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如皋這條紅色精品旅游線路亮相!
踏尋紅色足跡 傳承革命精神
如皋是一座有著悠久革命歷史的城市,有華東紅色搖籃的美稱,值得每一個人仔細了解、認真回味。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guī)劃收官之年,也是中國工農紅軍第十四軍成立90周年。為弘揚紅色歷史,傳承革命精神,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聯(lián)合開展了精品紅色旅游線路采風活動。活動的主題是“踏尋紅軍足跡,傳承革命精神”。
在這里,小編總結了如皋9條紅色旅游線路沿線。
雖然有些地方條件簡陋,吸引力沒辦法和熱門旅游景點相比。不過當你走進這些看起來陳舊的、偏僻的、冷門的地點,你一定會被歷史震撼,并且深刻地明白,今天我們之所以有更好的選擇,來自于哪里、應當感謝誰。
視頻攝制:深度如皋 桃子
01
如泰工農紅軍建軍遺址
如泰工農紅軍是土地革命時期中共建立的工農革命武裝,是中央序列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十四軍的前身。
該軍紀念碑于2000年8月1日建成。戴為然題寫,位于江安鎮(zhèn)西莊村江蘇省江安高級中學內。
02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四軍建軍遺址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四軍是江蘇省境內唯一列入中央序列的正規(guī)紅軍部隊。
紅十四軍成立后,先后進行了攻打老戶莊等近百次戰(zhàn)斗,在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中心南京的臥榻之側橫戈躍馬,有力地支援中央蘇區(qū)。
與此同時,中共通海特委發(fā)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轟轟烈烈地開展土地革命。
1990年4月,中共南通市委、如皋縣委在此建紅十四軍紀念碑,以此永久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
03
中共如皋第一個獨立支部遺址
中共如皋獨立支部成立后,以鄂家埭為基地,在江安、盧港一帶廣泛開展農民運動:成立以“打到帝國主義,反對封建勢力,實行減租減息”為宗旨的農民協(xié)會;開設進步書刊書店;舉辦農民補習學校;訪貧問苦,向群眾宣傳革命道理。成為如皋革命的“搖籃”,為如皋土地革命的開展和紅十四軍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礎。
04
吳莊烈士陵園
1948年3月12日,如皋縣人民政府將在如西革命根據(jù)地土地革命、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犧牲的烈士均移葬于此,同時召開追悼大會進行悼念。1983年正式命名如皋縣(市)吳莊烈士陵園。
05
老戶莊戰(zhàn)斗遺址
昨日有幸觀賞了何昆出征的情景劇,潸然淚下
一個湖南人,為了革命的理想,把一腔熱血灑在如皋大地上,贏得了江海人民崇高敬仰,他就是紅十四軍軍長何昆。
何昆,1898年出生于湖南永興縣,他的塾師先生常曉以愛國大義,在五四運動新思潮的沖擊下,何昆決意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以報效祖國。
英雄何昆,永垂不朽!
06
全域旅游服務中心
全域旅游服務中心,位于如皋市龍游湖旁邊,在這里如皋特色盡收眼底~
07
中共如皋縣委誕生地
1927年7月,經中共江蘇省委批準,決定成立中共如皋縣委。當時的環(huán)境十分緊張,蔣介石提出寧可錯殺一千,也不放過一個共產黨,縣委的活動都是在十分秘密的情況下進行的,如城福成庵的當家?guī)煾笇毴A師太出身貧窮,對共產黨的主張十分擁護,如皋縣委就在福成庵(位于今安定廣場西南隅)正式成立,王盈朝任縣委書記。
隨著歲月的變遷,位于南門的福成庵早已不復存在。為紀念這段光輝歷史,如皋人在北門新建了福成庵,并且在福成庵綠地精心營造了一座“中共如皋縣委誕生地紀念墻”,讓這段珍貴的記憶永駐古城。
08
紅十四軍紀念館
紅十四軍紀念館是 國家革命紀念設施。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江蘇境內唯一反映土地革命時期的革命紀念館。
09
七戰(zhàn)中的兩戰(zhàn)——皋南戰(zhàn)役、丁林戰(zhàn)役就發(fā)生于此。
蘇中解放區(qū)是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革命老區(qū);是抗日戰(zhàn)爭期間重要的的根據(jù)地,革命基礎良好。
紅色旅游在時代特色、意義內涵等方面的特殊性已經對年輕人產生更深的吸引力。以往偏中老年游客為主要消費群體的紅色旅游,正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青睞。 是民族精神延續(xù)與傳遞紅色正能量的集中場域。它通過多種參與式體驗,打破現(xiàn)代人之間的冷漠,不僅使人獲得身體素質的提升,更重要的是紅色正能量的傳遞!
編輯:桃子
校對:小超
圖片視頻來源:桃子
點擊 在看
送您小花花
Hash:f78a58a66fa4532c6381483390e99384f6f2c940
聲明:此文由 深度如皋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