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洲書院感懷
不久前,開有一家旅行社的本家兄弟唐旻約我:“一起去府城攀丹村‘西洲書院’,感受那里的厚重歷史和書香氛圍吧?!?/p>
“西洲書院”,是海南歷史上最早的書院之一。自廣西興安籍文武進士、南宋著名愛國將領唐震貶任瓊州刺史,與其子叔建、叔勛落籍攀丹村,于淳祐元年(1241年)置書數(shù)萬卷,創(chuàng)辦“攀丹義學堂”,父子修圣賢之學,“興禮教、以化黎民”。元代,擴建為“攀丹義學書院”,其后裔辛勤執(zhí)掌。至明正德元年(1505年),唐震第九代孫、海南唐氏歷史上第兩對父子進士唐胄,白衣進士掌教書院期間,瓊州參議張簡改書院名為“養(yǎng)優(yōu)書院”。因唐胄號西洲,正德十四年(1519年),為旌表其編撰《正德瓊臺志》的碩果及對教育作出的卓越貢獻,瓊州按察司副使、海南兵備王弘表奏朝廷,更名為“西洲書院”。宋元明清累朝,唐氏后裔科甲蟬聯(lián),明代更是“一朝六進士”,培育了八位進士、五對父子舉人在內的數(shù)十名舉人,以及丘濬、海瑞、王佐、鄭廷鵠等無數(shù)海南歷史上的杰出人物,啟拓了瓊島教育。
隨著時代的更替和歷史的變遷,“西洲書院”逐漸沒落,后在清朝毀于戰(zhàn)火?,F(xiàn)今的“西洲書院”,是海南唐氏族人歷時8年,于2012年建成的一排三進直通的仿古建筑,僅為海南“唐氏大宗祠”的一部分,材質為玄武巖、青磚、實木和瓦片。
曾與唐胄在廣西和江西共事的江西城州府龍南縣知縣、瓊山人吳誠在《敬之公修大宗祠序》中介紹道:“祠堂之重建,自正德丙寅西洲公始也?!?a href='/daxue/' target=_blank>大學生恪守厥考之志,上溯乃祖之心,于茲畢力焉。以嘉靖壬子冬十月肇工,越月告成。其修拓之規(guī),悉遵祖父之舊堂。在居室之左,而祠、饗堂、寢齋、門表、坊亭,次第廣而續(xù)之,以冀棟宇,名其齋曰存著,亭曰對越。子孫分左右以居,將世世同堂告祭,勿替引之?!睋硕?,曾經的“唐氏大宗祠”是何等恢弘,如今卻被瘋長的地產侵占,可謂是一種悲催。
“西洲書院”的第一進,石刻門匾為“唐氏大宗”4個楷體大字,被描上金水后更加奪目,右側有一行直書的小字“道光二十九年仲春吉旦”,左側為“合族重修”。門前的兩根石柱上,描金刻著一副“鄉(xiāng)賢崇祀光南國,戶部流芳拱北辰”的對聯(lián)。戶部,指后官至戶部左侍郎的唐胄。唐胄在51歲的明嘉靖元年(1522年)應召赴京復出后,13年內升遷11次。安南(今越南)內亂期間,世宗應使者要求欲發(fā)兵,唐胄疏陳7條理由,竭力諍止。后嘉靖下旨“定明堂大饗禮”,唐胄冒死上疏,被嘉靖關進監(jiān)牢。獲赦準備重新起用時,終因不堪精神和肉體上的折磨,臥病不起。死后追贈都察院右都御史,賜諭葬。《明史》稱其“耿介孝友,好學多著述,立朝有執(zhí)持,為嶺南人士之冠?!?/p>
屋內的四壁,彩繪著西洲遺教、烈女投江、賢婦教子等12幅發(fā)生在海南唐氏的生動活潑歷史故事。圖旁,是歌詠的詩歌,分別為唐氏清末民初向海南文人征集,彰顯著中華孝道文化一脈相承之魅力。與唐氏有著姻親關系的海南歷史名人、民國初瓊山縣立中學校長王國憲在《攀丹唐氏合修宗譜敘》中贊嘆:“其表章十二圖詠,俱前賢明跡,更為丘海兩姓所未有,海南譜牒之修,未有咸于此者也?!?/p>
后面的門楣上,掛著一塊提學楊僉事為唐震第十代孫唐伯濂題的“秀士無雙”木匾。唐伯濂是王佐表侄,18歲廣東鄉(xiāng)試中解元,英年早逝。王佐曾詩惜唐伯濂:“洗馬橋東水泊津, 野田荒陌草如茵。他時若問田邊墓,五嶺南來第一人?!?/p>
