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 第一章 眾妙之門
眾妙之門
原文:
道可道,非恒道,
名可名,非恒名。
無名,天地之始;
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譯文:
道是可以說的,但不是我們平常說的道理,道路這些東西。
可以給他取個名字,但不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那些意義的名字。
天地出現(xiàn)之前什么也沒有,當(dāng)然也沒名字,
當(dāng)他產(chǎn)生了天地,孕育了萬物,才開始給他取了名字。
所以,如果當(dāng)你常常一直保持無欲的狀態(tài),你可以觀到奇妙的景象,當(dāng)你從無欲狀態(tài)轉(zhuǎn)到有欲的狀態(tài),你可以觀到竅。
這兩樣?xùn)|西只是是名稱不同而已,他們是同時出現(xiàn)的,是一個東西。我們把他稱為玄。
這是非常玄妙的世界,是我們通向玄妙世界的大門。
詮釋:
道可道,非恒道,
道,名詞,指老子提出的道這個名詞,可道的道是動詞,表示可以說的,非恒道中的道是名詞,指恒久以來平常一直在用的道這個名詞,常用的道這個名詞是指道路或道理,但老子提出的道不是指常用的道理或道路這個意思,是指老子特有道,后文就反復(fù)說明什么是道。
名可名,非恒名。
名,名詞,指名詞,可名的名是動詞,表示可以取名,非恒名中的名,名詞,指不是恒久以來一直用的這個名詞。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老子的第一篇開門見山告訴大家存在一個道,這個道和我們平常概念中的道是不同的,這個道是一個玄妙的世界,他誕生了我們這個世界的萬物,沒出現(xiàn)萬物之前什么也沒有,也沒名字,當(dāng)出現(xiàn)萬物后,就給他取了個名字,叫做道。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人們可以通過無欲和有欲的狀態(tài)窺探到這個道的世界,當(dāng)人們保持一直無欲的狀態(tài),這個狀態(tài)也是二十一章提到的“恍惚”的狀態(tài),可以看到很奇妙的景象,這個景象就是指“惚兮恍兮,其中有象”。當(dāng)從無欲的狀態(tài)轉(zhuǎn)到有欲的狀態(tài),可以觀到竅,這個景象就是指“恍兮惚兮,其中有物”。這樣的狀態(tài)不是很容易達到的。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此兩者是指什么呢?就是指前面說的無欲有欲觀到的妙景,他們是同時出現(xiàn)的,只是名稱不同,都叫做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這個道的世界和我們的現(xiàn)在的世界不一樣,他非常玄,玄之又玄,這個窺探的路徑就是通過玄門,人是可以通過這個玄門進入這個玄妙的世界。
解釋幾個常用的名稱入道,頓悟,得道,很多人都不能正確理解這些名詞的具體含義,往往把它們作為一個虛擬的含義,其實它們都有實質(zhì)。
談起入道的概念,很多人沒一個明確的概念,他們覺得自己研究過道德經(jīng),學(xué)習(xí)過很多知識,應(yīng)該入道了吧!他們認(rèn)為道是虛眇的,不存在的,只是存在主觀意識中的。其實他們根本沒明白什么是道,道是一種客觀存在的而又不同于我們這個世界的另外一個世界。如果通過玄門進入到道的這個世界,就叫入道。入道后有什么效果,老子在四十七章告訴了我們:不出戶,知天下。入道了就會有大智慧。
頓悟和入道一樣的意思,只是頓悟的人突然進入了眾妙之門,從而開悟了。有了大智慧就會開悟。
得道就是通過自己本身的修養(yǎng),把道的靈性物質(zhì)收集到自己身體上,達到一定的程度,叫做得道,得道必入道難,得道后的效驗也很多的。
道在哪里,我們怎么才能找到道?老子在十四章告訴我們道看不見,聽不見,摸不著,因為道和我們不在一個世界。如果我們沒辦法證明道的存在,那是不是可以說道不存在呢?本章和二十一章給出了方法怎么證明道的存在,人和道的連接只有唯一的路徑:眾妙之門。這個眾妙之門是隱藏的,看不到的,只有在特定的狀態(tài)才能看到,這個特定的狀態(tài)就是二十一章說的:恍惚,老子也說了,這些名詞不是他發(fā)明的,是從上古一直流傳下來的。
這個道到底是什么,請參考二十五章給出的定義。
學(xué)習(xí)道德經(jīng),我們可以得到什么
首先,第三章告訴我們可以身體變強壯
其次,第四十七章不出戶,知天下,人會有大智慧,有了這個大智慧就有很多應(yīng)用,可以治國,可以用兵
其三,第七章可以長生
微博:
微信公眾號:活到150歲
喜歡就加我微信:bothsun
Hash:0c4108e587797c73ae06906793e74831229511a6
聲明:此文由 活到150歲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