一定有許多佛門弟子愿摘一盞下來,懸掛在自己念經(jīng)的房前。

不知道他是否熟知倉央嘉措的一切?倉央嘉措是一個往返于神殿的雙面人,他的白天屬于神靈,夜晚屬于自己。許多人喜歡倉央嘉措,因為他是真實的人,不是形而上的理論者。我想,提卡達西之所以能得到那么多人的喜歡和尊崇,也源于此吧。

Hash:c007ec1fd64c1ae0b96cc28684beee628ece2f71

聲明:此文由 土木文化傳媒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