第二進門楣上木匾上的“西洲書院”,原為王弘所題。門前石柱上,刻著王國憲撰、唐震第二十四代裔孫唐南榮書的“特奏肇開基,九徴辟、六進士、二解元、十舉人,累葉相承,禮樂詩書光甲第;生才多蔚起,五名賢、三儒林、兩孝友、八循吏,聯(lián)翩濟美,文章氣節(jié)振宗風”對聯(lián)。屋內的左邊,懸掛著攀丹唐氏包括始祖唐震在內的九位進士和一名御賜博士的畫像及簡介。右邊懸掛的,是海南省唐震唐胄文化研究會成立及參加太原晉祠祭祖、與馬來西亞唐氏族人交流等活動的照片。
注視空曠的屋子里,腦海浮現(xiàn)出海南唐氏第二位進士、第一對父子進士、浙江巡按唐舟之孫,曾任湖廣長沙府經歷的唐震第九代孫唐繼祖,訓斥唐胄胞弟唐冕不好讀書,而唐冕卻能當場和杜牧《過華清宮》及和劉長卿《漂母墓》,作出二首詩的情景。及海南歷史名人、攀丹唐氏外甥王佐《雞肋集》之《唐母馮氏墓志銘》中,記錄海南著名女詩人、唐繼祖之妻馮銀之言:“不可斷讀書種子”。從此可以看出,中原文化對海南的影響,源源不斷,根深蒂固。海南唐氏之所以累朝衣冠蟬聯(lián),與學子們博覽群書、孜孜不倦地學習,密不可分。正如王弘在《西洲書院》中寫的那樣:“公(唐胄)遍讀而父而祖所藏書,俾若子若孫世守之,可謂能繩祖武,翼子之燕,孫謀之員,貽者矣弘,何容一喙哉?!碧齐信c王佐爭執(zhí),認為孝元罷郡之后,海南島580多年歷史期間的地方行政建置從未間斷。這也與唐胄遍讀先祖藏書,善于分析事理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lián)。現(xiàn)在的書院,雖然再也看不到古代賢士們飄逸的身影,聽不到書生們朗朗的書聲,但作為珍貴的歷史遺存,其厚重的文化底蘊,正煥發(fā)出耀眼的光芒。
第二進后面的門楣上,掛著一塊明洪武初褒揚唐胄曾祖唐誼方的“經明行修”木匾。門前石柱,上刻清進士、文昌縣知事李熙撰、唐南榮書的“溯姫宗得天下,享國八百年,史傳桐葉封藩,先業(yè)貽謀累代,顯榮光譜牒;自支祖遷海南,家傳數(shù)十世,詩紀椒聊盈匊,遠條垂蔭千秋,蕃衍盛衣冠”。
第三進,便是唐氏祠堂。門前,擺放著四個祭拜的鼎和香爐。門匾是嘉靖壬子年(1522年),兵部侍郎黃表衷題寫的“臺閣儒宗”。門及門柱上,紅底描金刻著“家規(guī)垂訓翼孫謀,身范克端繩祖武”“萬里春風陶禮樂,百年老業(yè)紹箕裘”的祖訓。門右邊廊下,放著一塊乾隆丁酉年(1777年)的“唐氏祠碑”。門前石柱上“文物彬彬入珂里,草木猶帶書香,屈指名賢,若舉若舉若元魁,海外無雙唐氏;風徽奕奕登華祠,幾筵尚留英氣,歷稽世宦,而公而卿而守牧,天南第一攀丹”對聯(lián),為南京左副都御史吳訥題、唐南榮書。
端坐祠堂供桌的,是唐氏7位祖先的塑像與牌位。他們在享受兒孫煙火供奉、祭拜的同時,或許還感受到了民族和時代的凝聚力。
從“西洲書院”的前進走到后院,只見地面干凈、墻壁整潔,題聯(lián)字跡瀟灑,雕刻刀法嫻熟。環(huán)顧四周,圍墻已經修繕一新。唐旻說,在會長唐華清的倡議下,唐氏族人已捐資24萬多元,將圍墻修建為文化長廊,計劃鐫刻海南唐氏族規(guī)、族訓,歷代先賢事跡,《十二圖詠》等內容,以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育子孫后代。
回望“西洲書院”,三根旗桿上飛揚的旗幟,迎風獵獵。昭示著歷史積淀的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動力,社會和諧的紐帶,體現(xiàn)著民族傳統(tǒng)美德,承載著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之魂。
(來源:銀河悅讀)
Hash:55cce315e82a1af345f523f228cfcadf8e2addae
聲明:此文由 瓊臺福地___new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