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新縣排市鎮(zhèn):文物保護單位汪氏祠亟待修繕

陽新縣排市鎮(zhèn)三田村,有一座約建于明代的古祠堂,祠堂內尚存有精美的木雕,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但由于年久失修,這座名為“汪氏祠”的古祠堂內如今已是蛛網塵灰,雜草頹梁,破舊不堪。近日,記者來到三田村下灣組探訪汪氏祠堂。

在村長汪承華的帶領下,記者來到汪氏祠堂前,看到大門口上方懸掛有“黃石市文物保護單位 汪氏祠”的標志牌。宗祠內的墻壁有明顯漏雨浸水的痕跡,柱子已經發(fā)黑,有的已嚴重傾斜,有的靠竹竿支撐。

“村里有一個五保戶,自己砍些竹子,弄些瓦片、木板、木條,把要垮的地方固定一下,但也不是個長久的辦法?!蓖舫腥A告訴記者,前年,市里的文物保護部門撥了兩萬塊錢,村民們把祠堂小修小補了一下,但是還有多處破損未能修繕。

據汪氏家譜記載,始遷祖添惠公在明成祖永樂十年,離開祖籍桐埠(今排市鎮(zhèn)咀頭汪),擇基選址于燕山之麓,頓筑茅廬,開荒拓土,扎根生花,繁衍生息,開啟福澤兒孫之鴻基,造后昆之偉業(yè),至今六百多年了。

汪氏祠一進五重,全部為木質結構。中堂上的匾額記載了不少名人秩事。順著汪承華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兩塊題字為“武魁”“亞元”的匾額。從汪承華提供的《第五批傳統(tǒng)村落調查推薦表》上,記者看到關于汪圣銓、汪德蛟的記載:

乾隆五十三年恩科中舉,鄉(xiāng)試前甲第五名,即為五魁,又因圣銓公武藝高強府邑名揚,總理州城衙門,主管地方軍武,故有‘五魁’之名號……汪德蛟,汪圣銓之子,于嘉慶廿三歲恩科中舉,榮獲第二名,故有‘亞元’之名號。”

第二進戲臺有題字為“同詠霓裳”的匾額,盡管年久失修,但房梁的木頭上雕龍畫鳳,氣宇軒昂。“匾額是武舉人汪圣銓寫的,”汪承華說,原先戲臺兩邊有一對半人高的木雕獅子,非常威武,后來被人偷走了。

1959年出生的汪大河是三田村下灣組組長,他說,年輕的時候,自己還在這戲臺上唱過陽新采茶戲。臺上好戲連臺,臺下歡聲笑語。每逢端午、中秋、正月等傳統(tǒng)節(jié)日,十余個演員登臺唱戲,下面坐滿了人,村里男女老少都愛看,看戲是那個年代村里為數不多的文藝活動。

汪承華介紹,如今村里的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但每年清明、春節(jié)都會回到祠堂祭祖,過年的時候,祠堂里都有舞龍舞獅表演,從正月初三舞到十五,非常熱鬧。他說:“祠堂是全村人的根脈所在,大家都盼著能好好將它修繕,保護好先人留下的寶貴財產。”

(來源:東楚晚報 萬泰然)

Hash:36bf651bc5beb6977de7367b3cfc1f33e39ab5f6

聲明:此文由 陽新新陽網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