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艷文譚 | 桑浦山陰道上

支持原創(chuàng) 歡迎投稿

↑關注

桑浦山陰道上

作者:彭妙艷

東從庵埠往沙溪,或者西從沙溪往庵埠,走的都是外桑浦北側(cè)的這條公路。這路本來有名,而且還不止一個,但突然的,以為叫做桑浦山陰道才有意思。

緣因景觀接踵而至,與紹興那條山陰道可有一比。

從沙溪山口進入,可見高入云端的青那山、云霧里的寶云巖,于是自然地遙憶自宋至明,林翼龍等先賢,隱居于這里潛修講學,開啟海濱山巖教育的盛況,以及從這里生產(chǎn)的青那山人著述在良知格致之學上的建樹。而嘉靖間高中狀元的林大欽,就曾在這山上潛修,而后帶著那部《林東莆文集》,長眠于這曾讓其發(fā)跡的地方。山坡間的墓亭,至今仍沐浴于朝霞暮靄,堅挺著風流瀟灑。

也就一兩里路而已,就已是隔縣隔鎮(zhèn)的地界。屬于地都的三點桃,在右側(cè)天際聳起桑浦中部的最高峰,雄奇?zhèn)グ?,別具一種壯美。而其東側(cè),薛侃重修的雞籠徑,依稀盤旋而來。為諸都之民提供往來方便的古道已經(jīng)有些殘損,而身體力行踐行良知的精神,則如滿山蒼郁的松樹,植根于這片豐饒的厚土。相對的一邊,為內(nèi)桑浦山地,巨大無朋的牛胳石下,是玄石密集如同麒麟甲的古代墓群,寫了《太平橋記》的宋代進士紀善甫就長眠其間。它的文光與后頭甘露書院交相輝映。陳一松于明朝中期借甘露寺開辟的玉簡山堂,所撰著的山堂文集,與林大欽、鄒迪、薛侃等的桑浦先賢的一系列作品,共同構成潮學的精粹,這是山陰道上雖看不到,卻分明可以感受得著靈氣。似乎已經(jīng)匯入千溝萬壑的流泉,滋潤這一片山,這一方土地。

地都所屬的山地中,南側(cè)有明代潮州先賢楊琠墓,有馬隴陳廣文福地前面“湖燈照護”的巨大石刻,更有周代的遺址。北側(cè)溪明村的山地,有遠古海浪長期雕刻的巨大蘑菇石,而“將軍拜印”一組的造型,愈是屬于鬼斧神工所遺的作品。將軍面西而拜,“印”在其前,四方端正,別具一種權威征象。而周圍的山石,當時也受一樣的沖擊,可是面貌上除了變得渾圓而無棱角,卻無受局部侵蝕成型的改變。里面有著怎樣的力學或者別的科學原理,還有待英明的科學家們給出。

前進入庵埠界。右邊是高大巍峨的莊隴山。山頭即外桑浦東端,所謂犀牛望月,以山形肖而得名。也有人說山上有以此取名的墳墓使然。反正它的壯麗甲于一山的各個嶂崠,是不爭的事實。而左邊,即內(nèi)桑浦牛頭山、虎山下,則是潮汕現(xiàn)存最大的瀉湖。原有幾百畝寬廣,逐漸為人填塞,現(xiàn)今已剩一部分,但青霧彌漫時,卻還有煙波浩渺的意象。湖畔成片的海蝕巖,雖然被炸去了一部分,但孑立山上,高丈余,宛如鐵砧,顯得特別有氣勢。引得無數(shù)詩人、畫家和攝影師們紛至杳來,以文字、線條色彩或光影描繪它的倩影。

桑浦山陰道上,這是一道畫廊,一條詩意棲居的通路?!?a href='/shanchuan/' target=_blank>山川自相映發(fā),使人應接不暇”。宋人劉義慶在《世說新語》所描繪的紹興山陰道,跟我在蕉山公路上所見,幾乎沒有二致。

于是便以“山陰道上”為題作此短文以為廣告;區(qū)別的需要,在前頭加置“桑浦”兩字。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揭陽讀書

Hash:0352e6fe5592099004fb7367dea31dcc6fc5731a

聲明:此文由 揭陽讀書人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